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无人区》探讨:物欲时代

2020-08-04黄文泓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疯狂无人区

黄文泓

摘要:该片讲述了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为了一个兄弟的梦想,毅然奔赴艰险且荒凉的三大无人区,与一把吉他,一个半路捡来的女人,一个沉默不语的向导共同完成了一段疯狂却又十分难忘的旅程。

关键词:无人区;志同道合;毅然;沉默不语;疯狂

目前:基调阴沉,黑色幽默,而在演员方面都是属于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实力派男演员,加上导演宁浩这个有想法的新生派导演。

一、关于《无人区》导演的拍摄手法和影片基调

导演宁浩拍摄这部《无人区》可谓是神来之作,拍摄电影时,宁浩导演采取新的手法,从多线索的穿插叙事方法转化一主多副叙事方法,在电影开头以为是一部类似于美国的西部公路的冒险故事,而宁浩导演却将电影演绎成“中国式西部片”。

宁浩导演是第六代代表导演之一,他以“疯狂”系列而成名,并且凭借着《疯狂的赛车》跻身于亿元票房导演的行列之中。而宁浩电影的风格简要概括为:“黑色幽默喜剧”。在他众多电影之中,过多的是通过市井小人物的遭遇以及打诨插科来推动整个剧情,在其中并穿插一些黑色幽默以及宁浩导演对某一些社会现象的独特理解,但是也不缺乏讽刺。而“反英雄”式的市井小人物以及打诨插科似的黑色幽默喜剧,从而形成了宁浩导演最早期的代表作主要的风格。

电影艺术,是以一个人物在某时间某空间里的某些行为。而电影可呈现出这种效果,其叙事性在于时间、空间、人物,电影是个与现实世界有所不同的虚拟世界,而它通过语言、人物、场景等方式来呈现。

《无人区》是站在荒诞黑色幽默的角度讨论了一个关于善恶和救赎的命题。关于这一点,宁浩提到:“我说的是一个命题的救赎......这个命题是不是非主流,也不是一个问题,我只是把它清除的。”

宁浩导演将电影的背景架构于无人区,借助于荒无人烟的环境营造电影“死而后生”的观感,叩问深藏于人内心深处的社会现实问题——人性之下兽性尚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之所以向善有赖于人性的主导和环境的熏陶。

二、影片的人物与背后的故事

在影片的开头说到“这是一个对于动物的故事”,所以用一种动物的符号来表述每类人物的特征及其寓意也再合适不过了。

自我救赎者:潘肖

潘肖是电影《无人区》中的一个最主要的人物线索,他既是剧情的演绎者,也是剧情的推动者。

剧中潘肖是一位律师,本是正义的化身,是法律的拥护者、执行者的他,在名利驱使下不择手段为杀人犯洗脱罪行。

后面潘肖用钱换来了一辆装有鹰隼的轿车,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在路途中为求自保意图焚烧被他撞至重伤的老二,从而遇见一对兄弟,潘肖就从以前的性格变得懦弱,直到遇到另一个“人”——妓女李雨欣,从这个爱财的女人身上发现了人性的善,最终她成功逃离。

无人区中,人性泯灭,兽性彰显,就算是来自标榜“利他性”

的现代社会的潘肖都是在遭受了非人待遇之后才重拾丢失的人性,不同的是他用死亡消弭了兽性从而实现了自我救赎,栖身无人区的十恶之人则用生命和兽性的双重毁灭完成了对人性的告慰。

兽性横行中的为所欲为:贩隼老大、老二

贩隼老大是人面兽心的代名词,他在无人区里肆意妄为,恰似一个独裁者在裁决这个荒凉大漠的一切,包括生命。他无视法度,在撞死警察之后丝毫不见怜惜和恐惧,反而在重获鹰隼并安排老二逃跑之后“自投罗网”,这充分表明了其本心的张狂和对法制的轻视。

面对索要50元封口费的加油站老板娘,他明知她不过是一个贪爱金钱的市井小人,仍旧毫不犹豫地置她于死地,给自己断绝了任何可能出现的后患。

居住在无人区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带有反面人物形象的特质,但他们的“恶”却有不同的呈现。贩隼老大的跟班老二同样是罪孽深重的暴徒,捕猎鹰隼、杀人自保,但他受制于人,犹如棋子般任老大摆弄。但即便这样他仍旧没有获得老大的尊重和重视,他因为老大而死,却没有获得老大一丝一毫的同情和感念。这种情节的架设,活脱脱展现了一个小人物的悲伤与无力,在兽性横行的无人区,兽性不足,则难逃被掌控的命运,“生死由强”。另外,加油站老板一家和为他们运汽油的卡车司机兄弟俩,同样是导演精心刻画的反面人物形象,他们的存在一方面强调了无人区的恶贯满盈,另一方面则完成了作为反面人物形象最本质的作用,激化人物矛盾,推动情节发展。这些人物的死亡既促成了贩隼老大狠辣本性的彰显,也是对电影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一兽性终将毁灭,人性复归主导。

三、结论

生存线上的可怜人舞女:李雨欣

李雨欣是最早的闯入者,暴力摧残后被迫嫁给加油站的傻子,被迫沦落为他们赚钱工具,在困境之中,李雨欣学会用欺骗以及谎言来保护自己,但是内心深处存在着善良的一面。在遇到律师潘肖之后,李雨欣发现潘肖并不是嫖客,其内心和她是一样的,都有着逃离无人区的愿望,后来李雨欣躲进潘肖的车里,发现了他的秘密,李雨欣和潘肖敞开心扉,互相彼此信任。在逃亡路程中,李雨欣两次救潘肖,并使潘肖免于中毒死亡。最后李雨欣用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一面,唤醒了潘肖的良心,并最终活着逃离无人区,成为了一名舞蹈老师,并得到了舞蹈学校老师一声尊重地呼唤:“李雨欣”。在影片的结尾,象征着人性美好的一面得以幸存与延伸。

《无人区》不仅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诟病,体现出了在极端环境下人的动物性,而且影片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也为现今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创新之路。

影片僅仅通过潘肖与司机巴多就完成了结局,使得故事不那么突兀,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影片主人公潘肖一开始不是好人,但最终却完成了救赎之路,成为了英雄,创作者想说明一个人即使有缺陷,通过改造、反思和矫正是可以实现转变的。另外,《无人区》从多个角度对当下电影艺术尤其是人物角色的塑造方面提供了许多的范例,有利于我们创作出更多有新意、有建设意义的作品。

猜你喜欢

疯狂无人区
无人区的辽阔与壮美
众安:技术触达保险“无人区”
秘鲁“疯狂”修女帮贪官藏巨款
溯溪:溯源之舞
《无人区》点映 粉丝感叹4年没白等
《无人区》
地球第三级——西藏无人区的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