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人民出版社走过的弯路和教训

2020-08-04文|徐

出版人 2020年7期
关键词:凤凰精品选题

文|徐 海

导向正确不一定成为精品,是精品的不一定是原创,原创的不一定成为精品,专业的也不一定成为精品。只有专业、原创和导向全正确,才能算高质量发展。

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江苏人民出版社若干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专业和原创是出版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当然,凤凰集团有自己的出版理念,牢固树立“四位一体”,那就是导向、精品、原创、专业。这四个概念是非常复杂的:导向正确不一定成为精品,是精品的不一定是原创,原创的不一定成为精品,专业的也不一定成为精品。只有专业、原创和导向全正确,才能算高质量发展。

集团要专业

我们正在对这“四位一体”出版理念进行深入贯彻。仅仅“专业”这个问题,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到凤凰传媒来做副总经理后,梁勇董事长对我说:“你的首要任务就要把出版社的专业定位搞清楚,他们要干什么,这很重要。”集团多位领导也反复提醒我“专业”二字。凤凰传媒总经理佘江涛先生对导向和精品的研究有建树。他对那些不做专业的出版社“恨之入骨”,总是跟我说要制止出版社做辅业。针对这个话题,我也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我认为,任何一个集团理论上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培生是做教材的;剑桥大学出版社是以学术立社,你很难想象它会出小说;企鹅是做文学艺术作品的,它出小说不奇怪,但很少看它做科普。

大家知道,凤凰传媒做教育出版是非常专业的。教育出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出版事业之一,因为读教育类图书的人数量最多,而且是刚性需求。很多享有全球声誉的大集团,像培生、爱思唯尔、约翰·威利,都是着力于教育出版这摊事业。凤凰传媒最优秀的板块就是教育出版,很多数据都表明,我们在产品、影响力、市场覆盖率和专业性等方面都非常强。第二,就是我们的文艺大众类的产品。我们的译林出版社在全国文艺出版中排名第一,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专业特色,名声响亮,还有凤凰文艺出版社也很有影响。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

出版社要专业

出版社要专业,形成专业出版特色。出版集团的专业性很难改变。中信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洪勇刚先生跟我说,他们想来凤凰调研我们的主题出版物和文史出版物。我说我们做得并不好。中信出版是以财经书为基础的,后来做世界史、少儿读物,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出版机构,事业部很多。但是当拓展到不同的领域时,是否还能延续它们的最佳优势,我不太清楚,但中信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探索。

在这方面,江苏人民出版社走了弯路,就是我在人民社工作七年之间,曾经尝试做少儿读物,做了大量的“五个一”作品,甚至将一本杂志更名叫《马小跳》,但最终事实证明非常不成功。

这些年,我们把江苏人民出版社拉到政治理论和文史哲出版的框架和轨道上来,才使我们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取得很好的效果,五年实现了利润翻三番。我认为专业是很重要的,《马小跳》放到其他的少儿出版社也许会做得不错,但我们不是专业的少儿出版社。我们过去曾出版了约50 本获“五个一工程”奖的少儿作品,出这些书也赚了很多钱。但是这些少儿读物版权到期之后,当我们要和作家续版权时,却没有一个编辑去,为什么?他们都不认识这些少儿文学作家,即使硬着头皮去见作家,也很难搭上话,没有感情。三年之后,版权全部到期,之后的合作就全部中断了。所以,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教训和弯路成了我们加强专业出版的教训。另外,不同类型的图书,还要注重生产的专业化和营销的专业化。刚才是形态,现在是动态,而生产的专业化是非常复杂的。

编辑部要专业

关于编辑部的专业性,我说说切身体会。江苏人民出版社过去的编辑部是怎么做的?我们从第一编辑部、第二编辑部,到第六编辑部,现在很多出版社也都是这样设置。每一个编辑部都有类似甚至完全相同的题材,每一个编辑干同样的活,没有自己的专业。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编辑部设置就能体现专业性,浙江人民出版社也有时政出版中心。大家可以看到,教育出版社部门设置专业很明显,美术出版社专业也比较明显,古籍出版社是写得很细,显示出强烈的专业编辑部的理念。但是我们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就不明确,我去年给人民社重新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番号:你是什么?

是道观?是庙?还是清真寺?一定要搞清楚。要有自己的专业,你不能走错门,一个佛教徒不应该跑到教堂里面去。每一个编辑都要找自己的阵地,后来我们把编辑部改成理论、学术、大众、综管,看起来好像是很专业,不是12345。其实我们深知这仍不够专业,这个理论编辑部、学术、大众都是有交叉的,因此这个编辑部的设置是根本不准的,但这是我们的第一步。编辑要有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首先要有编辑部认同。我们很快会设立时事政治中心和理论出版中心,同时,我们还计划成立海外中国研究编辑部,我们还想成立历史编辑部。让所有编辑部的人都认为,我是学美术的,我是学艺术的,怎么跑历史编辑部去很难过,如同和尚跑到道观里去。我们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编辑要专业

为什么专业和原创很重要?我曾经发了一个微博,引发了大家很多感慨。我说编辑有六等,哪六等?第六等编辑是看不懂稿件。编辑当中看不懂稿件的人不在少数。第五等编辑,看得懂稿件,能改错别字。第四等编辑,能修改稿件的内容,发现观点的正和误。第三等编辑能和作者商量,并且说服作者怎样写。第二等编辑,就是知道谁在写什么,知道最适合的作者正在写最适合的选题,并能找到作者签下这个稿件,我认为很多人到这个境界已经不容易了。我们单位的王保顶同志就是这样,他每次去北京、广州跑一趟就会带回来很多稿件。但是我认为这还是第二等编辑,他可能正在朝第一等编辑方向走。第一等的编辑,就是从无到有的编辑。本来没有这个话题,没有这个选题,没有人去研究,也没有人在写。一个伟大的编辑可以制造选题,人无我有,对外界有超强的敏感性。能够制造选题,这才是最伟大的编辑。

靠发现已有的作品和作者,那是可以的,但是条件优厚者可以先拿到它。所以,最大的源头就是你设置选题,让别人去写,按照你设置的议题去写,他不可能不给你。

最后,我想谈一下专业化带动垂直化的问题。佘江涛总讲,他反对游击战、到处挖,他想要建凤凰传媒的根据地,大小先不管,要先把这个板块牢牢占住。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因为游击队和根据地,佘总说现在不做游击队只做根据地,通过专业化来带动垂直化,专业地往下打,越打越需要专业。你打下去之后,人家会说你是不是题材很窄?根本不是这样。仅仅是我们历史领域,我们江苏人民出版社,就有历史学硕士,也有历史学博士,编辑是史学专业出身,但是让学古代史的编近代史,他两眼一抹黑,对中国史研究得好的对世界史可能没有研究,研究英国史的跟研究德国史的也完全不一样,需要非常专业。但是有一点,不要认为专业化、垂直化就是会窄,垂直化之后,把井打下去之后,不是井上有一片天地,而是井下有无限的源泉。我们要珍惜这个源泉,不要乱打洞!

猜你喜欢

凤凰精品选题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