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载稼穑史事 实现文化铸魂
——甘宁地区乡村博物馆建设

2020-08-04

丝绸之路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勤讲解员博物馆

刘 瑶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 兰州 730050)

一、乡村博物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突破之路

乡村博物馆通过收藏、保护、展示反映传统乡村生活、文化传承、节庆习俗、社会变迁的物证,通过诠释地域文化特色、生产生活的图片和音像资料,记录家乡的稼穑史事,让乡民们感受到留存于身边千百年的传统文化的“魂”,激发乡民对家乡的热爱,提高乡民的文化素质,净化乡民的思想,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更好的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和谐的发展。

如何对乡村文化进行有效传承,使之与乡村博物馆有机结合,是乡村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我们通过调研甘肃武威市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和宁夏吴忠市牛家坊民俗文化博物馆馆内藏品现状,并查找乡村博物馆建设情况相关资料,探究如何让乡村博物馆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走出一条突破之路。

二、甘宁地区乡村博物馆建设状况

(一)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

1.馆内藏品现状

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位于民勤县三雷镇新陶村原三雷中学旧址,占地面积34.82亩,投资920余万元,2018年8月开工建设,2019年7月向社会免费开放。馆内设有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纺织服饰、非遗体验、民间工艺、陶瓷器皿、人民公社、红色珍藏8个展厅,共有藏品4200余件(套),是民勤县第一个规模大、功能齐、交流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乡村记忆展馆。

2.讲解员及参观者现状

目前,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的讲解员人数维持在10余人左右,既有当地居民,也有大专院校毕业生。该馆从2019年7月起实行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通过访谈民勤馆相关工作人员及抽样调查,得出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参观者的来源构成。

(民勤馆参观者构成)

2019年9月,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参观人员基本由进行文化交流的相关文博单位、举办会议的大型企业、在校学生等组成。

3.配套设施方面

农耕体验区:占地10亩的农作物灌溉场景展示区坐落于展馆外,主要展示民勤村旧时的木轱辘大车、马拉皮车、柴油机、拖拉机、播种机等生产工具和设备;设置了压井、手摇式水车、毛驴拉水车等体验项目,以实景、实貌展示民勤古老的农业生产和水利灌溉流程;在种植场景区内种植了濒临灭绝的10余种农作物;工匠作业体验区内建有工匠棚(房)9间,向游客展示各种农耕用具的打造方式。

民间游戏和传统体育体验区:该区设置了秋千、跷跷板、木马、花轿、黄包车、羊拉车、骑骆驼等民间游戏和体育项目。

文化广场:建有大戏台,定期邀请民勤小曲戏、秦腔折子戏、腰鼓、秧歌等民间文艺社团进行演出。

民俗生活体验区:该区包含3座农家小院以及游客餐饮区,配有大锅台、烧烤炉、馕坑等餐饮设备,可满足游客品味民勤传统美食;并配置自由采摘区10亩,供游客旅游观光采摘,贴近感受农家生活。

公共服务区:建有占地26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兼容会议室)、人民公社大食堂、桥梁、休闲茅棚等,为游客休息休闲提供方便。

(二)宁夏牛家坊民俗文化博物馆

1.馆内藏品现状

2010年,毗邻宁夏吴忠市城区牛家坊村响应吴忠市东南部改造计划的号召进行拆迁,为让村内居民搬入楼房后遗弃的“传统农耕遗物”有一个新的归属,牛家坊民俗文化博物馆应运而生。博物馆于2014年9月28日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逾千平方米,“犁耙绳索、柴刀斧头、辘轳水车、推子碾子、织布纺车、榨油砌具、桌椅板凳、凿子刨子、角尺墨斗”等1万多件展品在展厅内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2.讲解员现状

目前,牛家坊民俗文化博物馆的讲解员多为当地居民兼职讲解员,人数维持在10人左右。新招募的讲解员多在博物馆办公室指导下接受培训。

3.民俗文化推广情况

馆内设有民俗文化体验区,观光者可借助石碾、风箱、土灶等实物展品,使用本村出产的杂粮、牛肉等多种原生态食材,亲自动手烹制粉汤杂碎等特色小吃。

馆外设有配备磨辣椒面作坊、面点制作坊、醋坊,手抓羊肉坊等的传统饮食制作体验区和乡土餐饮区。

醋坊有蒸料房、拌料房、发酵房、淋醋房,向观众程序化展示陈醋“制作史”,酿就的苹果、枸杞、红枣醋等,花样繁多、酸香扑鼻。醋坊还推出醋疗服务:通过加热醋、醋糟及中草药,为消费者提供泡脚、热敷、熏蒸服务,以缓解疼痛、消减疲劳、强身健体。

