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乡村旅游发展方式探索

2020-08-04李晶晶

绿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发展方式丽江乡村旅游

摘要:指出了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文化均烂多姿,纳西族、摩梭人、傈僳族等各具特色的饮食、民族服饰、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等都是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是,目前丽江乡村旅游总体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旅游产品单一、商业化严重等问题,乡村旅游发展处在亚健康状态。通过分析丽江乡村旅游现状存在问题,结合游客参与周边乡村旅游意愿,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

关键词:丽江;乡村旅游;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3-0209-03

1 引言

近几年以旅游度假为宗旨的乡村旅游日渐兴盛,据统计中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1/3,可见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新的旅游业增长点。丽江独特的多民族文化,秀丽的自然风光使其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天然优势。同时,乡村旅游是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之一,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新概念、新形式,针对丽江旅游现状,探索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式,以促进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2 丽江乡村旅游现状

2.1 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丽江旅游业主要集中在大研古城、束河古镇、玉龙雪山片区。在当前旅游模式下,游客在丽江停留时间一般是2~3d,游客的行程基本只涉及第一天:束河古镇、黑龙潭、大研古城,第二天:东巴谷、玉龙雪山,如果时间充裕,部分游客会选择拉市海一日游,或是去丽江千古情看一场一生必看的演出。所以整个行程下来,古镇和雪山是游客对丽江的最终印象。并且在这样的旅游模式下,造成游客资源过度集中,尤其在节假日。古城、雪山游客接待量严重超负荷,游客体验感下降。对比大研、束河的游客资源,同是古镇旅游产品的白沙古镇,2018年建成的复华雪山艺术小镇就尤为冷清,造成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1]。

2.2 过度商业化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丽江经济的快速增长。出于经济考虑,古城原住民把原住房改成经商铺面,对外出租,渐渐搬离古城。发展到现在,导致古城内充满由外地人承包经营的各项商业店面。最具古城特色的只有建筑、道路等景观,民族文化、人文特色正在逐渐削弱。

2.3 存在丰富的开发资源

丽江自然条件优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而且本身已经是著名旅游城市,能保持源源不断的客流。其次丽江是多民族聚居,不同村寨存在不同民族,是可以开发特色多样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另外丽江大东乡还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和水力资源,也是开发特色温泉度假的优势条件[2]。

2.4 村民具有开发意愿

虽然丽江旅游业发展较好,带动了丽江经济发展,但带动区域也主要是城市中心片区。政府的过度干预,将旅游资源承包给外来企业,导致丽江本地人并没有从旅游业中得到多少经济利益。所以村民需要一种可以广泛参与的经营模型,来获得经济效益[3]。

3 游客参与周边乡村旅游需求

对于缓解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玉龙雪山等景区超负荷游客接待量的压力来说,发展丽江周边乡村旅游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根据任风鸣、叶文的《丽江游客参与周边乡村旅游意愿研究》一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游客周边乡村出游意愿、出游时间、出游动机等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0%的游客愿意参与周边乡村旅游,距离控制在1h车程内,出游时间以一天为主。并且,希望体验到的是乡村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以及当地特色餐饮。

4 丽江乡村旅游发展方式探索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游客倾向于丽江周边短途乡村旅游,所以乡村旅游的开发应呈阶梯式,由内向外发展。同时结合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新业态,来探索适于不同村庄的发展方式。

4.1 主题体验类发展方式

简单来说,主题体验,在体验的视角下,就是根据乡村民族文化、自然资源、风俗人情等特点出发,从中选取一个切入点,设立为一特定的精准的主题,来开发能让游客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从而避免乡村旅游千村一面、游客走马观花式的观赏游览的现象。体验是增加游客与乡村旅游之间互动的真实媒介,乡村旅游业务因人的体验产生价值,使游客深层次融入乡村,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留住乡村记忆与乡愁。使根据不同主题切人点,适合丽江乡村发展的有旅游产品加工、度假休闲、乡村康养、文化创意等[5]。

4.1.1 旅游产品加工

在旅游产品加工体验中,选取一个特色切人点,深人挖掘产品产生源头,将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工序全部面向游客,将会是受到市场青睐的一个发展点。比如邛崃大梁酒庄,从白酒文化出发打造成国内唯一白酒主题景区,游客在景区内可以看到酿酒材料一高粱的种植基地,直观感受酿酒过程,品酒,体验酒文化。

