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2020-08-03刘文博
摘 要: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重要核心的党中央及政府,着重于贯彻中国制造大国战略、全方位提升产业职工队伍素养和技能制定的重要战略部署。切实有效的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直接涉及到产业职工以及企业根本性利益及国家的长期发展。文章将对当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以期为我国新时期产业工人团队建设工作带来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政府,立足于我国国情,高度重视当前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并且提出了具体的系列化战略部署,出台了具体的政策,全面传递了新时期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义和作用[1]。此次改革是一件牵涉国家政府、社会企业以及工人工会的重大工程,需各方组成合力、共同推动,引领新时期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充分落实且获得良好成效。
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社会市场自治环境中,国家政府职能存在一定边界
各级政府作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助推力,可从宏观角度展开政策引导以及制度制定,统筹调控人才配比和财政投放等[2]。目前,社会中一些企业在技术人才培育上热情度不够高涨,特别是社会中的小型企业和非公企业,大部分对于技术人才都抱着重视利用,但轻视培训的态度。怎样充分带动各大企业的热情与积极性,更有效的激发企业主动承担培训产业职工的主体责任,是当前各级政府引导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从政府职能角度来看,给予充分覆盖和高水平的职业培训服务,不仅是其履行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而且是系统规模化培训技术人才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不过提供此项服务需要依靠政府在职业培训工作上开展条理化和大力度的财政资金投入。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职业培训工作包含财政投入、就业创业资金補助以及失业保险等等,对比这些国家的政府投入力度,目前我国政府在职业培训工作上的投入力度还需不断加强。
(二)属性不同的企业在经营策略上具有一定差异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对职工们开展职业技术培训,都代表着将要加大人力成本的投入,因此具有一定的外部性特点。属性不同的企业对于内部职工职业技术培训的意识和态度有着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对于职工职业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较高,且愿意在这上面投入大量的资源,不过国有企业中用人体制的不同使得不同类型的职工获得职业技术培训的机会概率不同。而在私营企业中,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重视职工职业技术培训的情况。很多私营企业觉得职业技术培训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见效速度很慢,而且存在着职工通过培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后,出现跳槽的问题,所以对于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持冷漠的态度。在确定企业急需高技术能力职工时,通常会选择从行业中暂时挖来所需人才,更甚者一些小型企业觉得对职工进行培训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3]。
(三)在不同层面中工会组织的作用存在差异
工会是产业职工切实利益的守护者与代表者,有着充分联系职工人员、组织系统完善以及坚定政治观念和立场的独有优势,在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工会组织制度的特征,在地方领导形式中的话语权很有限,致使在展现引导作用过程中显得力量较为薄弱[4]。有些地方工会表示,在带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当中,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部门职责模糊、沟通渠道堵塞以及资源调动能力受限等等制约,进而限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有效推进。在企业内部,技术型职工的培训和管理、运用和评价、薪资和待遇体制等方面都是由企业的行政部门进行规定并落实,而企业工会很大层面上受到行政部门的制约,企业工会人员的工作配置较为不足,并且很多都是兼职,受到干部质量、工作职权以及资源投入等等方面的羁绊。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工会尽管能够为产业工作队伍建设改革做出一定贡献,但是仍不能很好的在职工技术培训工作上充分运用主导作用。
(四)职工认知和政策引导具有较大差距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主体就是广大职工,而且他们还是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重要主体,通常偏向于遵守理性引导原则,重视现实利益的获取。假设制度通道顺畅,提高技术能够带来具体现实获得,则侧重于主动愿意参加职业技术培训,促进自身技术水平提高;相反,则热情度和积极性会降低[5]。目前许多企业的制度制定还无法很好刺激职工职业技术培训积极性的提高,其技术提高和其实际薪资增加间还未创建起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在很大层面上限制了职工重视技术研究,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积极性。
二、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全面发挥政府引导、鼓励与资源投入的作用
首先,要充分考虑我国当前职业培训较为薄弱的现实情况,增加政府财政对于职业培训的资源投入力度,促使高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形成合理,共同进行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建设。充分探究和全面创新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等多重模式联合的新时期高水平技术人才培育机制,有效开展技术教育,采用规范化、系统化的教育方式[6]。其次,利用国家财政补助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方法,推动企业强化职工职业技术培训意识,如利用纳税扣除以及税收抵免等等的具体优惠政策对企业进行激励[7]。对于小型企业职业培训工作实力不足以及职工意愿度较低的问题,可思考对其职业培训工作给予特殊支持和优惠。对于企业的在岗职工技术培训工作、职业训练基地创建、培训机构建设等内容,利用政府财政补助形式,充分给予支持。对于企业得到高级技师资质的职工,以及参与现代化学徒制教育的新上任职工,予以相应的财政补贴。
(二)强化企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主体责任
