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恐龙复活的可能性

2020-08-03瞿师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克隆技术细胞核猛犸象

瞿师

《侏罗纪公园》这部科幻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大片不但在票房收入上创造了奇迹,而且引起了人们对恐龙的巨大兴趣,影片上映之后掀起的恐龙热潮就是一个证明。于是人们在反复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六七万年前的恐龙真的会复活吗?(由曾经热映的大片谈起,能有效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电影中的恐龙是如何复活的。《侏罗纪公园》的作者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在生物工程领域堪称专家。作者首先设想找到了装有一只蚊子的琥珀,而这只蚊子在被琥珀固定前刚好吸饱了恐龙的血,从这些保存良好的恐龙血中,科学家分离到了大量的恐龙基因的碎片。然后作者又设计利用一种现存的与恐龙较为接近的鸟的基因,把恐龙基因片段连起来,形成完整的基因组。然后经过受精卵孵化,最后长出一个恐龙来。(此段文字详细介绍电影中复活恐龙的过程,联系后文看,这样写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这一过程的质疑,以此来说明恐龙复活之不可能)

这里边有几点重要疑问:

一是经过六七万年这么长的时间,再好的保存环境下生物体的基因都会发生降解,降解成很碎的碎片。到现在即使能找到這些碎片,其所代表的基因也只是那些大量拥有的基因,而重要的、独特的、少量的恐龙基因都没有了。近年来还有人证明,琥珀实际上并不密闭,它与外界环境存在多种交流,这样的话,恐龙基因碎片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二是即使是用鸟的基因把恐龙基因片段连起来了,那么这种嵌合的基因还是恐龙基因吗?就现有技术水平而言,要完成对人类全部基因的分析工作都需要全世界的科学家联合努力干15年,那么要把恐龙那些极短的、零乱的基因片段排起来(不能出错),中间还要把某种鸟的基因片段连进去(先要完成对这种鸟的全部基因的分析),那么恐怕得联合全世界的科学家,用100年以上的时间去弄这么一个也许不是恐龙的东西。(这里分点加以辩驳,相关质疑富于针对性和说服力)

前面讲了这么多,读者朋友们可能已经明白了,从理论上讲,真正的恐龙是不可能复活的,因为恐龙的基因都会被降解掉;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么一项比登天还难的工程,而且弄出来的很可能不是原来的恐龙了。(小结前面的“一是”“二是”)

最近有消息称,美国有科学家已经开始克隆几千年前的猛犸象。这种项目倒是有可能的,因为在冰川的低温条件下基因较适于保存。因此只要找到一个完整细胞,它的细胞核是完好无损的话,那么就可以把这个细胞核移植到猛犸象的近亲——现代大象的无核卵细胞中,通过克隆技术把猛犸象克隆出来。正如前面所说,这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完好无损的细胞核,因为克隆技术已经证明没有什么问题了。(强调猛犸象复活有望,关键在于有可能找到一个“完好无损”的细胞核,这样写说明了完好无损的细胞核对于复活绝迹动物的不可或缺性,进而表明恐龙复活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借助克隆技术,也许我们还有机会目睹那些刚刚灭绝不久的动物“还魂再世”,但是,恐龙这种曾经统治地球数亿年的巨无霸,我们可能只好永远在计算机屏幕上和梦中去亲眼见识了。(用上“可能”一词,没有把话说绝)

(选自“北京科普之窗”2013年9月11日,有删改)

品读

本文作者认定“恐龙复活的可能性”极小,其主要理由包括:①恐龙灭绝时间太长,即使是在非常好的保存环境中,其基因也会被降解掉,降解成很碎的碎片;②即使能找到这些碎片,那些重要的、独特的、少量的恐龙基因都没有了;③恐龙复活工程极其复杂,不可能有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么一项工程,而且弄出来的很可能不是原来的恐龙了。这样分层解说,头头是道,足以令人信服。

文章结构紧凑,段与段之间有机贯通。比如主体部分先谈“首先要了解电影中的恐龙是如何复活的”,这相当于竖立了一个靶子;再据此有的放矢地进行辨析,可谓针锋相对、客观确凿。

猜你喜欢

克隆技术细胞核猛犸象
指向科学思维的“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我是动画大明星——真猛犸象
如何饲养猛犸象
“猛犸象”逃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设计
克隆技术:救世主还是潘多拉魔盒
浅析克隆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多任务型公共机房管理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母系遗传对有氧耐力运动项目运动员选拔的影响
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一“细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