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提升人民幸福感
2020-08-04陈晓辉
陈晓辉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保障工作,没有止步和放松之时,哪里有民生需求,哪里就应该有民生保障。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在这一特殊时期,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旨归。社会事业是为确保社会团结、维护社会安全、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各种公益性支持与服务活动的总和。社会事业与民生工作息息相关。如果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就会制约民生的改善,为此,今年的报告提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一、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保持社会事业的本色
社会事业的第一层次是社会慈善、社会福利以及防范社会风险的事业。这是社会事业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基本民生保障关注的是人的生理需要,属于社会事业的第一层次。受疫情的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应对当前面临的前所未有挑战,必须在纾困托底上加码发力。一是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完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制度。三是做好因公殉职人员抚恤。四是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五是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六是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将助力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敢创业。
二、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社会事业的底色
社会事业的第二层次是维护社会安全的事业。处于该层次的社会事业,事实上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安全与秩序保障,防止或减轻他们遭受意外风险的损失, 增进社会成员的互信互助以及安全感,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人就有了安全的需求。安全不仅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也处于社会事业的第二层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目的就是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社区是老百姓日常居住的场所,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必须把社区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城乡社区的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越牢。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社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堡垒作用。为此,报告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首先提出要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安全事故总量连续多年下降,但是重特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因此,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洪涝、火灾、地震等灾害防御,做好气象服务,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要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三、提高教育和文化生活质量,打造社会事业的亮色
社会事业的第三层次是着眼于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人力资本和生活质量, 增进其选择、发展能力以及生活满意度,由此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积蓄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和潜力。这种层次的社会事业最为典型的就是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服务。人的生存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发展需要就排上了日程。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去年的基础上,报告提出继续“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的提升”。一要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二要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继续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继续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均衡发展。三要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让人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要建設好精神民生,让人民享受到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等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倡导全民健身,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由此,实现物质民生建设与精神民生建设的有机结合。
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加社会事业的成色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保险制度中对劳动者或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福利性照顾。其目标是保障劳动者或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命健康权利,使劳动者或社会成员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按照防治要求得到基本的治疗。这属于社会事业的第二层次。关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今年报告的要求是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比如,要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等。并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工作单独列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虽然我国比较快速地控制住了疫情,但是也暴露出了我国突发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在风险预防和预警发布、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聪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刻不容缓,是社会事业改革的重要任务。报告的具体部署:一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二要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三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四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党中央“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深厚情怀的体现。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