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猎人
2020-08-04李颀拯
李颀拯
中国的民间科普性质寻找化石最早出现在2000年前后,一個“化石网”聚集了中国第一批“化石爱好者”。后来,中科院古生物所组织了多次“爱好者”培训,于是多年后,就出现了一批“半专业化”的地质考古者。
唐永刚
老左的本名叫唐永刚,网名“左山岭”,这是山东一处恐龙足迹化石点的山名,也是15年前他第一次考察的恐龙足迹化石点。从那时起,老左就爱上了恐龙足迹化石,陆续发现了多处恐龙足迹化石群。其中,郯城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中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是世界首次发现,印证了小型恐爪龙类群居的生活特性。2014年,他与恐龙专家邢立达一起合写了中国最畅销的化石科普书籍《中国常见古生物化石》,如今已经出到了第四版。
老左的家乡在山东临沂,以沂河为界,东部地区出露良好的白垩纪地层,西部山区出露大面积的寒武纪地层,为他的野外考察提供了地理优势。2007年春,他在山东费县发现了第一枚完整的三叶虫化石,由此拉开了中国山东寒武纪中期特异埋藏动物群的序幕。此后,老左找到了更多的新种或者是国内首次现身的完整三叶虫化石标本,以及其他种类的节肢动物化石,甚至有寒武纪海洋霸主奇虾类生物。
老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化石猎人”应该具备的能力:一、有一定的地质和古生物知识,具有鉴定化石的能力;二、有独自发现和采集的化石点;三、有初步修复和修理化石的能力;四、发现并提供新的科研标本,为专业研究提供产地信息;五、能为中国的化石科普尽一份力。
李刚
李刚在化石圈里的成名,是因为他擅长精修化石。
李刚的家在贵州六盘水,离中国最为丰富的化石产地关岭生物群不到3小时的车程。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刚在广州的宝石展上看到精美的化石藏品,他向在场的专家请教,才知道原来家乡贵州就是一个著名的化石产地。之后,他就把家搬到了盛产海百合、鱼龙等化石的关岭,开始了自己的发现之旅。
寻找只是开始,要让化石重新绽放光彩,最重要的还要有精修技术。2015年,李刚第一次见到一个德国人的化石修理工作室,这为他打开了另一扇化石之门。“气动笔就有十多种之多,还有显微镜,以及模拟沙漠风化效果的喷砂枪……”整整一年多时间,李刚在工作室义务打工,边干边学。
而今,李刚在六盘水的家中也建起了化石修复工作室,每天都有博物馆或者收藏爱好者从全国各地寄来原石,请他修复。
朱磊
在众多的化石猎人中,朱磊是少数把寻找化石和少儿科普结合起来做得比较好的。朱磊从小就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石头,在地质大学上学时,假期就跑到山里寻找化石。工作后,几乎跑遍了全国各个省份。
三年前,朱磊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定期组织一些科学科普、地质游学活动。除了让孩子带着专业知识参观博物馆,在室内科普地质知识,朱磊还会在节假日带领小朋友和家长走进山里实地科考地质,观察山体剖面,了解岩石结构,甚至指导孩子们亲自发现和采集化石、岩石、矿物。
“虽然,短短几小时或者几天,孩子们的行程从几十到几百里,但他们的思维可以跨越几千几万年。我希望可以通过科普改变孩子们的世界观,让他们更了解我们的地球,我相信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朱磊说。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