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舒适护理配合机械排痰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8-04钟丽霞
钟丽霞
(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惠州516001)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称小叶肺炎,是临床较为常见小儿呼吸道疾病之一,多发于冬、春两季,具有反复性特点,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1]。据统计部门的报告显示,5岁以下儿童每年死于肺炎者达30万[2]。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辅助排痰,由于传统人工叩击排痰方案执行时缺乏可行性及有效性,因此逐步被临床淘汰[3]。机械排痰自21世纪初引进我国,可有效吸取深部支气管及肺泡痰液分泌物[4]。但小儿年龄尚小,无法完全配合机械排痰,造成治疗依从性差,难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5-6]。舒适护理作为个体化有效的新型护理模式,以生理、心理上愉悦为目的。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旨在探究舒适护理配合机械排痰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34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男88例,女82例,年龄最小4.8个月,最大 6岁,平均(4.6±0.5)岁。实验组男 88例,女82例,年龄最小 4.5个月,最大 6岁,平均(4.4±0.4)岁。两组年龄、性别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保持胸部低于髋部,选择振动排痰机叩击头,频率25~35CPS,叩击从下向上,从外到内,尽量覆盖整个肺部,根据其肺部情况延长叩击时间和适时增加频率,10min/每侧肺。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舒适护理:①心理舒适护理:患儿咳喘不适,对医院环境陌生、害怕,家长过度紧张均可导致患儿抗拒、恐惧的心理,应及时给予疏导,讲述机械排痰,消除患儿恐惧感,在患儿可配合排痰时给予鼓励,提升治疗依从性;②病区舒适环境:注意清洁度、湿度,避免刺激性气味及微尘出现;③饮食干预:选择高蛋白饮食,若无法进食可以考虑采用滴管喂养。
1.3 评价标准[8]:抽取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评估血气指标。统计治疗后退热、咳嗽消失、喘息缓解时间。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s)
组别n PCO2(kPa)PO2(kPa)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实验组 170 9.08±0.92 6.54±0.67 29.099 0.000 8.43±0.83 11.04±1.07 25.130 0.000对照组 170 9.03±0.90 7.49±0.72 17.421 0.000 8.46±0.85 9.29±0.92 8.639 0.000 t值 0.506 12.597 0.329 16.169 P值 0.613 0.000 0.743 0.000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多存在于小儿肺部及痰液中,但是小儿咳嗽反射及排痰能力较弱,无法通过自身反射系统将痰液排除[9]。据相关文献指出,机械排痰分别垂直、平行作用于背部体表,致其黏附力降低并在呼吸气流中发生液化,推进液化分泌物逐渐向外移动、脱落而排出,效果确切[10]。患儿接受机械排痰过程中,由于心智尚不成熟,无自控能力,且对机械产生较重的恐惧及排斥感,其无助感、恐惧感多表现为哭闹与抵触,无法完全配合,导致排痰效果较差。常规护理中,仅注重对小儿病情的护理,无法完全考虑患儿是否舒适,造成治疗效果较差。肺炎患儿不适感来源于病理与心理两方面,而舒适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而心理护理方面需保持自身亲和力,建立良好关系,借助其性格特征满足其心理需求,可促成其遵医行为,从而尽快为康复创造条件[3]。
综上所述,在机械排痰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中,采取舒适护理配合,可明显改善患儿治疗后血气指标,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