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抗疫标语口号语用解读

2020-08-03马永军

大经贸 2020年3期

【摘 要】 抗击新型冠状肺炎标语口号主要包括文明型和不良型。依据奥斯汀和赛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文明标语口号更容易通过“以言行事”进而实现“以言成事”的交际目的,而不良标语口号往往会淡化降低“以言行事”的效果,很难达到“以言成事”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 标语口号 以言行事 以言成事 交际目的

在抗击新冠病毒肆虐之时,“武汉加油”“湖北加油”“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等主流励志宣传标语口号被投放在国内诸多大中城市的高大楼体玻璃墙上,璀璨耀眼,鼓舞斗志;在乡镇社区,抗疫的标语口号也更是随处可见,其内容更可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些标语口号文明程度和礼貌等级较高,确实起到了鼓舞斗志、抵御恐慌和科学防疫的重要作用,而某些标语口号则不符合文明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尽管其初衷可能无可厚非,但语用效果未必是好的。本文拟从奥斯汀和赛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对在抗击新冠肺炎斗争中所催生出的各种宣传标语口号进行语用分析,以期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更好推动包括标语口号在内的整个社会用语的规范化建设。

一、言语行为理论

在西方语言哲学界中,奥斯汀是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做了一系列讲座,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五年后不幸离世。他的一个学生将当时的演讲与听课笔记整理成《论言有所为》)一书,并于1962年正式出版。奥斯汀认为“说话就是做事”,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为了传达某一交际意图而发出话语便是实施某个行为,由于这种行为是通过言语实施的,故称言语行为[1](81-82)。任何言语行为都同时实施了三个次行为, 即以言指事行为、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成事行为。以言指事行为是指说话人说出一句有特定意义和指称的、能使人理解的话语的行为。以言行事行为是指说话人旨在通过话语实施某个交际目的或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行为。例如,说话人向听话人讲“Can you pass me the butter?”,其用意很可能是要求该听话人将黄油递过来的请求行为。以言成事行为是指某句话说出之后在听话人身上所产生的效果或结果。譬如,当听话人在听到“Can you pass me the butter?”后立即把黄油递了过来,这就是该语言行为所产生的效果,以言成事的交际目的就得以完成。如果听话人无动于衷、装聋作哑,未将黄油递过来,这就说明说话人的预期所产生的以言行事行为未能实现,以言成事的交际目的没能完成,当然这可能与其以言行事的实施方式有关,例如未能传达足够的礼貌等[2](36-37)。

赛尔继承并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即通过一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个言语行为[1](88)。他还在奥斯汀言语行为三层次的基础上,突出了以言行事行为的地位与作用,强调言语行为就是以言行事行为或施为行为[2](36)。

二、抗疫标语口号理论分析

在各地出现的抗疫标语口号中,按所用语言的礼貌等级和纯洁、健康程度,本文将其划分为文明标语口号和不良标语口号。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来看,包括旨在实施以言行事行为的广告、标语、公示语等在内的社会用语如运用恰当,就能达到以言成事的终极目的,就能够达到劝说、宣传、标示、警告、禁止等预期效果,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语用效果。

(一) 文明标语口号-“以言行事”并顺利实现“以言成事”

1.励志型

励志型标语口号通过传递奋发向上的激励性情感,旨在激发受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鼓舞受众斗志、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例如:

(1)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众志成城、科学应对、群防群控、战胜疫情!

例(1)和(2)利用四字结构,对仗工整,铿锵有力,不仅体现出一种文字上的美感,而且做到“以言行事”,即激励受众斗志、增强其战胜疫情信心。因此这种施为行为定会得到受众的积极响应,从而较好地实现了“以言成事”的语用目的。

2.劝说型

劝说型标语口号通过使用某些礼貌标记,力求使语气委婉缓和,以令受众容易接受。例如:

(3)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请马上就医!

(4)有发热症状患者,请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5)如有不适,尽快就医,沉着冷静,谨遵医嘱!

