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具有经典潜质的中国原创童书

2020-08-04冒海燕

出版人 2020年7期
关键词:童诗书稿童书

文|冒海燕

突破陈旧的儿童诗观念的束缚,想象力无拘无束,注重创作个性和儿童诗风格的丰富与多元。一本好的童诗集,只有如此,才拥有了充分尊重和展现灿烂和丰饶的童年经验的“灵魂”。

《树假装不动》蓝色基调的封面平和宁静。封面用UV 工艺凸显云层、星光,孩子们在灿烂星河里飞翔,真是一个美妙的夜晚。翻开书页,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插画随着诗行映入眼帘。历经数年打磨,这本童诗集甫一上市即引发关注,并被业内专家和读者评价为具有经典潜质的中国原创童书。

取法乎上的选题价值判断

作为故事森林的主编,我负责这本童诗集书稿的审读。阅读童诗是儿童学习母语的途径之一,也是孩子性格塑造、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培养的方法。在这部书稿的童诗语境里,万物有情,皆可对话。童诗中人物的思维像原始人类创世的思维,这个神奇的世界饶有诗意。这些童诗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也具有广阔的生态意识、时空意识。我通过童书销售大数据分析和全国几十家有影响的实体儿童书店的调研,了解到市场上童诗合集的情况,高质量的中国本土原创诗集较少。本书作者是一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课堂上互动阅读教学有特色。他了解孩子的阅读喜好,善于引导孩子诗歌阅读和欣赏,得到学生喜爱。这本诗集可以说是作者与孩子们深度互动的作品。在书稿创作阶段,有些诗歌已经在孩子们中间传播。有绘画兴趣的学生还参与诗歌配画的创作。孩子对诗歌创作、配画创作、阅读体验充满了参与的热情。这是这本书的深度互动式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

我是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在和孩子的阅读互动中,我感到这部童诗集的互动阅读能启发孩子与家人分享快乐和分担忧愁,启发孩子建造自己的精神王国,启发孩子放飞想象力。而我作为母亲,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也获得心境的安宁,对身边的事物,对世界有了新奇的感觉。

书稿的内容突破传统的童诗观念的束缚,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和童诗风格。若配与诗歌相得益彰的插画,图书可以做出童诗集与绘本相结合的效果。这是符合小读者需求的中国原创少儿图书。我判断,这是一个有话题、有营销潜力,能够引领少年儿童阅读风向的优质选题,具有经典原创童书潜质,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一本书的编辑含量在细节里

对选题有了基本的判断,我开始做这本图书编辑的前期工作——这一工作竟持续了近一年时间。

本书的初稿有133 首诗歌,第一轮选出四十多首;第二轮审稿我对书稿进行再次研读,进入学校和小学生组织诗歌阅读活动,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歌,选出二十多首诗歌。第三轮,我对把握不准的作品,提出审读意见,和作者互通数十封邮件。沟通的过程也是我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诗歌意蕴的过程。对一些诗歌的分析,作者同意我的意见,做了修改或暂时不收录到这本诗集中;对有些诗歌的分析判断,作者说服了我。诗歌是会让人思考的,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的特殊题材,让读者体会到汉语之美。我把我的阅读感受传达给美术编辑、营销编辑。对每一首诗歌的吟咏分析的过程,亦是对书稿打磨的过程。经与作者反复沟通,我们最后选定了81 首编辑成书。

作者在诗歌阅读互动中曾让学生画与诗歌相关的画,这样引导小读者深度参与阅读互动的做法颇有特色。我提出这本书由学生配插图。这个想法与作者不谋而合。想法很好,执行起来的难度超乎想象。孩子们擅长的插画类型不同,有用蜡笔的,有用水彩的,有剪贴的,还有铅笔、钢笔的,风格不统一。孩子未成年,版权问题也需要和孩子的监护人沟通解决。

