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机制的探讨
2020-08-03张清刘应君吴江洲
张清 刘应君 吴江洲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作为农民工阶层的特殊群体,他们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主流,而且将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劳动力状况。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下新生代农民工所具有的特点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所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教育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保障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作为农民工阶层的特殊群体,他们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主流,而且将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劳动力状况。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在城市的发展和适应方面临新的问题。由于受到教育程度、生活习惯、人生体验、生存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新生代农民在职业技能、价值观念方面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其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这一群体融入城市发展的进程[1]。因此,消除他们身份上和心理中的矛盾及困惑,全面提高这一群体的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政府在进行劳动立法、社会保障体系、城市劳动力市场规制等各种决策时,必须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和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对原来的体制进行改革。同时,通过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从战略的高度,大规模全方位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水平,使他们最终成为城市适应良好、有较高工作技能的城市新移民。
一、當前社会下新生代农民工所具有的特点分析
2012年2月,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若干意见》中被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群出生于1980年之后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新生代农民工所受到的教育通常是较高的,并且整体上的综合素质也比第一代农民工强,尤其是城市适应力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极强的适应力[2]。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切实的了解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具体来讲也就是说到城市当中务工挣钱并不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最终目标,他们的目标是希望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社会生活当中。根据实际的情况分析可知,新生代农民工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是较高的,但是在社区教育培训方面仍然是较为欠缺的,当他们从学校到工厂企业的时候,因为缺少专业的技能培训,再加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就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非常不喜欢在城市中从事“脏累差”的工作。所以为了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就制定了相应的文化技能培训手段,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具有工作意识和主人翁态度。另外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相应的特点分析后可知,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较高,整体上的权利意识也较强,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还并不能在城市当中实现较好的立足。具体表现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当中生活希望与踌躇并存,梦想的实现与困扰并存。
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际的社会调查观察分析可知,当前社会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教育机制,在整体上还具有一定的问题,导致了当前社区教育培训在实施过程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根据相应的科学数据分析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在社区教育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和就业行为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明显的不同。不同时代的农民工是有着不同的阅历和不同的自身特点的,这样也就使得他们在寻求目标以及偏好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说如果将社区教育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情况的研究上,那么这样所形成的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机制,将不能符合当前农民工市场发展的要求。而这样的问题,正是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所在,当前的社区教育机制还没有科学地将主体进行转化,这样就导致社区教育存在制度缺失、信息宣传不到位、质量监督评价不到位、就业服务滞后等诸多问题[3]。因此,为了科学的构建社区教育机制,就需要将机制的构建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这样才能最终使得整个教育机制更加的具有时代性。
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教育机制还没有将他们的自身积极性调动起来。根据实际的数据调查分析可知,与第一代的农民工展开对比分析可知,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是市民化以及更容易市民化的群体[4]。他们从内心深处更加渴望城市文明,所以在社区教育培训体系当中,应当有意识地体现出来,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可知,除社区教育本身在管理和运行上存在一些问题外,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高,很多人因为文化层次较低对自身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学不好,或者没有坚持学习的毅力。此外,少部分城市人对新生代农民的偏见态度和歧视行为,也会让新生代农民工产生难以摆脱的自卑心理。如果长期不对这些问题展开相应的处理,那么当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势必会在一定时期及规模上,引发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切实的重视起来。
三、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制定完善法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教育要想得到有序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协调好各相关职能部门,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一方面,完善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当前,欧美国家都以立法的形式,相继出台了多项法规条例来保障和推动本国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的发展。但是,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还没有一项具体的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法律文件出台。因此,要改善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少的局面,首先需要从法律层面保障他们接受社区教育的权力。通过使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朝着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来保障各级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各项政策方针得以落实。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社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拨款是最重要的经费来源。然而,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往往按照常住人口来划拨社区教育经费,把外来人口排斥在外,从而导致新生代农民社区教育缺乏资金保障。因此建议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新生代农民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二)政府加强统筹规划,构架社区教育培训体系
首先来讲就是需要构建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体系。目前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教育和培训过程中,许多的内容都被众多部门分条管理,整体上非常重视数量、规模,而并没有将质量、效益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来重视,这样一来,整个教育培训体系的内容就显得相对老化,手段也非常单一。所以为了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培训机制的建设当中,注重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衔接。开发多元化多方面的立体培训体系,这样构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多样化的学习发展需求。其次,有关部门应当注重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的构建,应当站在整体的角度上不断加大农业、教育部门的培训规模。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对新生代农民工展开相应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多种形式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适应和提升其社会发展能力。
(三)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培训课程质量
根据实际的情况可知,城市社区是城市当中最为重要的组织之一,社区当中集中了较多的退休专家学者、技术熟练的退休职工以及相应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等,这些较为丰厚的社会力量,都在社区当中可以普遍地寻找出来,他们对于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培训主体,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显得非常重要。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比如将社区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基地,在这个基地当中组建出相应的农民工夜校,新生代农民工夜校也可以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制的完成建设提供极大的优势,在夜校当中可以直接开展有效的技术培训、文化补习、科普知识、市民道德以及科学技术咨询和政策法规的普及。随着这些课程的改革与完善,势必会使得整个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程度上的提升,这样一来也就相应地为社区培训机制的主体性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信息宣传力度,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信息宣传不足,教育服务工作滞后,致使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教育的认知不足,参与度不高。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在新生代农民群体中加强社区教育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让这一群体了解社区教育的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意义。这主要从以下两个渠道进行宣传:一是政府通过本地各类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以及利用网络新媒体,比如设立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进行传播,广泛宣传社区教育的相关知识、培训内容以及报名方式。二是各个社区教育组织和机构要加强在本社区范围内的宣传,如在新生代农民工常住小区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推介会及征求意见,并让参与过社区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经验分享。此外,还可以举办相关竞赛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创造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区的良好氛围。相关部门要做好对本地城市居民的宣传工作,动员他们以开放和热情的态度接纳新生代农民,并创造让他们交流与互动的机会。
(五)积极展开校企合作,構建定向培训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有一份工作,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在当前形势下,有关培训机制主体性构建就应当创建一种“企业下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农民工受益”的农民工培训模式。落实到具体的运行方式上来讲,就是培训机构应当更加主动地与企业用人单位展开合作,培训所开设的科目都是市场企业所实际需要的人才。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考核,将其中培训考核合格的农民工,全部顺利地安排到相应的企业当中。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企业对于实际应用人才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还需要注重的一点是,培训机制除了要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外,还需要不断的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这样在工作当中,新生代农民工才能获得较好的口碑。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应由政府推动、企业操作,同时,要注意开发多种培训途径,全面调动社会资源。通过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充实师资、加大宣传等对策,发挥各级政府、社区企业、各类学校的合力,切实将高水准的知识技能及职业道德作为培训的重点。相信通过全方位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吴星.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模式探讨——基于石家庄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13,(1):27-30.
[2] 胡维芳.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入研究现状及其对社区教育的启示[J].青海社会科学,2018,(4):130-134.
[3] 唐燕儿,王思民.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与虚拟学习社区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3):86-93.
[4] 糜婷,宋德清.创业型经济发展下农民工社区教育的内容选择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6,(6):27-29.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区教育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研究——一个道德融入的范式”(XJK012QJM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