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

2020-08-04黄春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黄春红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现当下,教育教学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审美的建构。语文学科中,从阅读文章出发,教会学生语言审美,也是美育的内容之一,不可缺少。本文立足于教育教学知识论中的美育原则,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为落脚点,探索审美建构的新方法,提出新理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

目前,在许多学校中,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与考试学科,并不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认为美育是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此阶段是他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做好审美构建的培养与孕育,是美育的良好基础。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也是一种创造教育,更是一种人格教育。一般来说,经过美育的孩子会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美育这一教学方法,来进行学生的想象阅读审美建构。

一、 阅读教学审美构建介绍

审美建构是指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大脑,在不同的环境下运用特色的思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审美标准,以此标准来判断生活中事物的“美”或与之对立的“丑”。“美育”教学原则最早由叶圣陶先生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真正懂得了作者的思想境界,才能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最后真正地感受到其中的感情色彩。因此,审美构建不单单指的是个人审美标准的建立,也更广泛指的是一种感性思维的建立与产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通过阅读来构建审美,需要以下三个因素:首先,实体课本。实体课本为阅读审美建构提供了教材,可以让学生们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感触,而不是虚无缥缈,在想象中去发生这一切。课本中例文的选取,一般都有目的性,有的是从社会角度去启发学生的审美,有的是从自然角度。在不同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审美情趣。其次,教师的引导。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启发者。只有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才能够得到正确的审美建构,而不是误入歧途。此外,教师也具有监督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建构审美时更好地达到高层次。最后,学生的意愿。经过调查,有88%的大部分同学都愿意用心观察世界,去发现语文阅读中的美。仅存在一小部分学生不热爱学习,也不愿意构建自己的审美。因此,学生本人对于“美”的渴求也非常重要,只有自身愿意,才能更好地去进行审美架构。

二、小学语文审美构建实施策略

第一,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力度。在我国许多教室以及教师都已经配备了电脑,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的多媒体优势来进行审美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PPT、视频、声音等手段来进行课文阅读展示,并挑选其中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片段,多层次多角度进行阅读,从而达到审美印象深刻化的效果。在课堂开始时,可以利用听觉、视觉的感官效果,将学生迅速带入到情感氛围之中。在课堂进行中,教师可以不断利用图片渲染描述,加强同学们的感情体会。在课堂结束后,通过布置作业,利用现代化网络搜集资料,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得到不间断的审美体验。现代化多媒体是教学中的好帮手,要充分利用其功效,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审美建构。

第二,深入分析提高审美境界。构建审美的构成中,仅仅依靠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上仍会出现许多学生上完课后仍是一头雾水,理不清楚文章脉络思想,无法进行深层次变换的阅读状况。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进行引导式审美。许多小学生年龄较小,分不清楚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往往会出现分析偏差,在深入分析时很可能会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因此,深入分析更够更好地提高审美境界。众所周知的是,语文教学是审美提高的良好途径。而文章阅读,更加是审美养成的关键。大多数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文章的“美”之处,并教给学生经验,从而让他们获得间接性审美经验,让自己的审美思想更上一层楼。

第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构审美。在经过素质教育改革后,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老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充分發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审美建构更顺利的进行。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发展,主要靠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比如话剧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自成小组,进行分角色扮演朗诵。不仅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其中的人物魅力,而且更大程度上会让学生主动进行审美建构,而不是被迫无奈的进行。此外,对于一些较难懂的文言文、古诗词,还可以让学生深入阅读,进行有感情朗读和背诵。当学生在遇到诗中描述的景象,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诗,不自觉地完成了审美建构。

三、小学语文审美建构的运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的审美建构有许多办法和途径。在具体运用上,也是非常有效果的。以课文《匆匆》为例,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作品,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法,引导学生想象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其中的表达语句,从而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我们要珍惜时间的想法。再以课文《庐山的云雾》来做例子。这篇文章中有大量的自然景物描绘,我们就可以采用上文提到的多媒体手段,利用电脑展示庐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庐山的真实面貌,从而感受到对大自然的魅力所在。之后,再利用不同的景物来启发,对学生的审美进行基础的建构,达到目的。最后,在人物类文章中,我们要树立正面形象。比如《桥》中的老共产党员,他是伟大无私奉献的,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分析阅读让这种正面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存活,达到美育的同时,教会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

通过语文阅读可以进行的审美建构还有很多。在素质教育中,美育作为与德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存在,都是全面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建构与美育一样,其作用和意义都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感节操。但是不相同的是,审美建构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法则,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语文的教学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建构,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值得我们大力提倡的。

参考文献:

[1]钟泽兵,陈香桃.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教学中美育素养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20(04):49-50.

[2]常永红.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刍探[J].成才之路,2020(03):134-135.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