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研究
2020-08-03丁宇
丁宇
摘 要:名著阅读是初中生丰富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品味名著背后所蕴涵的人文底蕴,抓住名著中的精华部分,对其进行一定的内化,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终身式的主动阅读,本文将简要分析当下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安排适当阅读任务、教会正确阅读方法、形成一定阅读习惯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模式研究;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5-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34
既然是名著,那必然是经过时代的沉淀所凝结出来的精华,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内在意义十分深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然而一些初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是片面地对其进行理解,并没有深刻把握每篇名著的具体内涵,使得名著的阅读效率较低,不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沉下心来,逐步去分析名著中所蕴涵的美感,感受并亲近每一篇名著,感受名著在字里行间所留流露出来的思想,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熏陶,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1.认为名著难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电子书籍会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就名著来说,由于其主题相对比较宏大,且内容深刻具有意义,往往能够反映一個时代所存在的问题。有的名著是在讲述一个宏大的故事,需要长时间来进行阅读,而电子书籍读起来相对比较轻松。这样,部分学生就会选择阅读电子书籍而不愿意阅读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就忽视了名著阅读[1]。
2.缺乏时间。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相对于小学,学习任务更重,部分学生除了在学校内要学习课程,还要参加一定的补习班,占据着这些学生的课外生活,这就给他们的名著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名著大部分篇幅较长,如果将其分散来阅读会影响故事的连贯性,从而降低了名著阅读的效果。如《西游记》,想要进行通读就存在很高的难度,对于初中阶段的一些学生来说,并没有足够的大段时间来进行相应的阅读,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3.与考查题目联系不够紧密。就名著本身来说,其更多的意义是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虽然平时的考查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学生读过的名著,但由于学生很难掌握文本中的所有细节,针对一些问题仍然难以回答。如《童年》,曾经出现过一道考题让学生写出童年中出现的小茨冈两次流泪的原因。但其实《童年》这本书的主角是阿木沙,并不是小茨冈,学生甚至没有对小茨冈留下了太多的印象。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题目,学生不一定能够顺利地回答出,这就使得部分学生更加不愿意进行名著的阅读。
4.缺少阅读氛围。部分家长只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忽略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家中缺失了相应的阅读氛围,在名著阅读后无法与家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探讨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这就使学生无法与名著产生一定的共鸣,使得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相对比较浅显,不能有效地感知其深层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名著阅读的效果。
(二)教师层面
1.部分教师对阅读不够重视。阅读与写作两个模块的教学是重要的部分,很多教师在进行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时都有所准备,写了很多的备课计划,但在名著阅读这一环节就相对比较欠缺。由于名著过长,使得学生无法仅靠课堂时间来完成名著的阅读,而学生课后阅读的情况教师又难以进行监督,所以很多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只能口头向学生布置任务,至于学生在课外是否将其完成,无法进行实质性的检查。这样的名著阅读教学相对比较随意,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能力[2]。
2.一些教师过于功利。一些教师在布置名著阅读作业时,主要是为了概括考试涉及的相关题目,甚至有的教师将很多经典名著的故事梗概进行一个大致的总结,并归纳好相应的提纲及其各种相关知识点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其进行背诵,以课堂的讲解代替了学生课后的阅读。这样,教师没有有效地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一个有效的导读,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深入文本进行阅读,从而影响了学生名著阅读的效果。
3.部分教师较为懒散。如果教师要推荐相应的名著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提前阅读相应的名著,判断这部名著是否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但一些教师并不愿意付出这部分时间,觉得这样的阅读占据了其他方面备课的时间,与其进行大量的阅读,不如直接上网搜索相应的文章推荐。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这些教师对于名著的把握不够准确,推荐的部分名著并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提升效率的措施
(一)安排适当阅读任务
如果没有一个适当的任务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阅读相应的名著,学生就很容易出现随意的心态,不会将名著阅读这一活动放在心上,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甚至有些学生还会选择停止阅读,只是敷衍了事。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安排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坚持阅读一定量的名著。
在布置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两个方面:首先,必须尽可能地筛选名著阅读的内容。如果教师不对学生的阅读任务进行一定的筛选,放任学生自行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相应的名著,可能有的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没有相应的方向,不知道什么样的名著才是适合自己的。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所提到的名著入手,让学生根据相应的名著特点来进行选择。如果学生已经阅读过课本中所出现的名著,或者是更加偏爱其他的名著,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进行选择,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发展[3]。
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进行一定的名著推荐。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且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名著,充分地激起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一定的规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逐步提升自身的名著积累。很多学生由于自身没有对名著阅读引起重视,如果教师缺乏阅读量的规定,学生可能一个学期也没有读完一本书。因此,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名著的難度,适当地设置相应的阅读量要求,以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效率。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给了学生一定的阅读任务后,学生就会较为主动地去进行名著的阅读。但名著阅读的效果才是教师真正要关心的内容,这就比较考验学生的阅读方法及阅读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只追求学生是否读过了这本书,而是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将这本书理解透彻。因此,教师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读。所谓自读就是让学生自行利用课余时间,对文章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简单总结出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并尝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也就是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总结来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其次,教师也可以布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基础,对名著进行探索,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如名著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意义价值等。以这些问题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点,才能有效地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方向,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先看一下每篇名著的导读。导读是对一部名著大致内容的一个简单总结,通过让学生进行导读的分析,就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将要阅读的名著的具体价值,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了解整篇名著大致在讲些什么,明确作品的结构,阅读过程才能更加清晰,使学生以导读为基础逐步完善相应的细节。
(三)形成一定的阅读习惯
想要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的效率,就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制订的阅读计划,逐步来完成任务,在增加自己阅读量的同时有效提升阅读效率。
学生要做出一个简单的计划,对名著进行有效的阅读。如可以安排自己在课外的业余时间,每天拿半小时来进行阅读,或者是安排自己每天要读多少页,让自己每天都能跟着计划进行,并让家长来监督自己是否有效地完成了阅读计划。
在每天的阅读结束后,学生要做出一定的总结,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每周来监督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于阅读计划完成得比较良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以激发其他学生的热情,提升阅读效果。如果能够坚持一个学期,学生至少已经阅读了3-4本名著,再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对名著进行相应的阅读,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4]。
另外,在每读完一部名著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巩固,并针对名著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交流与讨论,读书笔记、读后感都是很好的方式。甚至学生还可以选择摘抄好词好句才方式,体会名著语言的精妙。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尽可能地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的眼界得到拓展,对名著进行一定的阅读。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好地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国才.使阅读成为乐趣,让名著点亮心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9):206.
[2]杨梅.探究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10.
[3]庄彩虹.“探究式阅读”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22):9.
[4]周艳.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6):122.
[责任编辑 薛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