丽江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鲜花饼、东巴纸坊、皮具等。如果可以将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面向游客,增加体验制作环节,一定会丰富游客体验感。比如东巴纸坊,丽江本土产业,目前东巴纸坊的营业范围只涉及大研古城和束河古镇,经营方式只是产品销售,根据市场状况来看,东巴纸坊的相关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大,但是出于对产品实用性和价格方面的考虑,其产品的购买量并不乐观。在个别古城店面中,增加的东巴纸制作体驗项目往往能使大量游客驻足围观,说明相对于成品来说,产品的加工过程更受游客青睐。如果东巴纸坊增加企业与乡村的合作性,设立以东巴纸文化体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将东巴纸原材料的获取过程,东巴纸制作、不同类型纸产品的设计加工、东巴文书写与展示,面向游客,即传播品牌,又使游客在体验中了解东巴文化[6,7]。

4.1.2 度假休闲

度假休闲是丽江旅游业最大特点,也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方式。大研古城和束河古镇都是主打休闲度假的旅游模式,欣赏集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经济适用为一体的古城风貌,品尝纳西特色小吃,体验古城慢生活节奏。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在保持村庄原有建筑特色、景观风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发民宿、发展特色餐饮,避免商业化,是吸引游客度假休闲的有效措施。例如大理诺邓,素有“千年白族村”之称,历史在这里几乎是凝固的,村内现保留着60多座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40多座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和20多座古庙宇等公共建筑以及5000多m的街巷村道,此外全村还有百年以上的古木200余株。这样的一个真实的活着的古村落,虽地处偏僻,但远离喧嚣、民风淳朴,吸引着大批游客驻足[8,9]。

4.1.3 文化创意

丽江具有多元化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许多可以提取的文创元素,比如:服饰上的披星戴月,建筑上的瓦楞房、瓦猫,神话中的青蛙、大鹏鸟等等。另外,丽江是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城市,可利用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打造出类似于创客空间、艺术集市等这样富含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例如莫干山庚村,中国首个乡村文化园,包含了艺术公园、民宿餐饮、艺术酒店等在内的文化集市。再比如罗源起步镇水口洋畲村,从乡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开始,到畲族风文化墙、畲源山庄等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再到乡村美食大赛、文创手工艺品的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4.2 主题游憩类发展方式

根据当地特色,选择一个主题,通过设置服务设施和多项娱乐活动安排,使其成为集休闲娱乐、服务接待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地。适合丽江发展的例如乡村主题专类园、乡村主题游乐园等。

4.2.1 乡村主题专类园

乡村专类园是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公园。如拉市海湿地公园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结合湿地开发游船、骑马等活动,配套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使拉市海成为以游憩为主的乡村旅游一日游的好去处。另外,丽江大东的地热条件和水力资源,也是发展温泉度假村的有利条件。农业公园也是一种独特形态,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将农业活动与农村生活,农田景观与乡村风貌相结合,具有配套服务设施,体验、教育为一体的农业形态。

4.2.2 乡村主题游乐园

乡村游乐园,是以各项游乐设施、项目为特点的公园。应结合乡村特点赋予一定的主题概念。主题概念的选择可以是各类农作物,或者历史故事、民俗文化等等。并充分结合民俗表演、特色小吃、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配套餐饮、民宿等服务设施,打造乡村游乐新地标。比如都江堰水果侠星球,以水果为主题,集水陆两大主题乐园、主题商业街、科普教育园、户外拓展园、童军训练营等多方面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主题乐园。

5 结语

丽江乡村旅游业现状虽然存在旅游产品单一,过度商业化等问题,但是还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游客资源等优势,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丽江乡村旅游发展急需创新型开发模式,本文从乡村主题体验类和主题游憩类两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旅游产品开发、度假休闲、文化创意、乡村专类园、游乐园等几种适于丽江的发展模式做参考,以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增加农村就业、创业机会,促进乡村经济振兴、文化振兴、环境振兴。

参考文献:

[1]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3).

[2]潘秋玲.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供需特征及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2).

[3]刘峥晖,赖庆奎.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2):171~172,176.

[4]张泓.尤溪县半山村”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5]祝纬伟.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村寨整治转型提升的思考[J].新农村,2013(7):22~24.

[6]納麒,李世碧.丽江之路[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7]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等组编.云南:社会科学专家话丽江[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8]刘德祥.坚持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丽江日报,2007,3~19.

[9]王鑫.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差愤与极化比较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4),142~147.

收稿日期:2019-12-23

作者简介:李晶晶(1992-),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发展方式丽江乡村旅游
“丽江之恋”诗二首
爱情有多美,请问丽江水
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