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阅读应行之有道
2020-08-04姜秋云
姜秋云
任务型阅读指的是围绕某些任务而展开的阅读活动。任务型阅读将感知、思维、推理、评价、判断、想象和解决问题等结合在一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尝试对作品进行解码,并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开展任务型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围绕各种特定的任务展开分析、归纳、整理,尝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尊重个性,发挥主体作用
在开展任务型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任务活动的主体,其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不强,总是在等待老师或其他同学告诉自己该怎么做。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其展开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到团队活动中,让其积极学习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了《致橡树》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诗歌赏析活动,带着任务展开诗歌阅读。首先鼓励学生阅读《雨巷》等其他经典的现代诗,若有兴趣还可以阅读一些同主题的古典诗词,自主解决以下问题:“诗歌怎样展现各种意象?”“诗歌怎样营造意境?”“诗歌的语言如此隐晦,那么怎么才能挖掘出其中的深意?”有学生结合《致橡树》提出:“我觉得要了解诗歌背后隐藏的真意,就要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比如《致橡树》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但是若能了解作者和当时一名著名男诗人的对话,并了解到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还有待提高,那么就不难理解‘橡树这个意象象征了独立自主的女性,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也是为了歌颂男女平等的爱情。”在这样一番学习后,学生自主解决了问题,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
不同的学生就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常常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教师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展开任务型阅读,只要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
二、贴近生活,激活真实体验
在组织学生开展任务型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学生并非专业学者,所以,若任务的研究性太强,则学生很难胜任。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促使学生激活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样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得以提升,任务型阅读的效果也会更好。
在学习《江南的冬景》时,教师可以设置任务型阅读主题为:“怎样写一篇情真意切的散文作品。”在学生开始任务型阅读时,首先鼓励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思考,说说作品中有哪些词句能展现出作者对于江南的喜爱之情。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所写的文章被人认为是过于雕琢,使用了太多华丽的词汇,但是却没有表达出真情实感。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做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的呢?作者的用词十分优美,而且使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但是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深情,这是为什么呢?”在这样的思考中学生认识到怎样写出有情感的作品。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际生活和阅读结合在一起,尝试写一下自己的家乡。这样的阅读任务起到了读写结合的效果,而且能让学生的感受更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
在设计任务型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将课堂阅读和课后自主阅读结合在一起,若还能将课后实践活动也融入到其中,就能让阅读任务变得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此活动中逐步发现,语文学习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会得到提升。
三、引导归纳,形成思维网络
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组织学生开展任务型阅读的时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不仅要发现知识点,还要善于总结和归纳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等方法展开思维网络的构筑。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就会得到提高。
在阅读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首怀古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怀古诗”为主题,开展任务型阅读,引导学生总结怀古诗的特点。学生要先找到《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怀古诗的特点,如有学生提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现了作者想要报效国家的想法。”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看看怀古类诗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如有学生提出:“怀古诗自然要展现古代的场景,写一些典故之类的。”还有学生提出:“很多怀古诗都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胸怀。”这样学生便从个别到一般总结了怀古类诗歌的特点,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网络中。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的怀古类作品,看看是否能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解读古诗词的能力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的时候,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总结出了事物的一般规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展开类比推理,运用已经构筑起来的思维网络去解决类似的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阅读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四、开放视野,延伸课外文本
在组织学生开展任务型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关注课本中的内容,还要鼓励学生开放视野延伸到课外,展开自主阅读的活动。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元比较的方法找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异同点,让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在组织学生阅读《祝福》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课内拓展到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并寻找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将她们和祥林嫂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说说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完成此任务型阅读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首先找出各个女性主人公,此后采用列表的形式分别写下她们的身份地位、遭遇、结局等,最后尝试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思考从这些女性形象中能获得怎样的启迪。学生在整合阅读后发现:“不管是《伤逝》中知书达理的女性形象,还是《祝福》中的农村女子,她们的命运都不太好。她们虽然想要通過自己的反抗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不是因为社会的压迫,就是因为自我觉醒的不足,她们最终还是难逃悲惨的命运。”在对比中,学生对《祝福》的理解会走向深入,对鲁迅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课堂阅读的作品作为“引子”,引导学生寻找同主题或同作者的作品展开阅读。学生的阅读面变得更广,也能加深对课堂所学习内容的印象。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教学策略以外,教师还要注重解读任务、审核反思等方面的合理指导,在引导学生展开任务型阅读的过程中,要强调阅读目的和阅读活动的真实性,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主阅读的活动,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互动交流,看看自己有什么收获。这样的引导才能行之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