我和美术编辑前期对插图项目做了详细的统筹安排,拟定了框架,一诗一画,让孩子自由表达,最后通过美术设计统一整体风格。布置插图任务是在2018 年初,计划暑期完稿。等画稿收齐、完成版权沟通时,已是2018 年年末。孩子们给我很多眼前一亮的画面。整个插画从选稿到修改,到最终定稿,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选好诗歌和插图,书稿的基本内容已经确定。我开始着手走编辑流程,并请儿童文学专家对《树假装不动》的诗歌内容进行专家审读。

台湾诗人、儿童文学作家林焕彰说:“读这本诗集里的每一首诗时,我会油然而生一种阅读的喜悦;我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一个很单纯的 ‘儿童’,因为我的童心大启;是他的诗帮助我找回了纯真的童心。”大陆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书评家徐鲁说:“这本书无论在创作上还是编辑出版上,都显示了一种专业上的‘创新’精神。突破陈旧的儿童诗观念的束缚,想象力无拘无束,注重创作个性和儿童诗风格的丰富与多元。一本好的童诗集,只有如此,才拥有了充分尊重和展现灿烂和丰饶的童年经验的‘灵魂’。”

作者拟的书名叫“原谅糖”。我和编辑部同事们商量后认为,书名尚不能一下子引起读者的注意。经讨论后,我们将初拟的四个书名发给福州、桂林、杭州等地的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请他们和班上的孩子来共同选择。最终书名确定为“树假装不动”。

通过复审和终审后,我在编辑校对的同时,对图书整体设计提出思路提请美术编辑设计。封面和腰封的设计,美术编辑匠心独具,在插画和书名之间讲究平衡,又给读者以灵动的“飞行”之感。诗歌的阅读讲究韵律感,讲究内敛的气质,在用纸上,我们选择了光滑但没有光泽感的80 克纯质纸。

线上线下并重促进图书推广

图书上市前,我制作了图书资料包,制定营销方案,选择杭州召开新书发布会、图书分享会,举办插画展,联系媒体对图书及推广活动进行全媒体报道。

图书上市前一周,我撰写微信推文、制作豆瓣信息、拍书影短视频,发布书讯、做详情页,在当当网、京东商城推出。同时,线下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的推广有序推进。这本图书的微信推文影响颇大,迅速带动起线上销售。书的线上销售,当周登上当当童书榜,名列第9 位。图书上市一周,我就收到了加印的通知。2019 年11 月,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杭州西湖小学的几位老师找到我们,与我们分享阅读感受。他们赞赏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觉得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西湖小学举办了阅读分享会。《树假装不动》成为网红图书。这本书倡导的童诗互动阅读理念和师生共创的出版模式,成为业内童书出版的一个话题。之后几个月,新冠疫情时期,线上销售持续热销。

在关注市场情况的同时,我和作者保持沟通,探讨对这本书稿的选题和内容进行深加工的可能性:比如策划出版亲子阅读版。我们还以这本书的诗歌和插图为元素设计文化创意产品,制作面向小学生的诗歌书:让每个孩子创作自己的诗歌图书,写出自己的情感和诗意。我们还尝试开发“树假装不动”的微信公众号,拍摄作者读者互动的诗歌赏析短视频——与新媒体的融合,可能让这本书得到更加持久的传播力。同时,我还通过这本书的推广征集新书稿,开发有出版潜质的童诗集,倡导孩子的诗与远方。目前已经收到十几部作者来稿,有几部写得很不错。

担任《树假装不动》这本书的责任编辑,经历数年,我与作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者也感慨没想到编辑工作这么繁琐。回顾《树假装不动》的编辑工作,我感到开发中国原创童书选题,出版有经典潜质的中国童书的艰辛。我也感受到通过严谨的编辑工作,实现出版价值之后的欣悦,体会到传统图书编辑的原创性出版工作在融媒体时代文化传承中的意义。

猜你喜欢

童诗书稿童书
又甜又脆的童诗
二手童书交换会
童诗对对碰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英文原版童书推荐(0~2岁)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