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比研究

2020-08-04颜瑜

科技资讯 2020年17期
关键词:跨文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颜瑜

摘  要: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高职院校作为培育优质技能人才的摇篮,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中西文化差异,带领学生领略西方各国风土人情,在文化碰撞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跨文化差异对于英汉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跳板,例如“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新贸易政策等,为中西方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最杰出的符号象征,涵盖了民俗习惯、语言、服饰、饮食文化等。笔者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分析了跨文化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异同,从而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跨文化  传统节日对比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b)-0230-02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四个自信”时强调,“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大学生也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英语教师应该基于中西文化差异,创新教学体系,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随着“洋节日”在我国的流行,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节日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年轻人之间非常流行。大学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带领学生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背景,借助大学生熟悉并愿意参与的节日庆祝方式,讲述中西方传统节日在语言、服饰、饮食、风俗习惯上存在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英语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  跨文化交际时代大背景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国家开始投资中国,大批外资企业进驻中国,在中国长期居住生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些友谊的使者开始把西方节日文化带入我国。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明显,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很多传统节日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精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西洋文化的侵入,西方节日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节日。笔者认为,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但也要接纳和包容西方节日文化。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相传这一天是耶稣诞生的日子,是西方各国一家团聚的时刻,主要以家庭聚会的形式来进行庆祝,人们会在家里布置圣诞树、成人们装扮成圣诞老人为家中孩子送上礼物;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传统的火鸡、姜饼、蛋糕、糖果等作为圣诞大餐;举办盛大的圣诞Party,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亲人之间会亲手制作和赠送小礼物。我国的春节有着四千多年的光辉历史,相传春节始于殷商时期,最初是为了驱邪,驱赶一个叫作“年”的怪兽,春节的起源极富有神秘色彩;我国地大物博,庆祝春节的方式各不相同,地域性很强。例如,北方春节盛行吃饺子,南方流行吃汤圆。跨文化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开始进一步交融,西方一些国家也开始庆祝中国的春节,例如,春节期间,美国的唐人街会布置成中国红,街上舞龙舞狮、全家包饺子等,这就体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对外传播;而中国人也在庆祝西方的圣诞节,朋友之间互送平安果、巧克力等,这就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有力证明。

2  跨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傳统节日对比

2.1 春节和圣诞节在起源上的不同

中国的春节历史更为悠久,已经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在我国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色。首先,我国的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而不是公历上的一月一日,这是受我国农耕文明的影响,传说我国的春节最初是祭祀活动,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祭祀先祖祈求他们的保佑,各地具有不同的祭祀习惯,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西方的圣诞节则是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而来,传说12月25日是耶稣的诞生日,信徒们把这一天作为耶稣的生日,寓意新生活的开始,圣诞节的起源和基督教是密不可分的,和基督教的教义相关。由此可见春节和圣诞节在起源上具有很大差异,春节远比圣诞节历史悠久,带有中国神话色彩,圣诞节则是和基督教息息相关,带有西方浓郁的宗教色彩。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素材,了解中西方文化历史,能够深刻感知汉语文化的广博,引导学生找到英汉语言文化的契合点,辅助学生英语学习。

2.2 春节和圣诞节在风俗习惯上的不同

我国春节的风俗习惯南北各有千秋。例如,我国在进入腊月以后都会采办年货,打扫家中卫生并把其称之为“扫尘纳新”。春节最为典型的就是贴春联、贴窗花、守岁、包饺子、吃年夜饭等习俗,春联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代表,鲜红的纸上写着对仗工整的祝福语,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利用红纸裁剪出栩栩如生的窗花,例如“花开富贵”“年年有余”等。中国人的春节饮食是非常讲究的,例如北方人精心制作的饺子,包上蔬菜和肉类,甚至是加入硬币,祈祷来年的好运气;南方人在春节则喜爱吃汤圆,象征来年着甜甜蜜蜜,饮食主要以甜食、蔬菜为主,菜肴烹制精致。圣诞节则是以家庭聚会为主,家家户户都会在家中用柏树布置圣诞树,在树下放置礼物,大人们会假扮圣诞老人为孩子送去礼物,传说圣诞老人会驾着驯鹿来送礼物。圣诞节的餐桌主要是以火鸡和甜点为主,西方人喜欢举办圣诞Party来庆祝节日,每一个人会带上红色的圣诞帽,唱起欢快的圣诞歌,孩子们还会拿着圣诞袜来收礼物。

3  圣诞节和春节在节日文化上的相同点

3.1 二者在节日文化地位上相同

这两个节日都是各自国家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和盛大的节日,外出的游子会回家,一家团聚来庆祝节日,进行走亲访友;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盛大的节日,人们也会在这一天放下工作,举办盛大的Party,亲手制作圣诞贺卡和礼物,精心烹制美味的食物。这两个节日可以说是各自地理区域内最盛大节日,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最为喜爱的节日,华侨华人也会欢庆这一节日,并且在整个东语系具有着重要影响。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统一性的节日,庆祝方式也比较统一,尤其是基督教更是把这一天看作是新生活的开始,这两个节日都代表着人们对于新生活的美好祝愿,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3.2 二者都注重庆祝活动

这两个节日都设立了专门的庆祝活动,不再仅仅局限在吃喝,还注重节日活动和幸福感体验。例如,中国的春节不仅仅是家庭的欢聚,还会设定专门的集体性庆祝活动,例如春节庙会,热闹的舞龙舞狮、京剧表演、武术表演等;西方的圣诞节则是歌舞表演、花车游行为主,人们会走上街头参与集体庆祝,欢唱圣诞歌曲,用劲歌热舞庆祝圣诞节。这两个节日都代表了各自节日文化,倡导集体性庆祝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节日庆祝活动中,了解节日传统文化,让节日文化传统可以传承下去。

4  结语

总之,我们可以把春节和圣诞节看作是跨文化交流的窗口,激发大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的学习兴趣,通过各具特色节日文化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高职英语教师要把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挖掘春节和圣诞节背后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搜集节日风俗、庆祝习惯、饮食文化等资料,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流畅的表达,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书籍、观看英语电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文化意识,正确对待“洋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争取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张冰.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春节与圣诞节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5.

[2] 马菡,尹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以中西节日文化为突破口[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161-163.

[3] 李燕.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传统节日禁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跨文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