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箫笛产学研用立体协同育人成果综述

2020-08-03王展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

摘要: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起源于贵州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驰名商标。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组建箫笛艺术工坊,建设箫笛制作实训室,聘请名师引进人才,围绕玉屏箫笛产、学、研、用四个方面开展立体协同育人。本文对团队近三年来取得的成果进行汇总,旨在总结建设经验,进一步提高项目和专业建设水平。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箫笛产学研用;立体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TS953.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15-0181-02

一、概述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箫笛艺术工坊所依托的音乐教育专业,围绕我校“立足铜仁,面向贵州,辐射武陵”的服务方向,以“基础教育、基层馆团、文化产业、创新创业”为就业导向,搭建“双台”(讲台、舞台)、打造“四室”(教室、实训室、钢琴室、排练室),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爱演奏、懂制作”的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相关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人才培养质量好

近三年来,培养了能教学、会管理、爱演奏、懂制作的音乐专业人才259人,平均就业率97.66%,在省级以上比赛获奖15人。

(二)科学研究水平高

主持完成省级课题、项目5项,出版教材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标志性成果《箫笛演奏教程》纳入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研发出儿童箫笛并在幼儿园做试点推广。

(三)社会服务能力强

年均承担省、市文化活动30余场,开展送教下乡50余次,承担各类参观展览5000多人次,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曹建明、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等多位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文化传承创新高

带动10余家箫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玉屏箫笛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项目获“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比赛二等奖。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广

参加中国东盟“一带一路”教育交流,承担并完成贵州省华文教育基地“寻根之旅”活动的教学任务,累计服务外籍专家、留学生500余人次,受到广泛好评。

二、内容与实施

本团队在铜仁幼专优秀教师团队的基础上,联合玉屏骏贤乐器厂、玉屏箫笛厂等多家企业的人才队伍,培养优秀的箫笛制作与演奏的高职、中职学生。

(一)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近三年来,围绕箫笛相关项目的建设,本教学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积极建设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如“箫笛演奏(主修)”、“箫笛制作与演奏(选修)”、“暑期箫笛制作兴趣班”等;同时,突出师范特色,恪守“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使命,与教学见习、实训相结合,不断深化“三教”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完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以箫笛艺术工坊为载体,积极探索引企入校、联合育人,完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学校、政府、企业协同开展‘‘现代学徒制”,打造精品课程团队。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校企专业共建,完善并推广校本教材,促进音乐教育专业教材改革。团队搭建200多个平方来的玉屏箫笛制作实训室,围绕玉屏箫笛“产、学、研、用”,开展立体协同育人。

2.开展“I+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课外实训教学

开展“I+X”证书制度试点,音乐专业学生除学位证书外,还可以考取箫笛艺术工坊制定的箫笛演奏或箫笛制作等级证书。任务驱动,项目带动,推动师范类专业尤其音乐教育专业教法改革。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助力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箫笛制作和演奏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和传承工匠精神,加快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培养箫笛制作方面的能工巧匠,将敬业奉献、推陈出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3.撰写《箫笛演奏教程》,提高学生兴趣和演奏能力

《箫笛演奏与制作》精品课程的编写针对零基础热爱箫笛演奏学习的学生,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用乐曲代替部分练习曲。在基础篇和提高篇中加入二重奏和独奏曲片段的练习来替代练习曲练习,侧重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补充必要的乐谱知识并做有针对性的训练,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4.举办箫笛千人齐奏艺术活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团队为我校新生制作人手一支笛,深入推进玉屏箫笛文化进课堂活动。在每年的艺术节上,“千人箫笛齐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此举提高了学生识谱技能,锻炼了学生的演奏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建立铜仁幼专玉屏箫笛坊微信公众号,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推送箫笛相关新闻、曲谱等信息,传承箫笛文化。

(二)多措并举,强化师资团队建设

1.实施“青蓝工程”,培养优秀教师。

项目组实施“老带新”机制,采取听课、评课、研讨、课堂改革等活动,切实提高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老教师、专业教师配合学校做好新教师的带教工作,支持、鼓励、帮助青年教师担负起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并通过“传帮结带”,达到共同进步。工坊每年承担中青年教师研习5人以上。

2.实施“双师”工程,培养骨干教师。

校企联合,共同搭建“双师型”教师參与企业实践平台,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建立玉屏箫笛实验生产线,推广玉屏箫笛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传绝技、带高徒、出精品,实现助推玉屏箫笛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通过实施“双师”工程,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真正打造理实一体化教学师资团队。

3.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项目带头人。

通过访问学者、进修学习等途径,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职教名师、学科带头人。聘请刘泽松、吴继红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我校客座教授。与玉屏骏贤乐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协同,曹俊、舒厚槐、张志学等多位玉屏箫笛制作名家共同参与,为我校箫笛大师工作室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邀请全国知名箫笛制作或演奏大师来校讲学,如周林生、王建宏、刘泽松等。

4.实施“教授”工程,提升教师职称和学历。

本团队由我校全体音乐教师和部分其他专业教师共同参与,邀请企业和校内外专家来我校进行箫笛制作与演奏技能培训,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及用人单位参与实践。

通过项目带动青年教师学历提升,目前2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5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全体音乐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创建电子音乐、古筝、胡琴等多个艺术工坊,促进团队协同发展。

三、实践与创新

(一)搭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制作室年均生產箫笛5000余支,开展箫笛演奏讲座培训十余次,进行历史文化研究和箫笛产品的研发。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优势,依托“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指导学生建立网络店铺,带动创新创业。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传授为支撑的校企共同交替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二)实现箫笛制作工艺、工作流程、营销模式上的创新

团队通过大量的实践,对箫笛的音准、雕刻工艺等环节进行研究,完善了专业演奏笛、学生普及笛、幼儿演奏哨笛等系列产品。将传统箫笛制作一人包揽全部流程改为流水线作业,合理安排和调整各工作岗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创新产品包装,美化网络店铺,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拓宽玉屏箫笛的销售渠道。

(三)开展送教、送文艺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和脱贫攻坚

团队多次到铜仁市周边地区开展送教下乡,举办文艺演出等活动,与玉屏骏贤乐器厂联合六龙山乡镇农户打造箫笛竹林基地,助力脱贫攻坚。

四、效果及影响

(一)提出民族器乐教育新模式

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创造创业新平台,解泱新问颢,使教学手段更为科学。编写校本教材,组建精品课程团队,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解决零基础学习箫笛演奏的常见问题,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产”有创新创业国家级荣誉

项目团队获国赛二等奖2次、省赛一等奖1次,连续多年在铜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授予玉屏箫笛文化传承创新教育基地,形成政府企业合作推广民族器乐新局面。

(三)“学”有民族器乐箫笛课程

发挥《箫笛制作与演奏课程》的“种子”作用,融合美育课程,以教学实践为纲领编写校本教材,组建精品课程团队推送线上学习视频,为箫笛演奏爱好者提供学习便利,以课程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四)“研”出一批工艺精湛箫笛

国家非遗传承人刘泽松引领,王展才名师实操,研发了梵净山景观系列套笛、镂空雕龙图案系列套笛。套笛在2016年5月代表中国到美国参加蒙特利公园市百年市庆活动,获各国人民的赞赏。

(五)“用”在人手一支笛

新生入学人手一支笛,箫笛演奏已成为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人人学习、人人参与氛围已形成,也是铜仁市的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