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搭桥,通向自能阅读的主场
2020-08-04马学丽
马学丽
由于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很多孩子一到写作文或者做阅读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依托学案促进学生自能阅读,即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学案为途径,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达到自能阅读的目标。学案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独立生成和实施的,包括初读生成学案、自探落实学案、共议交融学案、反思完善学案、拓展延伸学案。通过“定向—实践—深化—反思—拓展”的导学过程,实现学生自能阅读的达成。
展开初读,拟定学案
拟定学案,是学案导学培养自能阅读的基础。学生经过预习,对文章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基本能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初步解读文本,把握文本重要信息,利用自己的质疑拟好学案。
例如学习《天鹅的故事》一文时,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后,我问学生: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怎么做?学生们说: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我们应该好好感受一下。这也是课后习题的要求,可以怎么做呢?有的说默读课文,读重点段;有的说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写批注;有的说带着想象读……通过引导学生补充,我们形成了学案一:默读天鹅破冰的故事,画出感动之处,想象当时的情景,简单写写感受,再读一读。我建议学生还可以抓住重要的语句来深入感悟,学生找到“斯杰潘老人深情地说:‘多么可爱的鸟啊!”。我引导学生抓住“可爱”来体会,共同商量形成了学案二:天鹅的可爱可以从哪体会到,简单写写感受,再带着感情读一读。
学生在班级中学习,每个人都是学习的资源。学生拟定学案后,要通过师生的交流碰撞,使学案更完善。
落实学案,深入研读
依照学案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要有序展开。“有序”指按照学案的步骤逐步完成,“展开”指每一步骤要落到实处。
如《跳水》一课,我们抓住主要人物“船长”列出了两份学案。学案一:船长为什么逼孩子跳水?画出相关语句,简单写批注。学案二:你觉得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读读有关的句子。按照学案来学习,学生们很快找到答案后,紧接着就是自主学习的时间。他们在讨论交流时边读句子边谈体会,在感受深的地方想象、品味。许多学生体会到船长的镇静、果断,带着感受再读这些句子,与孩子、水手、船长共同经历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学生按照学案一步步展开学习,以达到教材要求和自己渴望了解的学习目标。虽然有的孩子批画不全、了解不深入,但孩子们亲身经历过后,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延伸学案,拓展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同时把阅读表达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案的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了这样话语权。
如教学《用奇谋孔明借箭》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自主研读完成了学案:默读课文后,思考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及其中人物的性格。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期待,我们一同生成拓展学案:圍绕《三国演义》中许多智慧过人的英雄人物,我们制作参考表格来品读三国。课后,我请学生同读三国,召开分享会,对某一个故事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分析同一个英雄人物。
学案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能。在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是真诚的阅读者,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有自由阅读理解的空间。这就是学案的魅力,让学生达到阅读的美好境界。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小学)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