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引导型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0-08-04李玉霞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文素养探究

李玉霞

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引导型课堂中的教师只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人。在引导型课堂学习中,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学习、探究、交流,同时,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也迫切需要提高效率,加强对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以语文学科素养教育为目标,以启发并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为出发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高中生语文学习水平和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构建引导型课堂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积极探索。

一、君子之约——师生达成共识

引导型课堂的构建,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之下形成学生的自学机制,让学生能够自发地开启智慧,学习并把握语文知识点,并最终转化为自己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避免学生不适应、不理解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在构建引导型课堂之前要和学生沟通,解读构建引导型课堂的意义和目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为此,教师要单独拿出一节课来,跟学生畅谈当前语文教育的趋势,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学在价值观念、生活理念、行为礼仪、文化素养、社会交际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讲述构建引导型课堂的初衷。通过这样的沟通,让学生全面感受到教师所进行的尝试和革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觉性,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水平。

二、重点划线——重在有的放矢

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素养、经验、阅读量、写作水平等各不相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视角、侧重点、学习心得体会都可能会产生较大差异。为了避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向偏离主题,教师应告诉学生大概的方向,这也可以称为“划重点”,让学生围绕这个重点内容进行自学研究,这就保证了研究的有效性。

比如學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几个主题供大家选择。其一:根据片段内容探究《水浒传》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技巧。其二:结合片段内容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进行“人物造像”。其三:如何看待林教头“懦弱与残忍”并重的性格突变?

设置这几个问题就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向。接下来教师至少要给学生预留一天的时间,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去充分研读课文,探究主题。然后在下一节课将自己的研究体会写出来或者说出来,这就是一次自主探究学习的完结。对于学生的研读成果,教师则要适时地进行指导。比如有的学生提出,林教头“懦弱与残忍”并重的性格突变体现的是他在当时社会环境背景和人生经历下不得不做出的忍让和妥协。虽然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他却深受封建礼教等的束缚,哪怕心有不甘、心生怨恨却也无可奈何。直到被逼迫得退无可退,忍无可忍,才会彻底爆发,变得“残忍”。对于这一点,大家深感认同,对林冲这个人物形象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教师在引导型课题的设置上要深思熟虑,要结合课文内容、试卷题型、教学需求来设定。每一个引导型课题的设置都是教学目标的载体,只要学生用心去思考、探究,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合作教学——让自主探究更具可行性

引导型课堂的构建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即便教师给出了方向,学生也有可能不知道从何处着眼。因此,为了保证自主探究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我们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座次安排将前后左右相邻的四名学生分成一组。在布置了引导课题之后,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交流学习。由于每个人的观点、视角、体会各不相同,大家的交流对话也就更具启发性,比一个人独自学习的效率要高。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起到相互监督、查漏补缺、纠正误区、规范纪律的效果。比如我们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主题写作活动的时候,有的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热情并不高。那么在大家进行合作学习交流的时候,这名学生就可能无话可说。这样一来学生自己都会感觉不适应,因为没能跟上小组成员的节奏而兴趣索然。所以,在接下来的合作学习中他们会更加留意配合小组的进度和动作,做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上进的一分子。

为了及时检验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随机抽选小组代表来分享学习心得,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比如有的小组代表提出,要想写得有文采,需要做到三点:一是要适当地引经据典,融入名家语录或者模仿名著中的手法等,提高作文的文学内涵。二是要学会变通,把常规化的写作手法用非常规的方式来变通改写,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三是要升华思想境界,通过浅显的描写去延伸主题思想和作品内涵。对于这位学生代表的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并征求其他学生是否有补充意见。这样大家对于如何提高作文的文采就有了比较系统和成熟的想法。

四、制定计划——构建要循序渐进

为了发挥持续引导作用,带领学生逐步形成语文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整体向好发展,我们在引导型课堂的构建方面需要建立长远的计划,实现从易到难、从浅入深的渐进式学习。比如,最初我们引导学生去精读、细读课文,了解课文的结构、内容、写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和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情绪波动,感受课文所传递出的时代环境、社会背景、文化理念;再往后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和表达、文章写作、诗词鉴赏、科学探究精神、道德素养、文化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进步,取得成果。根据这一长期性的计划安排,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节奏和进度适时地调整引导话题,充实学习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成长。

为了保证计划的有效推进,教师在引导型课堂的进行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比如学生需要了解唐朝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教师就要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有充分的资料去探究。再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知道如何取舍,向教师求助,教师则以顾问的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引导型课堂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素养,理解能力、行为能力、交流能力都比较成熟的高中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可行性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型课堂建设中要多做积极探索,让学生最大可能地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734500)

猜你喜欢

课文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