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和发展研究
2020-08-03王春宝李雨锦刘建彪
王春宝 李雨锦 刘建彪
摘 要:高校众创空间主要是作为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服务,因其项目来源便利、运用成本不高等优点,提供了一系列团队孵化服务,推动了立足创新的初创企业和大学生创业项目团队的发展。文章主要从高职院校建设众创空间的优势、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建设以及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
关键词:众创空间;运行;高校;建设
一、高职院校建设众创空间的优势
(一)人才聚集推动众创空间发展
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聚集地之一,同时这些人才又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设立的各个专业涵盖的学科几乎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相应的培养出来的专业型人才会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聚集的表现。近些年,各高职院校相继拓宽规模,扩大招生,同时各高职院校之间还注重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不断对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完善,进而保障众创的良好发展。
(二)学科门类齐全助力创新灵感的发掘
高职院校的专业和学科是多样的,涉及各个领域,而专业的不同给进行创新创业的人才带来的指引和影响也是不同的,有利于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科门类能对其办学能力和综合能力做到一定的反映,同时也可作为标准对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质量进行评定。专业知识非常重要,作为重要基础影响着平日的教学和科研立项,注重专业知识才能更加明确学科的发展方向。现阶段,高职院校均不对学科配套进行了不断的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的创新意识较强,同时高职院校有效推动各学科间的融合,为创新灵感的发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在众创空间的建立方面,不同高职院校的认知程度不同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必须要调动全校资源投入工作开展和创业基地建设中。一些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将其作为全校最主要的工作来抓,自上而下调动了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参加创新创业;而有的高职院校领导认识不够,本着各项指标达标即可的原则开展工作,众创空间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无法有效开展。
(二)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高水平众创空间管理人员
创新創业工作的开展,要求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相应的高职院校就应当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提升师资力量。然而就目前而言,一些教师企业经营管理、统筹规划的经验不足,甚至不具备,无法完成当前创新创业教学的要求,一旦众创空间建设中出现问题,根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高职院校大多会启用专任教师或者行政管理人员对众创空间进行管理,虽然会进行一定的专业化培训,但毕竟没有实际的经营管理和创业经验,无法高质量的完成对众创空间的运营和管理,如果师生遇到问题,也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组织管理体系结构和制度都还有待完善提升,这些都是不利于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入驻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项目“造血”功能不强
众创空间能孵化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免费的办公设施和各类资源助力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因为在校大学生是高校创业的主体,所以主要是一些创意类的项目入驻众创空间,很少会遇到科技创新项目。受到知识结构不完善和缺乏创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不能很好的识别和抓住市场商业机会,经营不良、获益难是创业中很普遍的问题,虽然受地域和消费人群庞大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创业项目有所收益,但也仅够维持生存而已,很少的项目能够持续运营,得到发展并壮大的更是极少的。
三、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建设
(一)为创新人才培养指定方案
通过学习知识和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进而使学生获得生活感悟,使其创造性得以引导激发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本质。因此,要在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应用技术的学习以及不断培养其实践能力,要始终把握住专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内容,注重素质教育发展,并坚持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作为主线,对校内外实践教育教学平台进行更深层次的整合,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环境。将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项目切实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在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方面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沟通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多维互动、分段递进”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尽快形成。实际上,就是在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首先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在进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时也要有参考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公公基础课程、技术技能综合实训、专业类课程以及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的比例以及逻辑顺序关系,都要在对用人单位进行广泛调查研究之后确定,开设专业化的创新指导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在进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要将第一、第二课堂进行密切的联系,企业要将最新的行业、企业创新咨询提供给学生,并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本着激发学生专业优势发挥、促进学生眼界开拓和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思想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计划训练,提升校企联合工程研发实践项目的吸引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要注重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面能力的提升,并在选修学分中增加个性化创新实践项目内容,使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如果学生的创新项目本身是依托成果转化的,要积极利用校内的产业园和合作企业对其进行孵化,营造全真的创业环境,给学生进行传业体验的真实感,并且鼓励在顶岗实习和毕业项目设计中合理的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和成果孵化。
(二)对告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升
为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更进一步的融合,需要综合优化并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以下四点实在优化和改革中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第一,模块化设置课程体系。为了有效增强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除了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提高文化艺术修养而设置的素质教育课程和公共课程等通识教育外,可以在必须课程中加入融合了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人才,可将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训项目列入到技术平台课程中;为培养出与不同岗位群相适应的人才,可将不同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列入到专享能力课程中;为了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可将企业典型产品综合实训与工程创新研发训练融入到创新项目开发中,使得学生的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得以深化。
