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路径浅析
2020-08-04葛玉丽武紫微
葛玉丽 武紫微
在面对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时,传统教育行业利用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充分实现师生互动是必然的选择。网络课程弥补了高校课堂讲授过程中传授知识量大、无法及时消化和吸收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学校的网络课程建设,和对学校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研究,研究哪些课程适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进行教学。尝试总结出民办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意见,并提出进一步推进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路和路径。
将网络课程应用于教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及影响是巨大的。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有很多优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不再是课堂上的教师单一授课模式,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学习自己想学习的任何内容。网络课程弥补了课堂授课过程传输知识量大、时间短等缺点,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充分的补充。本文结合我校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的课程为切入点,紧跟课程教学模式发展的前沿问题,为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的应用与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
1 民辦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学校确定未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目前,将网络课程应用于教学过程,是国内各高校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应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三种:纯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辅助传统课堂教学。对于一般本科院校来说,后两种模式应用的较多。
(2)有助于促进课程教学的质量的提高,在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时,传统教育行业利用网络创新课题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师生互动是必然的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进而促进学校整体课程教学质量。
(3)是学校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管理、评价的必要条件。真正的网络课程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优秀的教学设计、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科学的评价方式。其中,科学的评价方式既是学校对课程进行管理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动力和依据。本课题拟通过对已经应用于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探索,构建适用于普遍课程的网络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2 民办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2.1 紧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沿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将网络课程应用于教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及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有很多优势,如:提供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可实现载体,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和足够的放大空间;教师的身份和角色同时发生变化,教师将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促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根本变化,促进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长,使得各高校之间教育资源更加开放化,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等。
2.2 探索能够对网络课程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和科学评价的机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及发展的终极目标,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往虽然有针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但一直没有提出较为有效的改进方法。对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存在质疑,但尚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可以应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提出足够的参考意见。
3 民办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对策
3.1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的规划
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决定了网络课程形式的多样化,民办高校的学科分布广泛,专业知识多元化,理清学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方向、建立网络课程建设标准。网络课程建设是未来高校课程建设的一个趋势,但是否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并且适合做成网络课、并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就行教学;达到怎样标准的课程能够具备进入网络教学的条件。伴随着网络课程应用于教学和手机移动学习终端的广泛应用,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维度。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在网络课程建设的探索上做到一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科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的网络课程。二是主体性。即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思路,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3.2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的培训,应重点选拔积极上进和有责任心的青年教师为重点培养对象,聘请校内外专家或者专业人士,分层次、分批次对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的使用技术、建设方法和授课形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组建以优秀教师或者教学名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形成名师把关、优秀教师参与的网络课程建设队伍。
3.3 提供多层次的网络资源库
目前民办高校以大连科技学院为例,我校引进“世界大学城”平台用于在线教学资源管理,鼓励网络课程建设,引入超星博雅大数据平台、超星尔雅通识课平台用于教学,共计开课57门。
同时各民办高校应该根据对象的不同,定时对教学资源进行维护和更新,将学科发展中的新技术,及时加入到教学资源中。形成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库,确保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形成优质课程资源中心,以在线互动式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网络课程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课程可以学习其他高校优秀教师教授的课程,体验不同的授课方法,掌握更为广阔的知识体系。
3.4 政策支持
为了加快推进民办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和使用,制定和选择符合民办高校自身的网络课程建设使用管理方案和办法,在基础设施和团队建设方面,学校应该建立专项网络课程建设基金,主要用于网络课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网络教学品平台的维护,以确保网络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化。还应该制定明确的奖励办法,对完成网络课程建设的教师给予奖励,对采用网络课程授课的教师给予额外的工作量补贴,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网络课程的建设符合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趋势。然而,学校从人才培养模式上看,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并不适合将慕课大规模引进所有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从网络环境看,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网络课程资源日益丰富。以大连科技学院为例,我校从2016年至今,已有40门课程运用超星尔雅通识课平台进行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势在必行,优质的教学资源将在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方面发挥更积极地作用。
本文系“大连科技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与管理研究”课题批准号:校教改XJG201939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大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