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在我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

2020-08-04简嘉张欢吴欣忆

青年生活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国防爱国主义教育

简嘉?张欢?吴欣忆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1)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目前在学生中却普遍存在崇尚自由、爱国意识与民族复兴观念淡化等信仰缺失问题。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责无旁贷。本文总结了我校如何结合国家战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提升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体系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爱国主义;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和技能,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2)我校自2012年起承担了定向士官的培养工作,学校建立了军事理论教育体系,搭建了军事素质拓建平台以及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校园内基本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

一、党建引领顶层设计,夯实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保障

学校党委、行政牢牢把握学校发展正确方向,将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作为主旋律,将“立德树人”作为学生教育培养的首要工作,把抓实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制度保障“时时皆思政,处处有红色”,帮助学生强化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聚焦红色文化育人,以文化人营造爱国主义氛围

培育校园红色教育文化氛围,推进红色文化“1234工程”,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助力。

1.是依靠大学生人文素质中心,学校专门成立大学生人文素质中心,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与文化育人功能的统一,依托毗邻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的地理优势,联合打造成都市爱国教育文化地标,彰显红色文化中所蕴育的家国情怀、报国志。

2.是建强通识教师和学生社团两支队伍,发挥思政理论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社团在红色文化主阵地、主渠道、主场所的作用,深耕爱国主义教育。

3.是采取3项有效措施

(1)打造宣传阵地。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及沟通桥梁,开设以红色经典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课程和通识讲堂,宣贯红色文化;利用校园广播、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官网展示等途径,传播红色文化,实现对多元网络文化的有效引领。

(2)打造“筑梦川邮·红色青春红色文化育人品牌”。持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将诵经典、读经典、写经典落实为常态;举办主题宣讲、座谈会、知识竞赛,深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

(3)打造精品活动。结合学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以“新生第一课”、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十九大学习系列活动为基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课程引领实践拓展,崇德弘毅形成教育聚合效应

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第二课堂”成为学生二课堂的基准板块,与学分挂钩;形成每周周三下午固定班团课制度,以班团课为平台每年每班至少保障8次课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如“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缅怀先烈,共祝中华魂”等主题活动;开设《红色经典导论》《中国红色文化精神》选修课程等,占领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

拓展爱国主义实践载体。校内依托两个载体。一是以通识教育为载体,以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为中心,依托学生社团力量,通过文化普及、主题沙龙、精品展示等手段,打造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是以团委活动为载体,坚持每周一和重要节庆日的升旗仪式,通过仪式感教育倡导青年人听党话、跟党走。

校外着力打造两个平台,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是建立校馆合作机制。与李劼人故居纪念馆、水井坊博物馆等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传统文化双向行走”系列活动;与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黄继光纪念馆合作,开展“革命精神专题教育”系列活动。二是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暨暑期三下乡青川行活動—将红色文化融合结合精准扶贫战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四、发挥军民融合优势,特色鲜明助力区域国防建设

学校立足于士官生培养的教学背景,一方面积极推广红色文化,一方面着重凸显国防教育的鲜明特色。以红色文化为引,以国防教育为基,通过士官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和引领示范作用,让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动”起来,营造“红色在身边,红色共成长”的校园氛围,构建国防教育3进阶模式。

1.国防常态化模式。依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定期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组织士官生先后开展“走进军营、感知国防”红色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国防教育专题报告会,先后邀多名军事专家和业务骨干来校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国防知识和基本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

2.构建军民融合新模式。搭建畅通的军地联络机制,夯实校园国防教育基础。学校积极筹措联系各军事指导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充分整合资源,军地双方相互支持、携手共建,全面落实国防教育共建责任。

3.爱国主义教育反哺模式。依托与预备役、区武装部的深度融合,分别成立“处突维稳排”和“抢险救灾排”分队,具体参与了区内重要活动维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2]王向军.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学周刊,2020(16):9-10.

猜你喜欢

国防爱国主义教育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巴基斯坦国防日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