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城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0-08-04翟田俊

绿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建议

摘要: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44上,总结了舒城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四种主要模式,即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和森林旅游;分析了成功做法:即领导重视、强化服务和广泛宣传;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即规模偏小、管理落后和资金不足;提出了加强规划、政策支持、示范引领、合理避让和因地制宜等工作建议,以期为当前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3-0180-02

1 引言

近年来,在舒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舒城县林下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特别是自2012年开始,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3]4号)的相继发布,该县林下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2 森林资源概况

舒城县辖21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境内有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万佛湖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总人口100万人。国土总面积316.4万亩,其中森林资源面积150.99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94.3万亩)。截至2018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48.48%,林木绿化率53.19%,活立木总蓄积量534.02万m3,林业总产值近50亿元。现有林业龙头企业4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7家,市级23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4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7家。总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该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林下经济现状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该县目前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经济实体有近40家,面积达3.8万亩,拥有舒城金鑫中药材有限公司和舒城杰森林业专业合作社等两i象国家服务精准扶贫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县从事林下经济工作的农业人口近5000人,其中贫困人口800人,实现年产值近2.5亿元。林下经济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为助力山区脱贫攻提和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该县林下经济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和森林旅游等4种形式。

3.1 林下种植

主要是林药模式和林菌模式。总计面积1.2万亩,年产值约6000万元。主要分布在晓天、庐镇、河棚、汤池、春秋、张母桥、舒茶和柏林等8个乡镇。其中木本中药材主要是望春、山楂、桂叶、桂花、杜仲、苦丁和山苍子等;草本中药材主要是菊花、白芨、石斛、黄精、桔梗、艾草、牡丹、白芍和重楼等;藤本中药材主要是瓜蒌和金银花;食用菌和药用菌类主要有香茹、平菇、木耳、天麻和茯苓等。

3.2 林下养殖

主要是林禽模式和林畜模式。总计面积0.9万亩,年产值约12000万元。主要分布在晓天、汤池、阙店、棠树、万佛湖、南港、舒茶等7个乡镇。以养殖土鸡、山鸡、香猪、山羊、泰国鳄等为主。

3.3 林下采集

主要是林菜模式和林笋模式。总计面积0.2万亩,年产值约3000万元。主要分布在晓天、庐镇、山七、五显、南港、城关镇等6个乡镇。以采集山野菜、食用竹笋等为主。

3.4 森林旅游

主要是休闲旅游和森林康养。总计面积约1.5万亩,年产值约4000万元。主要分布在晓天、南港、舒茶、万佛湖镇、阙店等5个乡镇。

4 主要做法

4.1 领导高度重视

近年来,各级领导先后多次到金鑫中药材基地、枫香树菊花种植基地、晓天万佛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张母桥健祥菊花种植等基地考察调研,对发展林下经济给予充分肯定,帮助解决矛盾和难题,极大地提高了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4.2 强化“保姆”服务

舒城县林业局为经营主体做好林地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服务,上门查看、户主申请、资料搜集、档案整理等全程代为办理,积极及时向上汇报、争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提升信心。仅2019年度,就协助5家企業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林下经济补贴示范项目,获取补助资金250万元;协助3家企业成功申报市级林下经济补贴示范项目,获取补助资金120万元。同时,县林业局还经常组织业务人员对相关企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开展业务培训,培养技术骨干。

4.3 广泛开展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微信等新闻媒体对林下经济工作进行广泛宜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振广大业主干事创业的信心。仅2019年,县融媒体中心就对我县杰森林业科技有限公司、绿恒农林有限公司和枫香树菊花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多次进行了现场采访和宣传报道。此外,杰森公司法人代表许思潮还被评为六安市首届最美务林人,绿恒公司总经理冯阿平还被评为舒城县巾帼建功模范。

5 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该县林下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和其他兄弟市县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5.1 发展规模偏小

全县达到500亩规模以上林下经济企业不足10家,产业面积和产值均不高。而且分布也不均衡,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

5.2 管理较为粗放

大部分经营主体仍然采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没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集约化生产和粗细管理,导致种、养殖成本偏高,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较差。

5.3 缺少资金扶持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财政补贴力度,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发展林下经济前期投入往往较大,普通农户心有余而力不足,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全面发展。

6 对策与建议

6.1 制定发展规划

组织开展林下经济调研和发展林下经济座谈会或研讨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面临的形势和需要解决的政策、机制方面的问题。在充分挖掘现有林地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的同时,将林下经济与林业工程项目同期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

6.2 强化政策支持

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典型带动”的原则。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业。重点支持符合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特色鲜明的示范项目。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示范基地建设进行指导、并提供支持和服务,协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激励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对林下经济的投入。

6.3 发挥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开展林下经济典型发展模式的研究与推广,逐步探索以林为主,林下种植、养殖相结合的林下复合经营林业的路子。通过典型示范,组织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辐射带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

6.4 严守生态红线

发展林下经济应该坚持生态优先。对自然保护区、国家I级生态公益林、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及H级以上保护植物分布区域、易发生自然灾害的生态脆弱区域禁止发展林下经济。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不能对原有森林资源进行破坏,对少数林相残破、生产力低下的小班可以适当进行改造,但幅度一般不宜超过20%。特别是对坡度超过25°的山地应该坚决禁止开垦、放牧等人为活动,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和荒山秃岭。

6.5 坚持因地制宜

发展林下经济应该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对林下种植而言,要选择合适的品种,特别是山区大多土壤贫瘠、立地条件较差,因此一定要适地适树,最好是选择当地野外已有的品种栽培,对引进新的品种一定要慎之又慎,確需栽培的话最好做引种试验或是先小面积试种而不宜大规模盲目发展,同时,多个品种混交要注意其生物学特性差异,合理进行搭配。对发展林下养殖业同样如此。

参考文献:

[1]刘新波.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J].林业科技情报,2007(2).

[2]刘美丽.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J].林业实用技术,2007(4).

[3]黄恒.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1(10).

[4]赵永贵.浅谈黎平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5(1).

[5]朱培林,房海灵.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14(6).

[6]张毅.循环经济视角下林下经济的内涵与路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4(4).

[7]黄秀凤,杨共鸣,王斌.中国林下经济研究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J].农学学报,2014(7).

[8]肖天富,朱子瑞,叶常青.浅析丽水市林下经济发展的任务和重点[J].绿色科技,2013(11).

[9]张良,刘文国.浅析林下经济发展现状[J].林业建设,2013(3).

收稿日期:2019-12-13

作者简介:翟田俊(1966-),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技推广、林下经济发展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模式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