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对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临床价值
2020-08-04潘志铣曾瑞坤陈丕绩欧阳秀梅徐金艳
赵 飞 潘志铣曾瑞坤 陈丕绩欧阳秀梅徐金艳
(1.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00;2.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防治中心公卫科,广东深圳518100)
慢性肾脏病具有预后差、病情不可逆性等特点,我国成人发病率达11%~13%,其中2%左右患者会进展成为终末期肾病[1]。该病发病过程中,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及内分泌等正常生理功能遭到破坏,进而无法维持机体内酸碱及水电解质的平衡,造成内分泌紊乱、代谢产物潴留等[2],甚至进展到后期需要透析、出现更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胱抑素C(Cys-C)属于2型胱抑素,由CST3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广泛分布于机体内有核细胞中,其相对分子量小,可自由滤过肾小球,且不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或重吸收,是临床预测肾功能的重要生物标记[3]。基于此,本研究对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临床价值作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6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将其按病理程度分组,2-3期纳入观察A组(39例),4-5期纳入观察B组(26例)。其中观察A组男性25例,女性 14例;年龄 31~63岁,平均年龄(48.52±5.06)岁;病程 1~5 年,平均病程(3.41±0.76)年;原发疾病:高血压肾病12例,慢性肾小球疾病18例,糖尿病肾病6例,其他肾病3例(多囊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吸烟史23例,心脑血管病史20例。观察B组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50.16±5.73)岁;病程 1~6 年,平均病程(4.57±1.05)年;原发疾病:高血压肾病6例,慢性肾小球疾病14例,糖尿病肾病4例,其他肾病2例;吸烟史14例,心脑血管病史16例。另纳入2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9.96±5.53)岁。三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相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本研究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慢性肾脏病患者符合《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4]中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无明显低蛋白血症、血压控制水平良好(75~105mmHg/110~160mmHg);知悉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活动性肝炎、恶性肿瘤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史者;有明显感染状况者。
1.3 标本采集:分别采取各组空腹静脉血约4mL,待其凝固后,以离心半径13.5cm进行3000r/min,时间控制在5min左右,将血清分离,每次采集2管,凝血管与生化管。检测方法: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Cys-C正常范围:0.51~1.09mg/L。此外,采集2.7mL血液置入0.109mol/L枸橼酸钠0.3m L抗凝管中,3000r/min,离心半径13.5cm,将血浆分离,记录Cys-C水平检测结果。
1.4 观察指标:比较三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并应用POC曲线评价Cys-C诊断慢性肾脏病的效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得到曲线下面积(AUC),检验Cys-C水平预测慢性肾脏病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价值,AUC<0.5无价值,0.5~0.7诊断价值较低,0.7~0.9 诊断价值中等,>0.9诊断价值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ys-C水平:观察A组Cys-C水平为(2.19±0.48)mg/L,观察 B 组为(3.45±0.63)mg/L,健康受试组为(0.76±0.2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81.236,P<0.05)。
2.2 ROC分析结果:血清Cys-C预测慢性肾脏病患者残余肾功能的 AUC=0.963(95%CI:0.893~1.000),详见图 1。
图1 ROC分析结果
3 讨论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普通人群CKD患病率12.1%~19.1%,65岁以上老年CKD患病率占24.9%[5]。早期肾功能不全患者不仅有原发疾病症状,还会累及机体内各个器官组织,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初期胃肠道以食欲下降、腹部不适为主,随病情发展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甚至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晚期还可能出现肌肉颤抖、惊厥、昏迷等症状。心功能在长期高压作用下,会使心室肥厚扩大,引起心肌损害。因此,需对患者前期及时进行干预,实施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目前临床公认的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最佳指标,但GFR不能直接检测,必须要先对某一滤过标志物进行检测,如放射性核素GFR测定、碘海醇血浆清除率、菊粉清除率等,最后再通过特定的公式进行计算后得出。但这些常用的测定方式均为外源性标志物,需要特定的检测仪器,且操作过程繁琐,一般多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中,临床实践性较低[6]。Cys-C作为一种碱性非糖化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相对分子量较小,携带正电荷,广泛分布于各类组织及体液等有核细胞中,所有整个机体的有核细胞均具有形成Cys-C的条件。且半衰期较短,可持续表达及恒定转录。Cys-C在循环中不会被肾小管排泄或分泌,是经过肾小球滤过被清除,虽然在近曲小管内可能会造成重吸收,但后期也会被完全分解代谢,无法返回血液循环中[7]。加之清除Cys-C循环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因此Cys-C水平在肾小球滤过能力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当肾功能遭受轻度损伤时,机体内Cys-C浓度会迅速显著性升高,敏感的反映出GFR的变化情况。有研究显示,Cys-C与GFR具有显著相关性。还有研究指出,Cys-C在肾功能恶化方面的评价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8]。
本研究显示,观察A、B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Cys-C在慢性肾功能患者肾动能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并可反映出肾功能的病理进展程度,观察B组的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慢性肾脏病患者病理分期越靠后,病情越严重,患者Cys-C水平越高,Cys-C会随肾功的损伤加重逐渐呈上升趋势。本研究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s-C预测慢性肾脏病患者残余肾功能的AUC为0.963,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其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判断方面临床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Cys-C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诊断中信度较高,对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