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绿色转型视野下饲料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2020-08-04刘博涵
刘博涵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北京 100045)
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突出位置,畜牧业改革是两大战略的交汇点,加快推动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不仅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迫切要求。畜牧业关联产业较多,绿色转型发展不仅会深入影响种植业,还对饲料产业快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饲料产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推进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有着战略性作用,只有两者相互促进,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消费产品,提高生活水平。因此,积极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对于我国饲料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畜牧业绿色转型视野下饲料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1.1 畜牧业绿色转型内涵 畜牧业绿色转型指的是,以绿色环保为重点,工作内容集中在养殖布局优化、产业体系创建、科技创新支撑、发展机制推进和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强化畜牧业环保治理、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种养结合、形成绿色发展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监督管理水平,以解决传统畜牧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畜牧业绿色转型是支撑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郭晓鸣等,2016)。表1中简述了其基本态势表现(史卫平,2019;张恒,2018)。 但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仍存在着绿色发展与专业化发展、产品安全与消费升级、农民增收与规模化发展、土地供给与综合效益、政策制度与养殖模式、先进技术与产业链支持间的众多矛盾,需要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进行系统解决 (谢杰等,2016;周洪等,2012)。
表1 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基本特点
1.2 我国饲料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饲料产业集群包含原料、加工、机械、物流、商贸、金融、技术和监管等多个产业服务系统(丁强和王征南,2010),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2.1 饲料产业总产值和总产量 在2018年经受非洲猪瘟和中美贸易摩擦的挑战下,我国饲料产业适应调整,产量和产值都有所增加,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总体发展呈现稳定态势。但受国际贸易形式恶化和生猪产能下降等问题影响,2019年我国饲料产业产量和产值有较大比例下降,其中工业总营业收入7780.0亿元,工业总产值8088.1亿元,饲料总产量22885.4万吨,同比2018年全部下降,全部同比增长的仅有陕西、新疆、内蒙古、安徽、云南、贵州和甘肃7个省(区),除此外,单项有增加的还有山西、重庆、黑龙江、辽宁、宁夏、山东、上海和青海8个省(区)。
1.2.2 饲料产业结构构成状况 我国饲料产业主要由饲料产品、宠物饲料、饲料添加剂和饲料机械四个板块构成,2019年我国饲料产业各板块总产值和总营业收入相较2018年都有明显下降。受国际形势和动物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下降,蛋类和牛羊畜产品产量得到拉升。2019年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猪饲料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宠物饲料、蛋禽饲料、肉禽饲料、水产饲料、反刍饲料和其他饲料产量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2019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总量11991580吨,同比增加8.2%,其中饲料添加剂增长7.6%,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则暴涨20%,结构更加合理。
1.2.3 饲料产业经营布局状况 从生产厂来看,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万多家饲料生产厂,产能到达10万吨的生产厂共有621家,其中7家年产量超过50万吨,最高为110.7万吨,其中生产猪饲料的生产厂有5432家,生产家禽饲料的生产厂有4848家,其余为生产宠物饲料和反刍饲料的生产厂。从企业集团来看,有31家生产规模超过百万吨,生产总量几乎是全国饲料总产量的一半,饲料产业经营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从区域布局来看,山东和广东仍然是全国饲料总产值和总产量最大的两省,在生猪生产北移西进和饲料产业布局继续优化调整的步伐下,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饲料产业经济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畜牧业绿色转型推动饲料产业经济的发展
2.1 畜牧业绿色转型促进饲料产业集约化发展自1991年来,我国饲料产量持续增长,近年来生产总量稳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饲料添加剂生产国(程佳骏,2019)。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畜牧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畜产品消费需求提升、集约化饲料生产和工业饲料比例进一步发展,将继续拉动饲料生产(宁攸凉等,2012)。但是由于我国早期准入门槛较低、饲料企业数量较多、企业产能相对过剩、国际企业竞争等问题,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小企业生存和盈利越来越难。而企业集团兼顾产品质量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延长产业链、开发新型产品和多环节整合优化等措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经营风险和销售费用。畜牧业绿色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饲料企业集团化发展。