例(3)、(4)、和(5)所传递的指示、警示或禁止等施为信息明确,再通过使用“请”“谨”等礼貌标记,令受众更容易地从情感上接受,因此“以言成事”的交际目的就不难达到。

(6)病毒预防很重要,防护意识要增强,出门记得戴口罩,人多不要凑热闹,如果发烧又咳嗽,快到医院去检查。

例(6)是在温柔地劝说受众外出要戴口罩,避免涉足人多的地方,有症状尽快就医。这既充满了人情味,同时又实现了告示语劝说语用功能。

(7) 全家齐戴口罩,胜过吃上一堆补药。

例(7)也是在向受众传达戴口罩的交际意圖(即“以言行事”),但它没有采取直接命令的方式,而是把“戴口罩”与“吃一堆补药”做比较。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受众一般都会觉得“戴口罩”比“吃药”更划算些,因此“以言成事”的交际目的得以实现。

3.号令型

号令型标语口号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向受众发出指令,要求受众必须遵照执行。这种标语口号虽语气略显生硬,但彰显出较强的权威性与不可逆性。例如:

(8)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

(9) 戴口罩,讲卫生,打喷嚏,捂口鼻,喷嚏后,慎揉眼。

例(8)和(9)利用受众喜闻乐见的三字句形式,将防疫手段指令化,要求受众完成一件或几件事情的“以言行事”目的非常清晰。鉴于此类标语多出自于公权力部门,因此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不可逆性,“以言成事”实现起来的可能性较大。

4.诙谐幽默型

某些社区出现的标语口号,在形成机制上充分利用押韵、对照、比喻、幽默、回环等修辞手法,诙谐风趣,令受众情感上容易接受,从而取得良好的交际预期。例如:

(10)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中华文化传统中,老丈人绝对是女婿门上的贵客,理应远接高迎、盛情款待,不得有半点的怠慢。依据赛尔间接行为理论,例(10)通过实施“撵丈人”这一施为行为来实施另一施为行为:即在防疫期间,所有亲朋好友都在谢绝上门之列。在诙谐与幽默中,疫情期间不串门的交际目的会自然达到。

(11)戴口罩总比带呼吸机好,呆在家里总比住ICU强。

(12)口罩还是呼吸机,二老看着二选一。

例(11)和例(12)语言幽默诙谐,通过要求受众在口罩和呼吸机之间、家里和ICU病房之间做出抉择这一间接施为行为,来实现直接的施为行为:减少外出,须外出时要佩戴口罩。受众一般会在两种选择中选择前者,即戴口罩,因此成功实现“以言成事”。

(13)发烧不报告的人都是潜伏在人民群众中的阶级敌人。

(14)现在请吃的饭局都是鸿门宴。

例(13)和(14)利用明喻修辞手法,诙谐地把“发烧不报告的人”和“饭局”说成“阶级敌人”和“鸿门宴”,实际上是为了实施另一施为行为(以言行事):发烧要报告、请吃得谢绝。既然把“发烧不报告的人”和“饭局”同“阶级敌人”和“鸿门宴”相提并论,受众也一定会对(13)和(14)的施为行为做出积极响应,进而“以言成事”。

(15)今年过节不串门儿,来串门儿的是敌人,敌人来了不开门。

例(15)利用回环修辞手法,将串门人风趣的比喻成携带病毒的“敌人”,“敌人”来了,自然要御其于家门之外,当然受众“不串门”交际目的也就顺利得以实现。

(16)武汉回来莫乱跑,传染肺炎不得了!湖北回来莫乱串,左邻右舍捏把汗!

