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师培训因“动”而高效

2020-08-04魏玉柱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研修体育教师培育

当下,连云港市乡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在孵化与提升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培训周期相对较长,培训内容相对系统,成员也是来源于乡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因此,一线的乡村体育教师非常看重这个平台,如果加入进来,从精神上与专业发展上都能得到满足。所以,连云港市教师发展中心及各县区教师发展中心非常重视该平台的建设与学员的选拔。市教师发展中心、学校、培育站主持人在培育学员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发展中心做统筹与信息发布,学校同意申报与支持,培育站主持人进行审核与培养,为学员的专业提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连云港市乡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从建站初期的摸索,到逐渐成熟,在学员选拔、与学校的沟通协调、研修过程构建、研修空间的拓展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其经验进行分享,以期引起共鸣。

一、多方互动:让选拔之策务实高效

乡村体育教师的培训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多方参与,同时还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职责,开展相应的活动,最终把想参加的、能参加的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选拔进来。

主动申请,开启选拔第一步。为了进一步激励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连云港市教师发展中心面向全市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积极宣传选拔事宜,让他们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培训活动。主动申请是选拔学员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考验一位教师专业发展定力是否可靠的重要一步。通过申报发现,有的教师起初信心满满,但后来考虑到家庭与工作,最终却放弃了参加培训的申请;也有的教师在申请的过程中,遇到了与校长沟通不畅等难题,未能继续沟通协调,导致梦想终止。以上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体育教师是否真心想参与这样的培训。然而也有少数立场坚定的体育教师在信息不畅、领导不重视、课务繁重的条件下,毅然决定加入乡村体育培育站,充分见证了专业发展的决心。培训实践发现,个别偏远乡村教师参加集中面授,凌晨3点左右起床,先坐火车后换汽车,周转好几次,才能到达培训地点,充分见证了他们的学习态度。但是,在培训初期,也出现了个别县区教师发展中心直接安排人员参与学习,未经过自身主动申请。结果出现此类参与人员經常旷训、作业应付,甚至中途退训的现象,给培训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培育站与市教师发展中心沟通协调,对“主动申请”环节进一步明确与规范,让真正想学习提升的教师参与进来,避免出现教师因被动参与而浪费参与名额的现象。学员个体主动申请环节不可缺失,更不可逾越,应该抓紧抓实。

校长支持,为学员参与选拔助力。学员在提出申请后需要学校校长的同意。如果校长不同意,参与培训活动就会终止。虽然市教师发展中心发布了红头文件,但是个别校长还是不能依照文件精神满足教师外出培训的迫切需要。其原因是由于有的校长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不满意,有的校长本身对学校体育工作不重视,有的体育教师可能与校长关系不畅等所致。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绝大多数校长都能从学校工作与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两方面综合考量,同意该校教师到乡村体育培育站进行学习。从这一点上来看,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时时刻刻离不开校长的支持,我们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赢得校长对自身的尊重与认可以及对体育学科的重视。

培育站主持人对乡村体育教师进行考核,将想发展、有潜质的体育教师吸纳为学员,把好进站关。培育站主持人针对申请加入乡村体育培育站的教师,全面衡量,既要立于当下考量专业发展水平,还要面向未来考量体育教师的职业修养与发展潜力。通过我们实践的经验,认为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只要有情怀、肯吃苦、爱奉献、有扎根基层中小学体育的韧劲与耐性,即使专业水平暂时差一些,也是重点培养的对象。相反,个别专业水平较高的乡村教师,心不定,学习动机不良,想通过进培育站作为跳板,离开艰苦的乡村学校,这样的教师我们一般不会让他进站学习。因此,我们在选拔学员时,也特别关注教师的专业情感及态度,摒弃了甄别思维。对于因专业水平低,暂时未能选拔进来的学员也不能让他们丧失专业发展的机会与信心,按照区域划分,成立以培育站骨干教师为主持人的“二级培育站”,把他们吸纳进来,实现专业发展的梦想。

连云港市各级教师发展中心,上传下达,穿梭于学校、学员、主持人之间,时而协调、时而督查,为选拔出有情怀、有担当的乡村体育教师进站学习保驾护航。师资部门只负责宣传发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等宏观层面的工作,不负责具体的学员考核选拔,将主动权放给培育站主持人,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这样,在选拔过程中,既有乡村体育教师的主动申请,也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协调配合,还有培育站主持人的“把关”,形成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

二、校内推动:让学习之路畅通无阻

学校是体育教师的最大支持者,也是帮助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学校作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幕后英雄”,应该为体育教师营造发展的氛围,为外出培训创造条件。

