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2020-08-03陶红梅

财会学习 2020年16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培育核心素养

陶红梅

摘要:文章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指出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要培育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学科素养、认知素养、实践素养五大核心素养,并提出发挥价值引领,培育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加强法律教育,提升学生法律意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健全专业实践体系,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五方面培育措施。

关键词:信息时代;应用型会计学本科;核心素养;培育

会计教育及其人才培养质量事关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局[1]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各行业升级迭代加速,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培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其核心素养也就有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为视觉,探讨其核心素养包括的具体内容以及培育路径,助力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建设目标聚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一、信息时代应用型会计学本科学生核心素养的要素释义

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2]应用型本科亦即应用技术型本科,是相对区别于学术型本科(普通本科)的本科类型,其目标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应用”二字又直指其“核心素养”。

核心素養是一个舶来的政策概念,国人对核心素养的了解多始于在经合组织和瑞士联邦统计局(Swiss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SFSO)1997年12月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中。欧盟一个研究小组2002年发布的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也使用了该词[3]。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有学者认为素养可能是不可测的,可测的是具体的学习结果或学业质量,素养只能是学业质量测评后的推论,是一种理论概念,而不是具体实在。[4]有学者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强调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关键能力,而这些关键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5]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总体框架指出,人才发展核心素养是人才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人才发展的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当担、实践创新六大要素。根据这一总体框架,结合社会对会计职业的要求、会计专业特点以及信息时代特点,归纳出会计学本科要培育五大核心素养,即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学科素养、认知素养、实践素养。明确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核心素养的目的是瞄准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强化实践。

二、信息时代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描述

(一)道德素养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在信息时代,新经济业务和网络自身特点交织在一起,使财务舞弊更加隐蔽和频繁。2017年6月,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信息时代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工作部署。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要把住会计职业道德关口,认真研究“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培育会计学本科人才的独立、客观、诚信的态度,不受利益诱惑,培育职业责任感,保持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法律素养

道德是内心的省悟,法律是外在的强制;道德的下限是法律,法律的上线是道德。[6]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在会计行业的纵深推进,会计职业风险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要是指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网络安全知识。养成敏锐的法律触角,既要约束自己的会计行为,又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任职单位的合法权益。

(三)学科素养

“倘若一个人不能至少稔熟一门学科,那他注定要任别人摆布”。(Gardner,2008,p.3)会计学科素养是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科素养既是人才毕业后走向会计职业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才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基本素养就是所谓“双基”,即“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基础知识由会计基本符号、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组成;会计基本技能包括能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和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四)认知素养

认知素养首先要求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要养成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方面的思维能力,也即具备一定的学习力。同时,在信息时代,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还要具备准确锚定学习客体,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客观地评估学习效果,也即具备一定的自知自觉的自主学习力。

(五)实践素养

实践素养是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落脚点。“科学不只是反映对世界的当下理解的知识体系,它还是一组实践,用于建立、拓展与优化该知识。知识与实践,两个要素都是必要的。”(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2,p.26)知识与实践相互融合、体用无二。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设置要留足综合实践的课内学时和课外实习时间实践方式。人才只有充分的学科实践,才能进一步增强人才的学科理解力和发展学科实践力。

三、信息时代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会计岗位是复合型岗位,信息时代赋予会计人员更高素养要求,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素养尤其是核心素养如何培育呢?

(一)发挥价值引领,培育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7]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为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如何加强道德素养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要把好人才关口,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培育:一是通过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培育人才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敬业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犯罪等问题;二是将职业道德渗透到相关学科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做到“慎独”“内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矫正不良会计行为,自觉遵守执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三是通过实践教学,知行合一,使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入脑入心入行;四是借助网络平台设置职业道德信息通道,广泛采用人才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有关会计道德建设的案例库、名师讲堂、会计之星等网络职业道德建设资源设置在人才触手可及的页面,使人才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加强法律教育,提升学生法律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8]高校是培养财会人员法律意识的重要平台,也是推进会计法制进程的原动力。基本方法:一是开设相关法律课程,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要设置《经济法》《税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课程,让学生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逐步打上法制的烙印,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树立会计等相关法规的威严性和崇高性;二是加强法律宣传,如通过举办会计法律知识讲座、开设法律专栏、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实现法的宣传教育;三是随着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信息的网络传递很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目标,原有的法律体系迫切需要完善,因此,既要引导学生熟悉现有的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在学法、用法、护法中推进相关网络法规的建设,以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有效保护。

(三)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信息时代,人才学到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么学习和什么时候学习重要。这种倡导与信息时代为人才提供时时、处处学习的条件现实耦合,这种倡导要求会计学本科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对人才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课程体系来保证人才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当前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中有的课程需要融入信息技术,如《管理会计》可拓展为《管理信息会计》;有的课程可进一步整合,如《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两门课,《基础会计》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而《会计信息系统》则以单纯是介绍计算机环境下的理论及会计流程等,两者各敲各打,将理论和信息技术应用完全割裂,等等。为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具有信息化素养的会计人才,有必要探索如何整合、变革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然后研究教师怎样教,人才怎样学;再次是考核与评估环节,也即对这种顶层向下设计流程的总体评价;最后是改进,这个环节主要配合考核和评估环节,即评价结果必须用以改进。

(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时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略:一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培育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育信息意识就是教师要认知信息技术、信息社会及教育信息化,并能主动地将传统教育模式和翻转课堂、MOOC等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培育信息能力就是要求相关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新模式,促使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二是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可提前安排一些学习任务(诸如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此培育学生探究能力;鼓励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协调和沟通能力;信息时代,教师要顺势而为,引导学生主动挖掘和利用“互联网”资源,培育创造性思维,变机械接受知识为自我构建和创新知识。

(五)健全专业实践体系,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健全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体系要从五方面完善,一是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课时比重、课程结构;二是完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设施。学校要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健全、管理好教学实践环节必备的设备与设施;三是完善校企合作实践,通过引进企业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经验丰富的专家进校指导,或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将人才以“学徒”的身份进入业务岗位实习;四是大胆尝试信息时代的新实践模式。实践基地可选择会计信息化完善、开发运用比较成熟的会计软件公司作为云产业实践基地,条件成熟时,还可尝试基于互联网的跨区域协作或提供财务咨询、税务申报、人才推荐等专业服务;五是完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成果一般以毕业论文形式呈现。这个环节主要考核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观察与沟通能力结合、研究与创新能力以及逻辑与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J].会计研究,2010 (10):89-94.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有关工作情况[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294/sfcl/ 201902/t20190219_370019.html.2019-02-19.

[3]肖磊.关于核心素养研制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6 (22):28-34.

[4]催允漷.素养:一个让人喜欢让人忧的概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16.

[5]谭海萍,等.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学生学习与核心素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 (1):3-5.

[6]郭立田.高等財会教育的会计法制理念培育[J].会计之友,2009 (7):88.

[7]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讲话.新华网,2018-9-10.

[8]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培育核心素养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信息时代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