2.2 畜牧业绿色转型促使饲料产业布局优化我国传统饲料产业是典型的耗粮型产业,配合饲料是主要的饲料产品,每年将近有40%~50%的原粮被直接用作饲料,资源消耗量巨大。随着畜牧业绿色转型,传统畜牧业产品结构被打破,相应的饲料产品结构也需要做出调整。猪粮安天下,我国生猪养殖产值占据畜禽饲养总产值的56%,为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全国生猪产业北移西进态势明显,东北、西南区域猪饲料产量调整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生猪产能下降引起的蛋、奶产品需求量增加,使得禽饲料的生产量不断增加;未来饲料产品中仍会以配合饲料为主,但是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加;随着粮改饲、绿色兴牧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发展,各地区的饲料产业布局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2.3 畜牧业绿色转型促进饲料产业绿色化发展畜牧业绿色转型是以绿色、环保为主要目标,由国家和农业农村部主导的一项战略工程,是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不仅对畜禽终端产品的质量有着严格要求,还越来越重视看不到的生产环节。饲料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支撑产业,饲料原料生产、饲料添加剂、饲料加工过程、饲料品质和卫生管理等环节都应严格遵守国际规范标准(蔡辉益,2011)。畜牧业绿色转型促进了饲料原料的开源节流研究(如高效利用原材料、开发利用副产物和积极寻求其他代替性原料等)、安全和高效的饲料添加剂的研发、饲料精细加工工艺优化和设备研发、饲料营养水平研究和评价标准研究等一系列工作,促进了我国饲料产业的绿色化发展,提高了我国饲料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其进入国际化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影响饲料产业经济发展的因素解析
3.1 饲料生产原料成本波动和资源短缺 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存在结构性矛盾,未来呈偏紧态势,需加强警惕。饲料原料的主要来源是粮食作物,而我国种植业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品种布局单一,以玉米为代表的作物短时间增产潜力有限,北粮南运直接增加了饲用粮的成本,此外饲用粮成本还会受天气环境、人力成本和国际形势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饲料产业经济发展风险加大。我国畜牧业中耗粮畜禽产品比例高,猪粮更是饲料消耗大户,饲料资源短缺。植物性蛋白质原料短缺阻碍了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大豆、鱼粉进口依赖度高,新型饲料原料开发不足等问题将长期约束整个饲料产业的发展。
3.2 社会大环境和畜牧业对饲料行业的冲击我国每年畜牧业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国际形势变化和动物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着我国饲料行业的稳定发展。畜牧业绿色转型在带动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对饲料产业造成一定冲击,影响饲料产业经济发展(梁霞和王伟,2019)。当前畜牧业支撑体系不够健全,养殖规模缩小、产量下降、疫情爆发和自然灾害影响等时常发生,直接影响畜牧业的产量和产值,进而影响饲料需求量、约束饲料产业发展。
3.3 饲料安全问题和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饲料安全问题受到饲料原料自身毒素、人为用药、饲料添加剂和传染病等多因素影响,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性,主要有饲料添加违禁药品、饲料药物添加剂超标、动物性饲料滥用、饲料卫生指标超标和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生产问题,此外宽松的管理体制和人为因素问题更加严重,助长了相关安全问题的滋生,饲料安全隐患问题依然存在。我国是饲料产业大国,但还不是饲料产业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创新能力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饲料产品、饲料添加剂以及饲料加工技术有限,饲料营养学等前沿学术研究缺乏,科研基金投入不足、科研单位少、科研投入产出效率低和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等是造成我国饲料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
4 对策及建议
4.1 饲料原料开源节流,调整畜牧业结构 首先,要提高常用饲料原料的产量,积极推进种植业向三元结构(粮食、经济与饲料粮)转变、增产营养体生物、建立玉米饲用粮生产基地、增产豆科牧草、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和推动优质牧草机械化生产等,寻求更多的原材料供应源(裘实等,2019;张秀青,2012)。其次,要深入落实“粮改饲”政策,扩大全株青贮玉米和燕麦草等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种植规模,加强饲料原料高效利用和副产品再生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减少资源浪费。最后是通过适当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使现有饲料产业产品得到充分利用,如发展猪肉代替产业以减少猪粮消耗,发展特色产业利用产能充足的其他饲料产品。
4.2 完善饲料标准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 以绿色和安全为要点,加强饲料标准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保证饲料产品安全。在现有法规、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滞后的情况下,需要适当提高饲料产业准入门槛、淘汰不合格企业、加大违法处罚力度、使用绿色、低排放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尽快完善饲料产品和饲料添加剂管理细则,减少企业投机违法行为(茅渊,2015;陈广桂和徐月明,2012)。虽然饲料产业的不规范行为和人员趋利动机是直接影响饲料产品安全的因素,但是在产业监管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更加严重。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培养能力和素质双优的监管人员等是我国饲料产业经济能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4.3 构建完善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机制 为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和疫情爆发,减小饲料产业经济风险,我国要加强全球动物疫情预警预报,继续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以猪为模型研究疾病发展和控制机理,提高疫苗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方面,首先国家和农村农业部需要继续加大科研投资和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参与项目研发,为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优良环境;其次政府应联合企业、高校和研究院等,构建饲料产业产学研合作联盟,并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效率;最后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通过学习、借鉴和创新来补足国内空缺。
5 结语
随着美丽中国、乡村振兴和绿色兴牧等战略的实施,我国饲料产业将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先导产业、纽带产业、富民产业和绿色产业。饲料产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其以工业为基础,以种植业为依托,服务于畜牧业,因此容易受到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双重影响。在畜牧业绿色转型的契机下,我国饲料产业应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国际化发展和提高整体竞争力,最终促进饲料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