当下,大部分乡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缺编现象严重,一般规模较大的学校只有1~2名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外出培训,该校的工作无法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乡村体育教师培育站是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每月两次,培训相对比较频繁,且部分体育教师在学校及区域还承担着其他的管理岗位,如班主任、校办主任、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后勤主任等,他们外出培训其工作不好安排,所以部分校长不同意学员参与。因此,乡村体育教师外出培训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情。

针对以上问题,连云港市教师发展中心将该培训纳入对校长的考核,与一把手校长签订学员培养协议书,规定学校在培训中的服务内容。这样从制度与机制上规范了学校领导的行为,减轻了教师外出请假的压力。同时,培育站结合此难点,对培育时间统一规定为周三,要求学员在学期初告知学校的教务部门在该天不安排课务,为培训腾出空间;为减轻频繁外出的压力,培育站在坚持集中面授的同时,适当借助网络开展线上研修。这样,学校领导认为培育站以上的安排是恰当的,充分考虑了基层学校的难处,其也理解、支持培育站的工作,鼓励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学习。

三、环节联动:让成长过程完美无缺

乡村体育培育站对乡村体育骨干教师的培训目标为既能上得了课堂,还能做潜心研究的体育教师。因此,我们需要把一位经验性教师通过培训转变成研究型教师就必须构建具有这样特质的研修过程。但是,当下的体育研修流程一般是到场观摩教师上课、中间参与讨论、最后听专家点评与讲座。这样的研修过程是不完整的,首先是参与培训的教师未能在上课前深入了解上课教师的意图与目标,未能带着一定的问题有意识地听课,给中间的研讨带来困难,只能人云亦云,或者主要听专家点评,不能真正将参训教师带入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其次,一场研修过后,教师经过了上课、听课、评课,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过了一段时间,本次培训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却荡然无存。

因此,每次研修后要求参训教师及时将自己的感想与专家的建议梳理成有价值的教学反思记录下来,这一点十分重要。一方面能形成体育教师动笔写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逐渐引导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但在当下的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中很难做到,尤其是对于撰写教学反思,这是体育教师的短板,如果不从研修过程中去弥补与完善,如果不能对此进行长期训练,体育教师很难在该方面有所建树,这一点可能是制约体育教师一辈子专业发展的重大瓶颈。连云港市乡村体育培育站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原有基础上,重点突出研修前与研修后的环节,有序规范地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课前的研修:把研修目标、内容、可观测到的上课点做成网上专题研修,采用《中国学校体育》“草根爭鸣”研修模式,在线下研修的前一天晚上进行研讨,以期对本次研修有深入的思考,能在研讨中生成问题,为线下针对性的学习做好铺垫。这样,经历了线上研修、现场观课、课后点评、聆听专家剖析的过程,能对课堂中的问题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

研修后教学反思的撰写:每次线下研修后,连云港市乡村体育培育站都会布置研修作业,主要是教学反思。规定一定的时间,安排专人收缴。启发教师善于借助线下研修的成果,梳理自身对教学问题的思考,撰写教学反思,形成系统化的认识,长期坚持下来,个人的专业成长会有质的飞跃。

提前线上研修、现场听课、评课、听专家解疑释惑,研修后撰写教学反思,形成了教研写一体化过程,实现了环环相扣,夯实了体育教师成长的过程。

四、时空滚动:让学习场域无处不在

当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育培训也要将其引入,为己所用,如利用QQ、微信、希沃等软件开展远程会议、研讨、沙龙等,既能节省时间,减少路上的往返,同时也能达到既定的培训目标。体育作为身体实践为主的一门课程,很多研修需要的是线下面授,如运动技能的学习、教学技能的诊断等,需要学员现场亲自参与;而针对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培训,可以通过线上进行授课。这样让线上研修与线下面授滚动起来,才能让学习无处不在。

连云港市乡村中小学体育培育站每月举办两次研修活动,如果都是集中线下面授,基层学校的工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做到“培训与工作两不误”,培育站实施适宜节奏的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模式。线上研修:通过预设出主题及研修提纲,规定时间,开展主题性网络研修,借助网络达到研讨、共享的效果。除了开展正规的网上集中研修外,培育站还采取任务驱动法来开展线上研讨与学习。譬如为了开设一节研讨课,要求小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教学设计及文本撰写进行研讨;为了参加某一项论文比赛,需要借助网上查阅资料开展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培育应立足乡村中小学校的实际,构建多部门的互动协调机制,强化学校支持培训的制度建设,构建完整的研修过程,拓展学习空间,让乡村体育教师成长得更快、更好,助推乡村学校体育及教育的振兴。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乡村教师专项课题“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XC-a/2016/0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魏玉柱,惠志东.基于教学行为特质下的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J].体育师友,2019,42(9):67-69.

[2]魏玉柱.立足课堂教学,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技能[J].中国学校体育,2019(7):50.

猜你喜欢

研修体育教师培育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