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2020-08-04付霞

青年生活 2020年23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拥有全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产生了数不胜数的企业工匠,同样也需要大量拥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作为新鲜血液。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出机构应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教育之中。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要培养大湾区产业发展所需的工匠人才,工匠精神培养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企业工匠管理方法和学生特点,利用企业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一、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1、学生层面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在经济发达的大湾区学习和生活,眼界开阔,进取心和学习主动性很强,拥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其他地区的大学生相比,大湾区学生往往更渴望成功,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大湾区的高职生同样多是高考、中考落第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学习主动性不强,很多学生缺乏上进心和社会责任感,有些学生眼高手低,做事虎头蛇尾,心理懒散,缺乏做事的恒心、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差,和工匠精神的持之以恒、精益求精背道而驰,导致工匠精神培养难以成行。

2、学校层面

大湾区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招生、就业等方面,职业教育“市场化”,招生专业“热门化”,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没有形成高度重视,未能将其贯彻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始终,导致工匠精神培养“口头化”。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方式,是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大湾区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校企合作,然而在认知和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实现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是探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实验室和孵化器,这意味着大湾区不仅要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还要卓有成效地与产业界深度合作。大湾区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应建立高校与企业合作平台,缩短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过程,围绕企业的需求培养专业人才,最终实现高等教育为大湾区发展服务的目的。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一直以来的办学模式,大湾区高职院校可以与区域内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将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结构发展目标相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优秀技术人才的支持。以珠江西安城市群为例,中山集中发展家电、服装、五金等产业,江门集中发展电子信息、服装、轨道交通等产业,珠海集中发展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等产业,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很高。高职院校可以围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人才需求,与相关联的企业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产学研连接的有机体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园区和培训基地,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合作方式,拉近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距离,实现“一对一”的学徒制人才培养。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追求的是教育价值的实现,往往不能设身处地的考虑企业的利益。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励企业的参与热情,让企业成为校企合作的“追求者”和受益者。

1、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校企合作中,政府的支持扶持不可或缺。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税费减免、财政支持、资金补贴、表彰奖励等政策支持,探索科学的奖励形式,鼓励校企合作,对积极参与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企业给予表彰和补助;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校企合作领导体系,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吸收高职院校和企业代表参加,成立领导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应加强利益驱动,寻找校企合作的利益结合点。高职院校同样要关注企业的利益需求,注意保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企业提供相匹配的利益。例如,合作企业可从高职院校优先挑选毕业生,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职工继续教育服务,等等。校方应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划,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主动参与企业生产和员工培训,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实行“订单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3、应加强交流互动,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合作同样是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的过程,高职院校要加大情感投入,构建校企合作的情感机制。可以设立校企合作联谊会机制,定期召开年会,通报各自发展情况和需求,明确未来合作规划;可以设置专门的联络员,加强日常的信息沟通,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增进感情,巩固合作;可以经常征求企业方的意见,积极改进合作方式方法;应尊重企业上下员工的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形成校企一家的内部氛围。

4、应加强规范和法律保障,让企业能够放心热。在政府层面,需要制定出台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在高职院校层面,应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如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特聘教师管理制度等,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和道德的规范约束力量,才能让企业放心的、长期的、深入的参与校企合作

三、现代学徒制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教師、师傅联合传授,双方共同主导人才培养,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使高职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了工匠精神培养的实效性。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确定了学校和企业的培育双主体,学校和企业应相互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协同育人。

总之,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势在必行。应结合大湾区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培养工匠精神要求,参考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庄群华.培育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的应为与可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1-95.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课题名称为《“工匠精神”引领下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新模式》课题编号为:GDGZ19Y006

作者简介: 付霞,女,1983.11-,四川省资阳人,毕业于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讲师,研究领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