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两个字的分量
2020-08-03高深
高深
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曾对梁启超的小儿子、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的梁思礼院士进行了一次亲切而诙谐的访谈。
梁思礼先生1941年赴美求学,因为二战的缘故,17岁的他与家庭断了联系,失去了经济来源,只好去餐馆洗盘子,去食品厂装豌豆罐头。经过8年的勤工俭学、刻苦攻读,他主修了无线电专业,后来又攻读自动控制专业,先后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
1949年,他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没有考虑留在美国的各种优越条件及优厚待遇,也不顾虑自己是“保皇党”后代的家庭出身,就凭着一颗纯洁而又单纯的爱国之心,毅然决然地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这位知识分子的行动,印证了雨果的两句诗:“人们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他在乘船归国的途中,天天听无线电收音机,终于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广播。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以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广播里只说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梁思礼与同他一起回国的同胞想象不出是怎样一个“五星”,于是找出一块红布来,把大五角星贴在红布的中央,四颗小星贴在红布的四角,他们就是在这样一面想象中的“五星红旗”下,在轮船的甲板上,开了一个欢声笑语的庆祝会。
不用细说梁思礼后来受过多少委屈,遭遇过多少不公正的对待,只说一件事。有一次,梁思礼赴美访问,在西雅图遇见了当年的同窗好友,也是个华人,也是个研究导弹的专家,他的年薪是300万美元,可是当时梁思礼一年的工资还不到1万元人民币。访谈中,小崔咄咄逼人地问梁思礼:“别的不公正待遇您都不计较,但这件事对您一定有很大的刺激吧?”
85岁高龄的梁思礼面对提问,十分冷静,极为沉稳,他掷地有声地回答:“那位同学研究出来的导弹,当时也许就瞄准着中国;我研究出的导弹,却是用来保卫祖国的。我为此感到非常自豪!”全场嘉宾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流下了热泪。
“爱国”,这两个分量极重的字,使梁思礼先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着非常达观、非常乐观的心态。梁思礼说,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大的财富就是“爱国”。他多次讲道:“父亲说过,人的一生活在苦恼里,跟生活在沙漠里一样,有什么意思?我也是这么想的,人的一生应该达观、乐观。”
听了对梁思礼院士的访谈,我看到了一位老知识分子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心。這也使我深深地感悟到:“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是演讲词中的“老生常谈”,它是人生中很具体、很生动的信仰与追求。“爱国”两个字,不是用一般的红墨水、蓝墨水就写得出来的,而是用血水、汗水和泪水书写的。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3年第20期,有删改)
“爱国”两个字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可你知道它的分量吗?本文就通过梁思礼的故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分量。爱国是宁愿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也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来;爱国就是把个人得失看淡,将民族利益抬高。文中,作者先介绍梁思礼的成长经历及人生抉择,再谈爱国的内核,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其精神品质也感人至深。而且,作者还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突出梁思礼的爱国情怀,让人产生无限的敬仰。结尾点题,起到了深化主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