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

2020-08-04李育婵卜秋强黄见梅

哈尔滨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左房心脏病心电图

杨 媚 李育婵 卜秋强 黄见梅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医技科,广东东莞523000)

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长期的高血压会累及心脏加重左心室负荷,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病变,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发展为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高血压心脏病可以根据心功能变化情况将其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减小疾病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高血压心脏病处于早期时的症状并不明显,直至失代偿期逐渐出现进行性加重症状才被诊断出来,加大了临床诊断和早期开展相应治疗的难度。为此,本研究探讨分析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临床诊断效果差异,旨在为临床提高诊断效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医院就诊的4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及胸部X片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的高血压心脏病诊断标准,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肌性疾病,无严重肝功能、肾功能不全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 35~66岁,平均年龄(50.16±8.54)岁;高血压病程1.4~10.0 年,平均病程(6.41±2.03)年;合并糖尿病 3例,高血脂2例;不典型性心绞痛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0例,稳定性心绞痛6例;左室壁厚度(17.51±0.45)mm,左房内径(4.16±0.37)mm,射血分数(58.56±5.18)%,E/A 值(1.56±0.32)。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1.32±8.76)岁;高血压病程 1.4~9.8 年,平均病程(6.51±2.44)年;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脂1例;不典型性心绞痛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9例,稳定性心绞痛6例;左室壁厚度(17.48±0.39)mm,左房内径(4.13±0.35)mm,射血分数(59.45±5.67)%,E/A 值(1.54±0.30)。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心室结构功能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观察组行彩超检查,具体操作如下:使用美国飞利浦EPIQ7C超声机在患者胸骨左缘长轴切面做M型取样,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超彩仪探头频率为2.0~3.0MHz;测量患者的左室壁厚度、左房内径等心室结构功能指标;根据舒张期心脏血流频率谱在患者心尖四腔切面位置测量A峰、E峰最大速度E/A值,根据射血分数值(EF)=(心室舒张末容积-心室收缩末容积)×100%/心室舒张末容积计算射血分数值。对照组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具体操作如下:使用美国GE MAC 5500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左房增大、左室肥大、心律失常等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诊断阳性率及临床诊断符合率探讨高血压心脏患者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临床诊断效果差异。

1.3 统计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增大检出率、左室肥大检出率、主动脉扩张检出率普遍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阳性率比较:观察组临床诊断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47),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阳性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比较:观察组临床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47),详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常通过询问高血压病史、行心电图检查等方法对高血压心脏病进行诊断,但诊断检出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3]。随着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其可以能量化评估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在早期诊断高血压心脏病中可以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左房增大检出率、左室肥大检出率、主动脉扩张检出率普遍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向心性肥厚而无明显扩大阶段,具体表现为患者主动脉扩张,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左室肥大、左房增大等改变多发生在病情中晚期[5]。本研究结果说明,彩超对左房增大、左室肥大、主动脉扩张较为敏感,而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更为敏感,综合来看,彩超对高血压心脏病诊断的敏感性指标特异性相对更强。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诊断阳性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和心电图检查相比,彩超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患者心脏血流状态,根据超声波可以清晰显示患者左心室结构、评估心脏功能受损情况,在早期高血压心脏病检出方面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彩超诊断的有效率更高。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临床诊断阳性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检测出的心室结构功能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病变程度,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表明其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受损程度较轻,超声诊断对其会更敏感[7]。

综上所述,与心电图诊断效果相比,超声诊断对早期高血压心脏病更为敏感,诊断的有效率和精确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左房心脏病心电图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心血管疾病中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思考心电图之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