APP下载

张元济

2020-08-04张瑞黄美烨

青年生活 2020年14期
关键词:张元济文化教育

张瑞 黄美烨

摘要:张元济(1867-1959)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及教育家。从官场到商界,他不遗余力地奋斗六十余个春秋,为的是我国近代出版事业和文化事业,如他所言,“盖出版之事可以提撕(携)多数国民,似比教育少数英才为尤要”,“昌明教育生平愿,故向书林努力来”。出版与教育,本就不是分离的,更是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张元济可以说是以出版扶助教育的第一人,是开辟草莱的灵魂舵手,为我国现代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张元济;教育;文化

一、创办尚公小学,推动教育发展

尚公学校是张元济办的一所实验小学,当时是为了的师范班的学员有演练的场所,也使教科书检验之地。1905年创办,1907年正式命名为尚公学校。“尚公”意谓崇尚公共教育和公共精神。蒋维乔、庄俞、徐念慈、吴研因等均在此任职过校长,郭绍虞、叶圣陶曾在该校做教师。1910 年张元济又创办了养真幼稚园,附属于尚公学校。学校设立了初等、高等五个年级,教学方面都用白话文。再刚开始只招收馆内的职工儿女,后来又面向社会招生,馆内教职工可以免费让自己的一名孩子入读。

在这里读过书的职工方桂生回忆这样说:“教导员都是国内师范学校的高材生,对小学教育有很多的经验。学校的设备也比较齐全,有大会场、 图书馆、露天操场、摄影室等,还又园艺基地,可以给学生们种树,栽花做自然科学实践用。学生们的课余活动也十分丰富, 有学生社团,每学期组织几次校内运动会,并常常举办文艺演出。虽然学费比 一般学校要高,但报名入校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

尚公学校已经存在了30年。它以良好的教学质量,雄厚的师资力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成为当时上海当地最好的学校之一。

二、开设师范讲习班,培育新式教师

1905 年科举废除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师资匮乏, 师资质量堪忧,缺乏新式教师。张元济担心心小学教育的质量,坚决反对没有教学经验、教育方法的“一无所知之的秀才”当老师,并且认为教师必须由师范生担任并且课程中必须设置教授法、管理法等学科,1905 年,商务印书馆创办小学师范讲习班,宗旨是“简易方法讲习各学科,以养成小学教员之用”。1907 年停办,两届师范讲习班培养出一百名左右的毕业生。执教的有蔡元培,高梦旦、杜亚泉。等人。

三、开办函授学社,覆盖大多数国民

函授学社从 1915 年办起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才停办,科目从最开始的英文单科发展到国文、商业、国语、算术、图书馆学等,为了配合学员们而编制了函授刊物,《英语周刊》《函授杂志》等杂志期刊。并且由一批高素质阅卷教师如矛盾,周由廑等人。培育了大批品学兼优学员,代表人有复旦大学杰出学者葛传规,教育家杨贤江。学社招生范围之广,办学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专业之多,是其他函授学社难以追赶。函授学校也为我国函授教育的发展开了先河,同样张元济也是我国新世纪早期函授教育的创始人。

除了上述的尚公小学,养真幼儿园,师范讲习班,函授学社,张元济还先后办过东文学社上海师范学校,艺徒学校,国语讲习社,励志平民夜校等。但在张元济办的一系列公益文教事业中,投入资金最多,成绩与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东方图书馆。

四、建造东方图书馆,提升民众知识水平

张元济创办公共图书馆源于家学,先祖经营涉园藏书时,十分愿意把书拿出来供别人阅读,张元济早年创办通艺学堂时就亲自拟定了各项学堂章程,其中有一项是《图书馆章程》,第一条规定,非学堂人员也可随时入馆观览。东方图书馆的建造雏形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中的图书资料室。1909 年,资料室改名为“涵芬楼”,1926年在此楼的基础上,扩建了著名的东方图书馆。藏书丰富多样并且每天下午都会准时对外开放,每年年接待的读者 多达4 万多人,成为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还被誉为东方第一图书馆 。

五、整理古籍,传承民族文化

张元济学贯中西,提倡“西学”,对“中学”更视为民族的根,是维系国民思想精神的源泉。然而“自咸同以来,神州几经多故,旧籍日就沦亡,盖 求书之难,国学之微,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大量珍贵的文化典籍被列强抢掠,被战 火化为灰烬,国学凋日渐零,于是张元济开始了抢救古籍,保护国粹,为古书续命的的行动。而促使他为古书续命的想法是“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知新 温故,二者并重”的精神驱动。他整理、编校、影印古籍,为了挽救文化遗产,为了学者解决求书困难,张元济在退休之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这里。并且出版了《百衲二十四史》、《四部丛刊》。国学大师张舜徽称赞《百衲二十四史》为全史中最标准的作品。文学泰斗王绍也说无论从它《百衲二十四史》校勘的规模,或者是从校勘认真程度来考察,都是明清以来汇刻全史从未有过的。

参考文献

[1]选自《张元济诗文》

[2]柳和城,陈夢熊.张元济的出版宗旨和他的教育思想[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4):58-64.

[3]徐致靖《保荐人才折》,翦伯赞等编《戊戌变法》第二集,神州国光社 1953 年版

[4]张蓉《商务印书馆与清末新式教科书的发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版) 2001 年 4 月第 3 卷第 2 期 68 页

[5]王云五《本馆与近三十年中国文化之关系》《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商务印书馆1992

[6]蒋维乔《编辑小学教科书之回忆》《商务印书馆九十年》商务印书馆.1987.57 [7]《张元济书札》

[7]周武. 张元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8]宋曼瑛.张元济与新文化运动[J].图书馆杂志,1982(02):54-56. [10]张云珂. 出版家张元济的文化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17.

[9]茅海建.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张元济[J].社会科学研究,2008(05):140-145.

[10]张云珂. 出版家张元济的文化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张元济文化教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不以资历选人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慈禧逼出近代杰出出版家
张元济“犯傻”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