首先可以利用政策鼓励,促使企业提升职工职业技术培训的投入度,引领企业制定职业技术培训计划和方案,创建具体培训、考核、运用以及薪资待遇相融合的鼓励机制,着重提升企业技术职工的工作待遇[7]。与此同时,要监督企业每月按照足额提取职工培育费用,且合理利用这笔费用,保障企业一线技术职工在技术能力上的培训。其次可以进行制度创新,建设企业内部公共评价体制与自主评价体制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创建企业技术人才评价体制,根据我国职业准则,联合企业生产实际,完善企业为关键主体,职工技术水平、岗位贡献以及职业操守为关键的职工职业等级评估制度。企业对职工进行自主考核,确定其技术水平且报至有关部门进行认定之后,可根据相关规定向职工发放职业资格证。特别在高技术人才评定上,要充分予以企业自主权利,激励企业全面施展在技术人才培训上的主体性作用,培训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再者可以利用市场体制,创建技术人才系统有序流向体制,探究创建产业化的技术人才流动市场,专门开展技术人才就业创业服务,为高水平技术人才在不同行业跨区域流动时的各项生活保障给予便利[8]。经过创建人才系统有序流向体制,有效提高技术人才的自身价值,促使企业充分重视技术人才,提高其工作待遇标准,从而为企业建立高质量人才体系。
(三)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积极依靠群众优势
首先要全面发挥工会联系群众、走进群众的先天优势,有效参与决策。目前,依据我国政府提出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规定,地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制定本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方案,而工会组织要利用自身的群众优势,走进职工参与调查,征集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从根源上给予最真实的、最有力度的政策意见和建议[9]。其次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做好企业劳动模范评选任务,大力弘扬劳动模范精神以及积极进行劳模宣传活动。引导企业用技术领域劳动模范及职工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室进行命名,并且利用一定的奖励制度,为职工们进行技术创新和难关攻克给予更充分的资源支撑,使得职工成为攻克企业生产技术难题的中坚力量。再者要对产业工人的劳动权益给予充分保护,使得所有产业工人能够共享建设改革工作的成果。工会组织要全力推动提升企业技术职工工作待遇政策的落实,推进职工跨区域以及单位流动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关系顺利、高效的实现。此外,要保证针对企业职工实行的薪资奖励方案以及职工职业培训费用投入等等方面政策,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以及集体工资协商会议等方式,充分体现企业民主管理以及全体职工监督的有效作用,由此逐渐提升企业技术职工的薪资待遇標准。创建完善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大数据库,创新网络学习模式,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为产业工人带来更高效的优惠政策服务。
(四)激发职工内在动力自主促进自身技术水平提升
首先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激发职工的技术人才观念。经过充分宣传,使得职工认识到到利用自身技术提高来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由此带动自身就业能力和就业稳定性的提高。其次企业要重视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提高,对原来职工薪资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在职工薪资体系中添加显现技术价值的部分,提升对技术职工的薪资补贴。可针对企业重要技术岗位以及重要工序技术职工采用项目薪资以及年薪工资等的薪资制度,有效提升企业技术人才的工作收入标准[10]。在提升企业技术人才薪资待遇时,还需要提升企业技术人才的各项社会福利待遇,强化其得到实际化的获得感,从而刺激职工内在动力的生成。再者提升职工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与具体性,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添加新技术、产业、设备等等职业技术培训内容,使得职工能够自主筛选所需培训内容,提升职工职业技术培训的可及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环境中,我国很多产业工人的基本权益较难获得有力保障,同时一些企业也面对着转型的难题,产业工人不知该如何面对。因此,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各级政府以及企业要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带动产业工人获得有力的权益保障,从而推动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 燕晓飞.劳动生产率水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逻辑起点[J].企业经济,2019,(12):112-121.
[2] 王东明.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J].现代企业,2019,(12):4-6.
[3] 莫负春.扎实推进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J].工会理论研究,2019(5):4-16.
[4] 赵亮亮.扎实推进首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J].工会博览,2019(19):26-27.
[5] 周二严.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调研[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9(8):292.
[6] 莫负春.扎实推进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5):4-16.
[7] 刘宗斌,刘旸.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积极推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J].中国培训,2018(02):P.20-22.
[8] 打造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解读[J].中国科技产业,2018(2):70-71.
[9] 李彬海.企业工会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路径探析[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5):18-21.
[10] 龚惠文.切实加大支撑保障力度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保驾护航——《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系列解读(五)[J].兵团工运,2017(11):10-11.
作者简介:刘文博,女,本科,任职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工会,研究方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