农家大院由牛家坊村民自家经营,包含餐饮、民俗、采摘、养殖等项目,打造出“吃喝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服务业新业态,村内餐饮从业人数占到总人数的40%,在提升经济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就业人次。

这些乡村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乡村文化的历史性、乡土性,农俗体验更让游客了解乡村的地方习俗与特色技艺。通过整合、创新、包装的乡土资源,借助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契机向人们展示村史、村情、村貌,借助文化资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吸引了更多的人群关注乡村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及经济价值。

三、乡村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牛家坊民俗文化博物馆展厅)

(一)展览方式有待优化

博物馆空间较小,部分展品摆放无逻辑顺序。展品仅标识名字、来源,对其特性、用途、流传经历介绍较少。乡村馆中的大部分展品在现实社会中已消亡,参观者在未经历展品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前提下很难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作用及意义。

(二)人才队伍有待提升

乡村博物馆讲解员以当地居民为主,流动性大,讲解水平不均,实践经验不够,讲解词不规范,对文物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够,面对不同的参观团队,应变能力也有不足。

(三)文化传播尚需提升

部分乡村利用乡村博物馆发展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了村民的收入,带动了经济发展,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在文化育人、知识扶贫、文化传播方面,乡村博物馆仍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且由于乡村博物馆建造时间较短,各地对于其深层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

(四)公共服务未有效覆盖

部分乡村馆虽已配备互动触摸屏、智能讲解仪等较高标准设施,却因缺乏专人管理,观众无法使用,资源闲置浪费。

(五)宣传推广有待拓展

经调查,乡村博物馆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使用频率较低,门户网站内容不够丰富,宣传力度明显不足,没有形成真正的社会影响力。

四、推进“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的对策

(一)挖掘资源,发挥优势

针对不同的地域优势,挖掘文化资源,征集整理当地的村镇民居、农耕器具、纺织衣饰等实物或图片资源,通过展览手段有效体现乡村各个发展阶段的文化特征,并借助影像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将其活化,增强教育性。

通过挖掘乡村革命文化资源,推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展览及文艺作品,让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在乡村中传承发展。

(二)优化团队,提升水平

规范讲解员讲解顺序和行进路线,在此基础上可适当根据观众需求灵活处理。

吸收专业人员进馆专职从事展览规划、博物馆管理、讲解等方面工作,在减缓当地就业问题的基础上,壮大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通过日常绩效考核和定期技能考核,评选年度优秀员工,保证人才的待遇。

(三)规范讲词,充实说明

严格规范讲解词的准确性、文化性、事实性及通俗易懂性。完善文物名牌内容,补充说明文物的来源、特性、用途、历史背景及意义。

(四)完备设施,提升服务

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指导观众使用馆内配套电子设施。增设咨询前台,以满足观众预约讲解员,寄存包裹,导览参观,便捷服务等需求。增加乡村博物馆配套休息设施及景观设施,以提高服务接待水平,提升博物馆软实力。

(五)重视宣传,扩大影响

设立专岗专人管理乡村博物馆社交媒体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建设,定期推送网上展览、乡村文化、农机产品出售、农家院旅游服务等内容,增加博物馆的发展活力,不断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定期发起博物馆教育、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在社会性的互动中提高博物馆的受众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博物馆传承文明、普及知识、丰富生活的作用。

(六)加强交流,争取支持

加强与各文博单位的交流和合作,组织人员赴外交流学习、参加专业培训班;实地考察各省各类博物馆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体制和管理方法;邀请外省外馆专家来馆交流、讲学、授课等。

结语

乡村博物馆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与现实融合、与历史勾连,让村民找到旧时的情结、萦绕的乡愁和可堪回望的记忆,成为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的“精神食粮”,不仅滋养着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更为地域文化和经济的传承、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只有不断对乡村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才能使乡村博物馆更好地适应地域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更好的带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民勤讲解员博物馆
博物馆当讲解员
怎样当好讲解员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博物馆
我当小小讲解员
我是小小讲解员
露天博物馆
闪耀戈壁 助力民勤
民勤绿洲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调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