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志成城战疫魔

2020-08-03吴应海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设者前线抗击

吴应海

导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只要伟大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我们同心协力,共驱毒魔!

84岁的他再上前线

春节临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数据却在不断攀升。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召开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任专家组组长,再次挂帅。

看到他的名字,所有人都像吃了定心丸。

他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第一功臣。17年后,当病毒再次来袭,已经84岁的他,重新披上战甲,冲到了第一线。

所有人都在害怕,恐慌的情绪不断蔓延。20日,钟南山给出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早在18日傍晚,他就已经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当天的航班已经买不到机票,他就登上了17点开往武汉的高铁列车。由于春运高铁票紧张,他被安顿在餐车一角。刚一落座他便拿出文件研究,实在累了就闭目养神,后来这张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快23点才到达住处,他简单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第二天一早,他就开始工作,开完会后,他又立刻赶往武汉金银潭医院了解病人的收治情况。随后的几天,他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研究材料、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直播连线……

每天最多只能睡4个小时。这样的工作量,连年轻人都很难吃得消。别忘了,他已经是个84岁的老人,仍然义无反顾。

(选自搜狐网2020年1月23日,有删改)

什么叫国士无双?什么叫定海神针?看到钟南山的身影,相信大家一定都找到了答案。这位84岁高龄的老人,为了战胜新冠肺炎,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辞辛劳,整日忙碌,怎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适用话题:“逆行”、无所畏惧、冲锋陷阵、争分夺秒、榜样等。

17年3次主动请缨冲在最前线

2020年1月3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53岁的科主任彭志勇端坐在办公室,语气铿锵有力,但仍然难掩满身的疲惫。今天凌晨2点多,他才从黄石会诊完赶回来,上午又忙着抢救两位重症患者,今天只睡了2个小时。

作为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算上这次,这是彭志勇17年来第三次冲锋在防疫救治的最前线。

17年前的SARS疫情暴发时,彭志勇参与会诊、抢救多位重症患者;2016年禽流感暴发时,他也主动请缨,在前线负责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如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他带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团队,再次冲锋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

28日晚,坚守了半个多月的彭志勇终于得空第一次回家。他才睡了几个小时,凌晨4点又被科室的电话叫醒。原来病房里收治了一位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急需他前去指导救治。彭志勇二话没说,立即赶往医院,一番忙碌之后,窗外已是蒙蒙亮……

抗击新冠肺炎,除了勇气,更需要科学精神。作为一名防疫救治前线的老将,他经验最丰富,也最小心谨慎。他按照对待SARS疫情的标准进行病房改造,严格制定流程,规划好医护人员的进出口。正因如此,本來最容易感染的ICU,150余名医护人员只有1例轻度感染,感染率极低。

重症病房里都是危重病人,危险系数高,病人状况差。为了给患者信心,彭志勇坚持亲自查看每一位病人。隔离服一穿上就是5个小时,不能脱,也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对于年过五旬的彭志勇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但他从无怨言。

入党誓词里有一句话:“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彭志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1日,有删改)

有战场,就有战士。在这群勇往直前的战士中,有一批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先锋,他们主动请缨,到最辛苦、最危险的前线,誓死冲在队伍的最前列,他们就是像彭志勇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当中有前方的医生、护士,也有后方的建设者、城市管理者,他们冲锋在前,用勇气和智慧为大家做出表率。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些冲锋在最前线的党员,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他们都义无反顾,向前走,不回头。

适用话题:党员、勇敢、敬业、表率等。

除夕夜,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致敬战斗中的‘逆行者!为英雄刷屏,愿平安归来……”除夕夜,陆军军医大学抽调组织150人的医疗队连夜奔赴武汉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照片,刷爆朋友圈。从凌晨接到援助武汉通知,到医疗队伍完成抽组,他们仅用了6个小时。这些来自呼吸、感染、重症等相关科室的勇士,来不及和亲友吃团年饭,便踏上前往武汉的飞机。

陆军军医大学这150人医疗队,由42名医生、93名护士和15名指挥协调人员构成。他们中有曾参与小汤山抗击非典的队员,有主动放弃休假的医学博士,有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还有接到消息立即返程的人。

本次出征共有重症组和轻症组两支分队。其中,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由该校第一附属医院和陆军第九五八医院组成,轻症组由该校第二附属医院和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组成。毛青教授作为重症组领队,同时也是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所长,他在SARS、援利抗埃一线积累的大量实战经验,将为此次援助工作提供极大帮助。抵达武汉后,他们立即投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

(选自人民网2020年1月25日,有删改)

除夕之夜,本是万家团圆享用年夜饭之时,而陆军军医大学的150名医疗队员却告别家人,登上装载着大量急需医疗物资的军用飞机,连夜出征,逆向而行,驰援武汉,抗击肺炎。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让我们一起向这群最可爱的人致敬!

适用话题:“逆行”、军人、大爱、奉献、最美、勇士等。

为了电话那头的牵挂

“全国人民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2020年1月27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为正在加速施工的建设者们带来强大信心。疫情肆虐的寒冬,建设者黄挡玉见到总理后,心潮澎湃,干劲更足。

1月23日下午,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消息一出,身为党员的黄挡玉火速报名,主动请缨,要做一名“逆行者”。

负责整个工程信息管理工作的他当天晚上就赶到施工现场进行勘查,边勘查边设计边施工,在挖掘机的轰鸣和铃声不断的电话中迎接大年三十的到来。时间就是生命,为保障工程按时完工,他和团队制定了“小时制”作战地图。每天上午10点和晚上6点,对现场各单位施工进度按小时进行通报考核,如有延误,第一时间上报,确保进度受控。“小时制”作战地图积累了大量工程数据,一个临时数据库就这样搭建起来,包含从设备到人员到物资再到工程实况的所有实时数据。作为掌握“数据库”的信息中枢,他和团队还承担着信息整合、中转、传输等功能。

自从进场后开始连轴转的他,已经想不起来这几天睡了几个小时。休息的间隙他总会抽空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电话这头是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电话那头是坚守在公务员岗位上的爱人,还有留守在家的年迈父母和一双年幼儿女。尽管一家六口身处不同的地方,但电话那头永远是黄挡玉的牵挂。

“宝宝乖,等爸爸和妈妈把坏病毒赶走了,就一起回去陪你们过年。”在对抗新冠肺炎的战场,黄挡玉是名勇敢的战士,在此刻,他是个温柔的爸爸。

(选自中华建设杂志微信公众号2019年1月29日,有删改)

建设武汉火神山医院是抗击新冠肺炎的重大举措,时间紧,任务重,建设者们闻令而动,迅速集结,日夜组织施工,与病毒抢时间,奏响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战斗之歌。黄挡玉就是这些建设者中的一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这么多人在共同奋斗,何愁疫情不退?

适用话题: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奋斗、勇敢、榜样等。

猜你喜欢

建设者前线抗击
福照到家!
《众志成城 抗击肺炎》
抗击疫情·共迎青山绿水
抗击新冠肺炎专题报道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月赛优秀作品
城市建设者
斗严寒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