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探析

2020-08-04丘山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4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科学素养初中化学

丘山燕

【摘要】当今世界上普遍将科学素养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与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目前,很多国家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科学素养普遍较低。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教学中几个实施科学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素养;初中化学;教学实施

科学素养是一个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科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复合概念。学生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包括合理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理解与掌握科学方法、形成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现在的初中生掌握科学知识较容易,但是对于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知行不统一;科学态度与责任感不强,掌握的科学方法很少,创造、创新能力几乎为零。因此,本文以酸碱中和反应的科学探究为例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谈谈我的浅见。

一、课前趣指引,主动学知识

初三的学生相对来说知识面比较广,理解水平较高,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预习掌握。但是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枯燥,很多时候学生都不愿意预习,或预习时分心,或预习目标不明确,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如果学生能够带着好奇心与浓厚的兴趣主动进入预习,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这点认识,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表演一个小实验:“爱捉迷藏的太阳”。先用酚酞在滤纸上画一个太阳,然后把滤纸放在装有浓氨水的烧杯上,渐渐地红色的太阳漏出了笑脸,然后再把“太阳”放在装有浓盐酸的烧杯上,慢慢地“太阳”又躲起来了。学生都很好奇,很想知道答案。这时候教师就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我们的化学课本上。然后让他们自行预习,并完成相应的学案,同时要求学生明天课上揭开谜团。学生都会带着十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预习中。联系已经掌握好的知识点,他们很容易就解开了谜团,上课的气氛也不再是“昏昏然”,而是“欣欣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化学实验、科学技术发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满腔热情地、兴致勃勃地、无限向往地学习化学。

二、课中巧设疑, 激发深思考

学生掌握了酚酞溶液遇碱溶液变红,酚酞溶液遇酸、中性溶液都显无色的知识。先用酚酞溶液在滤纸上画“太阳”,酚酞溶液无色所以看不到,然后放在浓氨水上,浓氨水是碱性的,酚酞变红,“红太阳”出来了,再放在浓盐酸上,浓盐酸与浓氨水生成盐和水,所以”太阳”又不见了。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他们知道了酸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了让学生更彻底地明白中和反应以及反应后各物质的量间的关系,教师演示课本上的实验: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直接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在滴加的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这时教师提醒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眼尖的学生早就发现是我忘了加指示剂。紧接着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都能快速地完成实验。学生做完实验后,为了使学生们更彻底地明白反应后溶质与反应量的关系,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师要提出疑问:刚才老师由于粗心忘记加指示剂导致实验失败,那么我做的实验中的溶质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马上展开激烈的讨论,提出假设:①只有氯化钠;②氯化钠和盐酸;③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通过设疑的教学环节,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合作交流,同时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刻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学会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三、科学重探究, 动手做实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让学生再次展开实验验证。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展开实验探究。小组之间激烈讨论要检验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分别要用什么物质。首先制定实验方案,然后小组分享交流方案,最后,让学生用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目标明确后,学生都能根据已有知识去检验,有的提出在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有的提出先用酚酞检验有无氢氧化钠,若无再用铁鉴别有无盐酸;有些有预习的同学提出用pH试纸……学生们的方法远比老师想象的多。游戏般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科学重在创新,明确了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依据科学原理,科学思维,实验操作要严谨,才能取得成功。简单有趣的实验,学生既体验到乐趣,又能轻松地掌握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四、同類善总结,归纳促提升

学生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后,这时教师要再让他们书写常见的酸和常见的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让他们总结共同点。书写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都生成水。这时教师又抛出问题:水中的氢、氧元素分别来自什么物质?结合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动画演示,他们很容易知道:水中氢元素来自酸和碱,氧元素来自碱。接下来,从微粒的角度认识酸、碱中和反应,总结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而且1个氢离子和1个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1个水分子。这一教学环节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从科学角度认识物质,物质有宏观、微观两面性,认识的过程中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学会归纳总结。最后还要让学生知道:在生活、科学探究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学会创新,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科学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听讲、练习、作业等方面引导学生去反思总结,让学生充分理解通透知识点,理顺知识结构,并学会领悟,把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就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参与学习,并且要注重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学会创新。长期细雨润物,我相信学生的科学素养定会百花齐放,争相斗艳。

参考文献:

[1]袁运开.厘清观念塑就新人--在养成教育中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J].当代青年研究,2004,(6):1-6.

[2]文建华.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信息周刊,2019,(6).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科学素养初中化学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