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学案”学习平台,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2020-08-04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4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学案自学

江苏省洋思中学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以“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来实现教学目标。“学案”学习平台其教学过程包涵三个环节:一是先学,二是后教,三是当堂训练。这个成功案例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而小学既没有现成能力的优势,也没有时间的优势,“学案”是否能够在小学借鉴引用,有待实践来验证,几年来我进行了如下实践。

一、打造“先学后教”预学平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平台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或过程。它是以师生为主体,以教材、学案、课堂为载体,以课前、课中、课后为过程,以培养师生自学能力为目标的集合。其基础是根据学案开展的自学活动,为此,我紧紧抓住三点:一是充分利用课本中数学小精灵“聪聪”与“明明”的引导来培养自学能力,如图1。这些小精灵从知识与过程,方法与思维的角度都给了较强的导向,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也能从中领悟到自学的策略,从中掌握更多的自学方法;二是充分利用学案“温故知新”与“预习引导”二个板块来培养。在温故知新的设计中,首先,借助练习题唤醒旧知,重现与新知相关联的学习技能。其次,注重小结引导,将学生在复习中的感悟提升为方法与策略,如图2。在预习引导设计中,我们不仅注重知识渐进的引导过程,更注重方法及思维过程的引导,如图3;三是充分利用课堂交流汇报来培养自学能力。

二、打造“口述表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口述能力

口述表达在课堂上是把“双刃剑”,突出口述表达能力训练势在必行,特别是以学案为基础,以小组合作为主体形式的课堂教学就更为重要。在无数次的反思与改进中,我终于认识到:小学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模仿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口述表达也应该以模仿为主,因此,我采用“填空式”的形式引导口述,推行“学案”的教学改革恰好为口述训练引导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平台,在学案中渗透的“填空式”口述引导,不仅可以引导语言,而且可以引导自学;不仅可以引导自学的方法,甚至还能渗透习惯的培养。口述不仅是学案的亮点,也是课堂的亮点;不仅是教师的特长,也是学生的特长。其模式主要有:

一是口述操作过程的表达模式。低年级的操作口述以“次序词+操作+算理+结论+注意细节”为模式,中年级的操作口述以“次序词+操作描述+数学术语+注意细节”为模式,高年级的操作口述以“次序词+数学术语+操作描述+分析结论+注意细节”为模式。如二年级上册《二位数的加法》的操作口述是这样设计的:36+30=?先摆(3)捆又(6)根表示(36),再摆(3)捆表示(30);然后算(3)捆加(3)捆等于(6)捆,(6)捆与(6)根合成(66)根。

二是口述计算原理的表达模式。为了避免“只会做,不会说”的意会式教学,我们总结出了“数位+算理+口算+格式+细节”的口述引导设计模式。如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36+35=?计算过程口述设计:先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6)加(5)得(11),向(十)位进1,对齐(个)位上写1;十位上的(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对齐十位上写(7)。所以36+35=71。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个位满十向前进一,十位相加时,先加进位。”

三是口述解题思维的表达模式。低年级的口述以“问题+提炼归结+算式+细节”为模式,中高年级的口述以“问题+信息条件+关系式+算式+注意细节”为模式。如二年级上册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口述设计: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就是求(2个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是(2×5=10),注意單位是(只)。如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口述设计:求共用多少钱,先求(《儿童百科》与《数学猜想》分别用了多少钱)。可以根据(单价乘数量)列式计算,再求共用多少钱。数量关系式是(儿童百科的钱数加数学猜想的钱数),算式是(145×3+35×3),计算中注意……

四是口述逻辑推导过程的表达模式,即“操作变化+内在联系+推导过程+形成结论+注意细节”的模式。如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的逻辑推导,我是这样设计的:(平行四边形)经过(分割拼组)成(长方形)之后,虽然(形状变了),但(面积)没有变。(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五是口述总结评价的表达模式。总结与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教学环节,尤其是以学案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因为利用学案自学后的总结要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的总结要在班内交流,小组汇报之后老师要点评……这些总结性的点评语言都需要引导,通过总结性的点评既增强对知识的总结,也增强对方法的指导。因此,我们总结了“所做+所想+所得+疑问”的模式。

三、打造“小组合作”互动平台,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成为各类公开课的亮点,解决小组合作问题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几年来,以学案为主线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具有独特的风格:一是确有必要才开展小组合作。在制定学案时,合作交流的“点”已经明确,这些“点”经过多次研讨后才确定,才写入学案,并针对小组合作进行引导设计;二是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小组合作。学案的引用,确保7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新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去完成整理、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三是有准备的合作。由于有了学案引导学生自学,每个人对合作交流的内容要点有所了解,许多同学还有自己独具个性的思维,具备了“高起点”研讨交流的条件,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都会爆发出思维的火花;四是群体汇报的模式。我经常采取请小组成员群体参与汇报,让“主汇报人”以“我们小组有X种想法,第一种是……第二种是……”的语言格式简述成果,再请其他成员以“我的想法是……结论是……要注意的是……”的语言格式具体汇报自己的所知、所做、所想。此外,请第二个小组的同学进行补充或提出质疑,预防不必要的重复。语言格式引导学生汇报的要点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结论上,更多地指向方法与过程的交流上。

实践证明,借助“学案”,打造“先学后教”“口述表达”“小组合作”的学习平台,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改变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对师生都是一个变革性的挑战:一是老师由传统的主体向主导作用的转变;二是学生由被动的“仿学”向主动的“会学”转变;三是课堂由无预习的“0起点”向“基本会”的现状转变;四是课堂从“领会即可”向“清晰表述”的转变,学生则在不知不觉的转变中各种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学案自学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找图形
“比例尺(一)”导学案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