第二,实践教学体系的能力递进设置。借助校企联合的力量,根据递进,相互支撑与融合的原则设置用于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训室、模拟真实职场环境的生产性综合实训室、用于工程创新研发训练的创新实训室和用于进行创新成果转化的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并且,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应遵循从训练普通技能到训练专业技术,最后能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的创新设计建构原则,促使教学体系结构逐渐向着“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创新实践训练—能力提升”的方向发展。
第三,将创新创业教学资源融入到专业教育中的系统整合。首先针对校企合作展开深入的调研,认证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注重创新创业项目和案例资源的收集整理,特别是在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训过程中更应高度关注,以此使网络与课堂融合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与此同时,要构建一个大教学资源平台,促进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课程、国际化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各种资源的共享,进而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一体化的良好生态环境。
第四,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化发展。要本着解决实际问题和重视实践创新过程的思想对教学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可以创设丰富的考试形式,例如“理论考与操作考结合”、“过程与成效”等等,考核内容也可以丰富,例如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课题设计列入到考核内容中,还可以将创新实践和创意思维在考核评价中进行一定的分值体现,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得到最真实的反映与考核。
(三)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进行探索
为了能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切实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人人都能创业、人人皆有潜力”的理念思想,并就如何使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和理念更能适应高职人才培养做更深层次的探究。
其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靠拢。为了确保保障机制的有效建立,可以通过制定创新成果激励政策、实行弹性学制、教师进企业挂职等多种方法来实现,而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单单只是影响其成绩,更是会直接影响其评优评先、综合素质测评以及继续深造等多方面的发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其二,提升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意识,建设多元化团队。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发展“双师+创新创业导师+行业企业导师”的三师结构团队,其中:双师指的是工程师和教师,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技能经验,还要具备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能力;创新创业导师指的是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和专业教师,分别担任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教授和各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行业企业导师就是从行业企业中引入的实践类教师,主要根据最新的行业企业需求导向从实践角度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
其三,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和开展实训过程中,课程的开发要与相关企业进行密切沟通,联合开发,并将案例分析、创新项目的开发等作为主要内容进行专业脚踩的编撰,在教学内容中更是要将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创新项目及方法有效融入其中。要将工作情境模拟、行动导向、行业内相关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融入到教学方式中。
其四,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融合课内、课外资源。要制定一般创新人才普及培养方案,面向对象是专业所有学生,都要进行普惠课程和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学习,而对于有创新潜质并且创新意愿强烈的学生,要专门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同时,通过设立各种专业培训,组织学校等形式,打破学科界限开设交叉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培训,并将学生的日常情况记录到成绩单或者创新创业档案中,使学校对学生参与或开展的与专业相关创新创业实际情况做到明确,并给出客观的评价。
四、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发展
(一)对众创空间建设的首要任务进行明确。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首先要对众创空间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才能更好的推动众创空间的发展。高职院校是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同时也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促使众创空间得以良好发展,高职院校必须要在深入了解众创空间各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做出明确而详细的规划安排,进而确立高校众创空间项目。针对众创空间的建设,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主要处理空间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为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众创空间的运营主管和項目负责人都要聘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担任。
(二)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如果出现经费问题,众创空间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建设众创空间过程中政府的扶持和资金鼓励是一部分经费来源,同时为了保障有充足的经费,高职院校内部也要解决一部分经费问题,这样建设的创新创业平台才能更好的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从专业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注重对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通过专门的考核评定方案对创新创业教师在该方面的教育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进而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为了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得以切实的提升,还可以从校外邀请一些优秀的行业企业人才到学校进行授课。
(三)加大校企合作运营模式发展。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聚集地,很大优秀的校友在社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这一优势资源实现校企合作,推动众创空间的建设。高职院校发展众创空间是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的,校企之间应达成长期合作的共识,企业将设备经验引入高职院校,而高职院校则向企业输送更多的专业知识,二者相互配合推动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晖.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构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01).
[2] 罗美莲,张钱.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要素探析[J].四川水泥.2019(10).
基金项目: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和发展研究,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19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