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德行养成的关系

2020-08-04张璐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造性内涵劳动

张璐璐

劳动是人类生活、生产的基础,那么劳动教育的新时代内涵是什么?劳动教育与德行养成是一种什么关系?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如何落实基于德行养成的劳动教育?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便促进学生德行的养成。

一、劳动教育的新时代内涵

劳动教育近年来一直在提,为什么收效甚微,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会教育孩子上不好学只能从事种地职业,轻视体力劳动;在公共场合里,很多孩子在分担公共事务时也喜欢避重就轻,缺乏责任感。究其原因,劳动教育没有很好地区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关系,那么如何定位两者的关系呢?

陶行知说:“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教育的范畴。体力劳动更偏向于基础性内容,如农业、工业、建筑业等;脑力劳动则更偏向于创新性内容,如科技、金融、管理等。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的基础,脑力劳动离不开体力劳动。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劳动,都需要具备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方面的内涵。

1.劳动教育的物质内涵

关于劳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表示:“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在教育领域,苏霍姆林斯基制定了劳动相关的教学计划,虽然学校一直提倡动手又动脑,但是这些能力却是当代学生所缺失的。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出来的人,应该懂得生产,懂得生产组织,也懂得生产过程”。在社会领域,马卡连柯认为劳动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有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在这个意义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一样的。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偏颇,体力劳动者往往缺乏反思和创新,而脑力劳动者常常停留于理论层面。

2.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涵

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涵主要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人格气质。劳动可以使人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尤其精神财富)对人具有反作用。

在外国教育史中,有学者也曾提出将心理学运用于劳动教育。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和快乐感,进而提高我们的劳动愿望和内在需求。实践证明,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如果将积极正向的感情带入劳动中,可以提高人的劳动乐趣和热情,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甚至可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的思维。

二、劳动教育与德行养成的关系

那么新时期的劳动教育与德行养成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1.劳动教育与自立观念

公民的自立自主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是自主发展素养的必备条件。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而且可以在能力养成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小学生而言,劳动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遵循儿童天性的基础上,劳动教育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但劳动教育的原则必须是量力而行,同时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即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树立劳动的榜样。让儿童的劳动教育儿童化,使儿童乐在劳动其中。这样养成的自立的德行才是自觉的,也才能长久。

2.劳动教育与创新能力

公民的創新能力是生活的源泉和动力,是科学创新素养的必然追求。马卡连柯不止一次强调创造性劳动不仅可以创造新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样的劳动中常常感受到快乐的源泉。劳动可以创造生活,同样创造性劳动可以带来无限的成就感,这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创造性劳动有必要和智育结合起来,要把科学精神和劳动教育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和创造的欢乐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教学应该以让孩子体验到这种情感为目标。马卡连柯认为:“只有创造性劳动才能真正造福于全社会人民,教育学生从事创造性劳动应该成为教育者的特别任务。”

3.劳动教育与责任意识

公民的责任意识是公民自立观念的社会延伸,也是社会参与素养的重要体现。班集体中进行的劳动教育,更具有直观互动性,能够帮助人意识到个人对集体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人产生责任意识和荣誉感。对于小学生而言,班集体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场所。在班集体中开展劳动教育时,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劳动会使集体难以运转,进而影响个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精神,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可并引以为荣时,劳动教育才是真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

三、如何实现基于德行养成的劳动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劳动不仅是一个经济的范畴,也是一个道德的范畴。他在考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时,就把能否开展自觉的劳动作为一项主要的标志。”那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能否体现意见的精神呢?翻阅道德与法治全套新教材,从横向上看,劳动教育主要集中于三个区域:家庭、学校和社会。从纵向上看,劳动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家庭中的自立能力——班级中的责任观念——社会中的服务意识。

总之,在基于德行养成的劳动教育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三个区域和三个阶段,都应重新考虑创造性劳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劳动教育活动的源泉,是劳动兴趣和劳动精神的源动力,也是新时代德行养成的要求。

猜你喜欢

创造性内涵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