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赏古诗词,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

2020-08-04李贞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首诗古诗词诗歌

李贞

古诗词字字珠玑,朗朗上口,意味深远,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宝贵资源。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所占比例较大,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诗词的内涵,还要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有所提升。鉴赏古诗词,我们一般从情境、体验、对话、练笔中开展,意在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激活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创新思维。

一、建构美学情境,整体感知

美学情境是教师基于古诗词情感所做的环境描述,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建构美学情境主要依靠的是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情境,这个情境不但有意味,而且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且尽快走入其中。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诗歌的时代背景,了解创作缘起,在此基础上去欣赏诗歌,发现诗歌中描写景色、人物、时间、事件的词语,走入意境之中。

如学习《离骚》前,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到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课堂开始,我诵读毛泽东的经典词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并将“骚”字单独列出,向学生引入了这个“骚”字代表的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离骚》。了解屈原所处的时代和屈原的处境、遭遇,学生能够认识到,屈原的诗歌都是悲愤、悲凉的、忧国忧民的,有浓烈的爱国色彩的。带着这些复杂的情感,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献身祖国的悲壮之美的氛围,学生带着对屈原的敬佩之情,充满好奇地重新阅读这首诗,在字词之间感受着这首诗流露出的情感。

美学情境是一种涵盖非常广泛的情境,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美好的情境上,悲伤和悲愤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独特的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多的美的场景,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感知力更强,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二、联系生活体验,激活共鸣

古诗词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古诗词是一种比较难理解的体裁,也是历届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之处。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将古诗词中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教师可以借鉴“生活化教育”模式,将古诗词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根据自身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很容易理解到诗词表达的含义,实现情感的有效迁移,激活学生与古诗词产生共鸣,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

如《登高》这首诗是一首很典型的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作品,作者杜甫描绘了一幅悲凉的景色图。在讲解这首诗时,学生先阅读三遍,熟悉和了解诗歌,再从写景的部分入手,讨论这样一些意象:风急、天高、哀啸的猿猴、飞回的鸟儿、萧萧的落木、滚滚的长江水,学生联系到自己曾看到的秋天的萧条的景色,联想着自己在电视里或者视频中看到的、听到的猿猴的哀叫,心中逐渐产生悲寂的情感。接着想象在这样的景色中,有这样一个老人,满头白发,体弱多病,拄着拐杖,孤身一人,学生联系到自己生活中独自在这个场景中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在联系和感受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在情感上能够形成共鸣,增进理解。

生活经历往往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将古诗词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在浓浓的情感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逐渐提升,逻辑思维也獲得了进步。

三、穿越时空对话,探溯初衷

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学生与作者的一种“交流”,这种交流虽然无声,但能够达到心意相通的效果。在古诗词课堂上,教师可以一改以往的全程讲解,将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一些辅助性诗歌素材,引导学生涉猎浏览,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作者,认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产生的疑问拿出来与同学讨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探溯出了诗人的初衷。

如《锦瑟》是一首朦胧诗,其表达的情感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感受。这首诗最难把握的地方是全诗含蓄幽深的意境和情感,也是学生最难以理解之处。对于这首诗的教学,我只将整体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剩下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去深入探究。探究中,有的学生会考虑到作者前后的遭遇,思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不禁理解了作者为何将诗的题目取为“锦瑟”;有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疑问,这些疑问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随即发现其中所描绘的另一番景象,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对话,仿佛能够听到作者的内心呼唤。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首诗进行了鉴赏和品析,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穿越时空对话,能够使学生从诗歌中有所发现,学会新的鉴赏方式,在这种鉴赏方式的运用中,学生的想法逐渐转变,从最初的对诗词表面意思的理解跳跃到古诗词所描绘的世界中,同时也发现作者思想世界的隐秘之处。

四、开展随堂练笔,个性创新

课堂随笔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我经常会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针对所学的内容自己创作古诗词。班级内部也会开展一些活动,如诗词接龙、诗歌创作、品鉴成果展示等,学生一边融入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自己的风格,一边欣赏他人的创作,运用学到的品鉴方法,汲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以求实现个性化的创新。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里面有很多语句堪称经典,流传至今。在教学这首词时,我运用多媒体将一幅雄浑壮阔的景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魄带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撼,也强烈冲击着学生的情感。借助这首词,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发挥,选择一处景色,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展现某一表现手法,尽量丰富辞藻,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将“古词”新作,既能体现词的特点,又赋予了时代的元素,整体的感觉清丽脱俗,展现了作者的风格;也有学生将这首词中的一些词语重新串联,形成另一种细腻风格的词,达到了创新的效果,也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课堂随笔的形式是一种比较随意的形式,能给学生以足够的锻炼机会,又不会让学生感受到压力。对于学生创作的内容,语文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鼓励,使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勇气,激发出灵感,在写作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古诗词鉴赏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当前,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教师应该用恰当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古诗词中发现美、找到美、探寻美、创造美,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221121)

猜你喜欢

首诗古诗词诗歌
踏青古诗词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