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探索
2020-08-03王丹
王丹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逐渐成熟并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实现自身产业的更新与完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性。尽管大数据技术以及互联网资源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网络的双刃剑性质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其中网络安全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能够有效保障网络安全,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正面作用,减轻其负面作用,从而保障网络信息的可用性[1]。本文主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背景,论述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路径。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当前网络安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第二部分论述网络中的安全理念;第三部分论述具体的防护体系建构。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体系构建
使用静态的防护措施难以真正保障网络安全,还会导致网络受到动态且随机的黑客攻击,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网络从业者无法正常使用互联网资源。因此如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应对肆意且随机的攻击成为当前网络安全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2]。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逐渐衍生出了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捷性,同时也可以应用在社交媒体中迎合受众的喜好,但在另一层面,由于数据信息资源的庞大,使得对于网络数据的监管更加困难,因此当前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从而保障网络安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保障。
1 当前网络安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尽管这些技术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但从反面来看,也会对网络安全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带来一定的挑战。企业的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服务器开始暴露在更加开放的平台中,且逐渐蔓延,呈现出庞大的数量态势。受制于经济利益或政治引导的影响,很多境外势力或黑客开始大肆攻击我国的国内网络,或者是通过散布不良信息以及不健康的信息毒害我国人民群众,从而使得我国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将这种局限性不断扩大[3]。
1.1 安全预判能力远远不足
当前针对网络安全的应对主要是被动型的应对,缺乏对抗能力,仅仅是应对,而没有主动出击。同时在应对手段中也没有研发出预判方案和方法,安全防护的重点仅仅是修补已知的漏洞,但这种静态的安全防护并不能应对互联网动态的变化以及丰富的攻击。
1.2 安全设备时间数量庞大
在一个企业内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设备所占的比例非常多,企业每天所产生的安全时间的数量都很多,而且最令人感到困扰的就是尽管安全事件的次数很多,但接近90%以上的都是误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安全防护体系的防护效率,难以将真正有价值的安全事件显现出来,从而降低安全设备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成为形式主义[4]。
1.3 应用存在漏洞
当前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核心硬软件以及其中的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由海外企业所垄断,因此应用中会存在更多的漏洞,这也会导致持续性的攻击。近年来,受制于经济利益、政治影响以及文化渗透的根本原因,高级持续性的威胁开始成为制约网络安全的一项主要方式。
2 网络中的安全理念
網络安全防护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精密性活动,从入侵到破坏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因此对于重要网络信息的防护过程中需要增加入侵事件,从而给技术人员反应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降低因入侵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传统的安全防护产品并不存在过时这一概念,只要能对随机性攻击产生有效的阻止,那么就能够成为防护的重要设备。但由于高级持续性的威胁攻击比较迅猛,传统的防护体系会存在一定的盲区,难以进行切实有效的阻止,因此需要提出以威胁为中心的安全理念,注重将安全设备联合在一起,以数据的驱动技术解决问题[5]。
3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在建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后,安全防护问题逐渐转变为数据问题,因此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对网络安全进行预警将会成为安全防护的重点问题。因此对于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从总体设计中需要从部分进行考虑,即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应用。数据收集层面需要根据SNMP技术、Syslog以及FTP技术来获取短程设备中的运行日志、安全日志以及相关的数据和性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库、网络设备、应用系统、安全设备以及服务器等。在数据分析层面需要对已经收集过来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甄别,并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规则从而构架出不同的分析模型,并从数据中精确的区分出有效的攻击信息和报警信息。在数据的应用层面,可以将这些数据与信息应用在安全联动。安全响应等方面。
4 结束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安全所面临林的威胁和挑战逐渐增多,因此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大数据技术与防护体系的融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防护体系,还能够弥补传统架构的不足,从而能够应对大数据技术给网络安全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会促进防护体系的完善与长期应用,以便人们在使用互联网资源中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用以阻止黑客的肆意攻击,从而真正实现网络安全以及网络资源使用的无优化。
参考文献
[1] 茌攀.自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1):56-58.
[2] 王小虎,郭广鑫,董佳涵,等.变电站应用实景复制技术建模和网络安全监控[ED/O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265.TM.20200612.0851.002.html,2020-06-24.
[3] 刘泳锐.新兴技术发展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状况分析与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6):137-139.
[4] 张敏,马民虎.国家安全视域下网络服务提供者之网络安全义务的“保障”转型[J].情报杂志,2020,39(6):45-53.
[5] 余强明,朱小栋,吴靓,等.大数据时代顾客隐私关注度对企业精准营销效益影响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37(4):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