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探究

2020-08-03敖登格日乐

财会学习 2020年16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探究

敖登格日乐

摘要:自古以来,行政单位便在整个社会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行政单位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行政单位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力度,防止腐败的发生,不断提升服务效果和服务效率,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的建立,我国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在内部管控的合理性及理念建设方面尚存有一些弊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本文作者以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结合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基本理论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特性,以期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控制度;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升,政府管控各种弊端也日渐凸显,严重影响了我国各种体制的落实及推行,而若想尽快改善这种局面,就必须立足根本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进行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内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从而树立起系统完善的服务型政府形象。本文作者以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分析了行政制度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特性,旨在为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论界定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而言,学术界早有研究[1]。从静态的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为确保能够履行自身职责、实现整体目标所建立起来的一种保障体系,这个保障体系的组成为:对发展环境的控制、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活动内控、相应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一种集管理、财务、行政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组织管理体系。而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控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自身职责以及实现整体目标过程中,做出的规避风险和相应约束行为。这个解释的涵盖面是非常广的,但还是稍显繁琐。因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控制指的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实现最终目标而不断通过规范自身体质、改变事实模式、创新操作模式,以应对经济风险的过程。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征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独有特点

第一,中国元素特点[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所建立起来的,体现了内部控管的制衡性原则。由于我国行政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相关财政部门的拨款。而提倡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也正是相关财政部门,所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资源的完整性,可追溯性及资源的可靠性。国际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态度大多为直接实行,而我国则实施先培训后操作的政策。

第二,创新性。从管理角度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并不是单一的理论控制角度,而是一种全面而具体的多角度控制。例如,从业务层面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控,并在整个内控过程中以预算管控为主旨,通过对资金的把控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业务内控工作的设计及执行过程进行规定,从而在总体上把握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要义,有很强的可实施性和针对性[3]。

(二)和企业相对比的内部控制管理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的属性与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具体的差别如下: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要素。对企业而言,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控制,其所管控的内容为:企业内部环境、企业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及沟通机制以及监督管理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其自身特点,其组织构架、各部门职责等会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在规模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会比企业的小很多。所以说行政事业单位仅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控制[4]。在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经济活动为线索进行研究。不过,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将内部控制管理分为五个部分,但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已将其内容分为业务、组织两个层级进行管控,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五大内容。总而言之,即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间存在的明显区别,但其目的仍是为了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风险的类型。虽然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都是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但是二者所面临风险的性质以及风险的类型却大大不同[5]。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五个类型:战略类风险、运营类风险、市场类风险、法律以及财务类风险,且其中每一类风险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都与行政事业单位所需避免的风险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对企业而言主要关注的就是经营类风险,像是产品滞销所产生的风险、投资失败风险、职权滥用所导致的风险、道德败坏风险、工作效率较低风险等。这些风险通常会对各单位领导人的职业生涯产生较大影响,严重时还会严重影响到其个人形象及政治形象。

第三,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都有五大目标,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目标的主要是防止发生腐败和舞弊,并努力提高社会服务效率,提升公众满意度。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标则是提高发展战略[6]。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是盈利性质的企业单位,所以并不需要关注企业发展战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四,监督管理机制。企业是为了追求利益才建立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所以追求利益则是促进其建立机制的内部动力。建立内控机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以及盈利能力,所以企业高管对内控制度的实施都是十分积极的,但由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管理目标的约束下,各管理人员也会积极进行内控管理工作。然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由于缺乏动力,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力度会比企业低很多,而有效的激励政策就是外部的监督管理,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同企业内控之间的明显区别之一。

第五,可实行性。相比于企业,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更为规范。在内控规范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可实施性[7]。无论是单位层面还是业务层面,着重描述了其中的关键风险,尤其是在风险较大的环节会适时引用制衡理论,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内控效果,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实施是有效提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而若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力度,就必须不断提升相关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及其推动力。为了能够确切保证内控实施的效果,整个单位的员工都要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与此同时,还应该组建专门的监管控制部门,负责对整个内控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要建立起有效的防线,从多个方面共同进行内部控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采用信息化处理技术实现工作内容的自动化、精确化分配管理。尽可能降低外界因素的干扰,杜绝舞弊和腐败等行为的发生。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内控管理的效果,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例如国家立法、相关审计部门等的监督和引导。同时,还可以积极引進专业技术人才共同做好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超.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翟凯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

[3]韩杨.H环保局内部控制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4]裴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完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5]梁雪.行政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

[6]刘友冲.B市市政市容委内部控制案例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

[7]吴洁贞.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9,15:61-62.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