本例运用温柔的劝说方式,委婉地表达了要求武汉或湖北其它地方来的人居家隔离的交际意图,显得人性化和情趣化,因此令受众更加容易接受,“以言成事”之交际目的也就不难实现。

(17)网恋比奔更安全

这是一则委婉劝告受众减少外出的标语口号。“奔”原指由线上虚拟恋爱转为线下真实恋爱,在抗疫背景下,显然指“外出乱跑”,整个意思是说“现在待在家里上网”总比“外出乱跑”更安全。通过这般“以言行事”,“以言成事”的目的也就得以顺利实现:即受众接受标语内容并减少外出。

(二) 不良标语口号-“以言行事”但难以做到“以言成事”

抗疫期间,部分地区尤其是某些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不良标语口号。尽管它们在语音和句式上注重韵律、对仗与工整,但在词汇层面上,却频繁使用表示粗俗、诅咒等字眼,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其本意是欲实施某些特定行为,即“以言行事”,譬如劝说、警示、禁止等,从而达到引起受众注意和警觉的目的,即做到“以言成事”。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类“以言行事”不仅很难在受众中产生共鸣和响应,即难以“以言成事”,而且还产生极其不良的社会语用效果。例如:

(18)带病回村,不孝子孙!

(19)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

一部分从武汉或湖北其它地方返乡者,既不向政府报告,也不服从隔离,给当地的抗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例(18)和(19)的本意是通过实施某种特定的行为,例如通过说重话,将其说成“不孝子孙”和“丧尽天良者”,以期达到劝说和警示他们尽快隔离的意图。然而由于所使用的语言粗俗,“以此言来行事”势必令受众不快甚至反感,“以言成事”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20)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送死!

(21)今天上门,明年上坟。

(22)不带口罩乱聚集,家人含泪过头七。

(23)今天一口野味,明天地府相聚。

(24)今天到处乱跑,明年坟上长草。

(25)少聚餐来少赶场,不让孩子丧爹娘。

(26)聚餐就是找死,拜年就是害命。

(27)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防疫过程恰逢春节,为尽快战胜疫情,国家一再号召国民戴口罩、勿聚餐、远野味、不串门。然而例(20)-(27)将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同“上坟”“头七”“地府”“丧爹娘”“黄泉”“短见”这些不祥字眼联系起来,令人不寒而栗。受众虽能明白上述标语口号的用意,即“以言行事”尚能顺利实现,但“诅咒”意味突显过度,与节日气氛有反差,无疑会淡化“以言成事”的效果,即起不到让大家“戴口罩、勿聚餐、远野味、不串门”的终极目的。

(28)一人传染全家倒,财产跟着亲戚跑。

(29)今年走亲访友,明年家里就剩一条狗。

例(28)和(29)的言外之意是:全家因新冠肺炎死光光,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纷纷跑来继承财产,最后就剩了一条无人领养的看家狗。这种宣传标语不仅伤害了受众情感,更谈不上实现交际目的。

上述宣传标语可能对某些群体有一定程度的警示作用,但无疑会降低淡化原本要传达的施为用意,而消极与负面的伴随作用成了其主要的以言成事效果[2](127)。

三、结语

总之,新型冠状肺炎的蔓延对于国家乃至全球来说都是一场浩劫,庆幸的是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国内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而这期间所出现的林林总总的标语口号,无论是它是“言能成事”的文明用语,还是“以言不能成事”不良社会用语,都将和这一特殊时期一道,令人留下难以忘怀的痕迹。毋庸置疑,那些思想健康向上、能鼓励受众科学防疫、努力战胜疫情的标语口号会令人情感上更容易接受,甚至在思想上与之产生共鸣,进而“以言成事”,顺利实现交际目的。而不良标语口号可能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上对某些受众而言具有一定劝导、警示、禁止甚至震慑作用,在欠发达的某些农村地區似乎也“接地气”,甚至也有人认为“话糙理不糙”和“以毒攻毒”,然而由于这些不良宣传语充满了粗俗、诅咒内容,不仅亵渎了语言文字,而且也无益于受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背道而驰,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交际效果,从而无法真正实现“以言成事”的交际目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批判和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陈新仁. 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 王颖 吕和发. 公示语汉英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出版公司,2007

作者简介:马永军(1962--)男,山东德州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