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2

2020-08-04张永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张永

摘    要:针对某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对其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最后经实践验证了该工程所用施工技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旨在为实际工程建设与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采用框架结构,设1层地下室,地上共16层,总建筑面积为35403.03m2,建筑高度为58.05m,地上1层与2层的层高相同,均为4.2m,地上3层的层高为4.8m,地上4层的层高为3.6m,地上5层到地上16层的层高相同,均为3.3m,建筑室内外高差为15cm,防水等级为Ⅱ级,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建筑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地上1层与2层采用C30混凝土,地上3层到地上16层采用C25混凝土;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地上1层至地上3层采用C50混凝土,地上4层至地上9层采用C45混凝土,地上10层至地上16层采用C40混凝土。现围绕该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对其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做如下深入分析。

2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2.1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开始前,先对绑扎地点进行清扫,同时将梁、柱结构的边线和洞口线,以及钢筋的分布线都弹设好。

2.1.1  柱钢筋绑扎

将柱结构的边线弹设好之后,对主筋进行清理,清除污垢,然后以定距框为依据对插筋进行调直。在绑扎箍筋的过程中,应先将该层上的箍筋均套在插筋上,再对柱的竖向钢筋进行连接,连接接头处根据设计要求分错。完成对接头的检查验收,且确认合格后,在竖筋上准确标出箍筋之间的距离,最后对箍筋和主筋进行绑扎即可。箍筋的接头需要在柱的竖向进行交错布置,使箍筋和竖筋始终保持垂直。在封模之前,应在箍筋上对砂浆垫块进行绑扎,由此对保护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

2.1.2  梁钢筋绑扎

将梁底部的模板安装到位且检查合格后即可开始钢筋绑扎。在绑扎梁钢筋的过程中,需要以梁底模作为工作平台,当主梁和次梁的钢筋配合绑扎时,应注意主梁和次梁所在问题。一般先将箍筋排好,再将架立筋穿好,最后对主筋进行绑扎。对于箍筋加密区,需根据设计提出的间隔距离进行加密,连接的接头需在梁中进行交错绑扎。梁的具体位置应准确无误,同时对标高予以严格控制,特别要注意交接部位箍筋之间的距离应进行适当加密,需在绑扎之前将柱箍套在竖筋,将梁的鋼筋都穿好后进行绑扎。

2.1.3  板钢筋绑扎

板钢筋采用搭接的方法绑扎,同时按照设计与规范提出的要求对接头进行分错。首先,在板模表面将底筋之间的距离排好,并做好相应的标记,然后对底筋进行绑扎,横向与纵向钢筋应保持垂直,在绑扎开始前需确定长、短方向筋之间位置关系,在负弯矩筋所在位置用专门的小马凳筋按照1m的间隔距离进行可靠支撑与绑扎,保证负弯矩筋所在位置的准确性。对楼板上的面筋进行绑扎时,需要对外围的钢筋进行满扎,而对其它点进行跳扎。如果是双向板或者是负筋,则也要进行满扎;在板上的开洞部位,需按照要求对加强筋进行绑扎;将钢筋绑扎好以后,需在底层筋上将垫块放置好,使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为避免浇筑施工中对板筋造成踩踏,应设置好钢筋撑铁。

2.2  混凝土施工

2.2.1  框架柱浇筑

柱浇筑应分段进行,浇筑高度每次不能超出2m,在混凝土的沉积与收缩都完成之后,开始二次浇筑,保证柱根部浇筑和振捣质量,避免烂根。对上一层进行分层浇筑的过程中,需在底部先填筑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完全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施工中,应分批进行坍落度的检查试验,确认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柱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是浇筑施工中的重点环节,操作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一般的振捣采用垂直振捣或斜向振捣,如果采用斜向振捣,则振捣棒需要和混凝土表面保持40°~45°的倾角。(2)在振捣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快插慢拔基本原则,振捣时应对振捣棒进行上下轻微抽动,保证上下层的振捣达到均匀。(3)在分层浇筑过程中,每一层的厚度需要控制在振捣棒有效作用长度1.25倍之内,对上一层进行振捣时,需将振捣棒插入到下层5cm,这样能消除接缝,此外还要确保下层初凝之前完成对上层的振捣。(4)所有插入点都要控制好振捣的时间,如果时间太短,将很难振捣密实,而如果时间太长,将使混凝土离析。通常情况下每个振捣点的持续时间按20s~30s控制,如果所用振动器有很高的频率,则振捣时间不能少于10s,具体以混凝土的表面停止下沉,没有气泡产生并开始泛浆为准确定。(5)振捣点的排列应保持均匀,按照交错式或者是行列式进行移动,但不可混用,否则很容易产生漏振,移动的距离需控制在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1.5倍以内。(6)插入振捣时,振动棒和模板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0.5倍以内,同时不能和模板相紧靠,避免和钢筋与其它预埋件发生碰撞。

2.2.2  梁、板浇筑

为避免梁、板的钢筋在浇筑过程中损坏,需在将钢筋绑扎好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人行道支撑的稳固搭设。若梁、板、柱所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所不同,则需在浇筑梁、板的混凝土之前做好钢板网的设置。墙、柱的混凝土利用塔吊进行吊运,使浇筑一次性完成,而梁、板的混凝土需进行二次运输,以现场的施工条件为依据,对于接点混凝土,需采用下列方法浇筑:(1)先根据梁的高度对梁进行分层浇筑,形成一个阶梯,在到达板底之后,开始和板同时浇筑与振捣,伴随阶梯持续延长,不断向前推进。混凝土倾倒具体方向和浇筑方向完全相反。(2)对梁、柱之间和主梁、次梁之间交叉部位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钢筋的分布比较密集,尤其是上部的负筋,不仅直径较大,而且数量很多。对此,为避免对下料造成影响,应在得到监理人员的同意后,使用细石混凝土来浇筑,并使用直径相对较小的振捣棒。(3)对梁、板进行浇筑时,需分批进行坍落度的检测与试验,并按照规范的要求做好试块。梁、板的混凝土应配合使用两种方式进行振捣,以确保振捣能够达到密实。

2.2.3  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所在位置需在浇筑开始前确定,同时要尽量留设于受力相对较小而且施工方便的位置。对于柱施工缝,一般留设于基层顶面、梁下部或上面。对于单向板施工缝,需留设于和板短边相平行的位置。当楼板上存在主次梁时,需沿次梁方向进行浇筑,将施工缝留设于次梁跨度中间。对施工缝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满足以下要求:完成浇筑施工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应达到1.2N/mm2以上;待混凝土硬化之后,将软弱层面、水泥薄膜与松动石子都清除干净,并进行充分的润滑处理,但要避免产生积水;浇筑开始前,需在施工缝的位置先铺设一道水泥浆,也可使用和混凝土成分完全一致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振捣必须达到均匀和密实,确保新、旧混凝土之间能够紧密结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目前,该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经检查,各结构的施工质量合格,所用施工技术合理可行,值得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增春.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9):157~158.

[2] 倪红九.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门窗,2018(1):104~105.

[3] 叶艺聪.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主体模板施工技术研究[J].福建建材,2018(5):54~55.

[4] 王涛,方全军.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6(5):291~292.

猜你喜欢

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审计难点探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论档案管理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