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内在契合性与路径研究

2020-08-03赵丽英权丽竹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赵丽英 权丽竹

摘 要: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功能、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方面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积极推进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对增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传承发展地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二者融合的巨大作用,文章提出了把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及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中三条路径。

关键词:地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地域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应用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符合时代的呼声,符合党的领导方向,符合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内在契合性

地域文化离不开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和继承,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离不开地域文化资源的支撑和充实,二者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

(一)教育功能具有相似性

文化能够影响人、塑造人,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以文化人”的功能,例如,晋商文化中的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地域文化中的红色革命精神,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能够激起地方高校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英勇、团结一致的理念,凝聚起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之一也是育人,一方面,要引导地方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地方高校学生构建崇高的精神境界,以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活动感知于地方高校学生,让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于地方高校学生的行为实践中。

(二)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地域文化的人文教育内蕴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地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文化,如当地一些名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在地方高校学生受到地域文化资源影响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地域文化资源中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等教育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践中,有助于培养地方高校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培养地方高校学生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也正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

(三)教育内容具有互补性

陈万柏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中阐述道:“把地域文化作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的形式和手段,利用地域文化的亲和力与感召力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扩大教育的影响,并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2]。”由此可见,地域文化中有着思想政治教育所不能及的教育内容。众所周知,地方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抬头率并不是很高,也许是因为内容的枯燥。因此,可以将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互补,例如,借用一些文化遗址、名人故居、革命英雄人物以及具体而生动的真实故事,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能够增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趣味性和说服力,同时,也能够发扬地域文化,使地域文化在青年大学生身上得到传承发展。

二、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受理论教育外,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观一些地域文化景观,在参观过程中深化理论知识,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培育其优良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由此可见,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总体来说,地域文化作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资源和重要素材,为地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内容源泉,丰富了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有利于传承发展地域文化

地方高校的活动丰富多彩,有党团日活动、社团活动、参观地域红色文化等,这些活动中学生参与度最高,在地方高校中的影响也较大,是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地域文化中有戏曲、文学、书画等形式丰富多样的载体,地方高校相应地成立了文学社、话剧社、书画社等社团,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爱好者,在举办活动的同时,大量的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让参与者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地域文化的优越性,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地域文化,从而认同地域文化,主动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激发大学生热爱地域文化的情怀,研究地域文化,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树立起傳承地域文化的意识,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三、实现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把地域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做法是把思政理论课的内容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又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例如,可以组织一些社会调查,去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也可以去参观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碑等活动;再者可以运用现代的传媒手段,把学生调查和体验的成果,以短视频、微电影和艺术作品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自我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也能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既丰富了理论教学内容,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外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对地域文化主题的把握,也有助于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二)把地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活动相结合的路径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宣传地域文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广泛参与来体验、发扬和传承地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如晋商诚信文化,由此来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社会实践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地方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道德情操、情感意志等方面,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地域文化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风俗习惯以及承载这些的大院、庙宇、史料、祠堂等物质载体都是很珍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地方高校应以这些资源为基础,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在节假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和调查研究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树立理想目标,提高其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3]。

有目的地把地域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可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可以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具有文化底蕴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例如,综合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训、校徽、校歌等文化元素,既能够弘扬和传承地域文化,也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人文情怀和办学追求;校园教学楼、道路、公寓等建筑的命名也可以从经典的地域文化书籍中选取,让校园的每一物、每一标语都成为教育的隐性资源,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此外,地方高校也应该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开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把地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改编成话剧、举办影视鉴赏活动、纪念日活动等,让地方高校学生充分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实现高校的思政教育目标。

(三)以地域文化为依托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路径

结合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能够优化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是地方高校学生深入了解地域文化资源价值、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和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而且也能够促进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利用地域红色或革命文化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中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建人伦道德教育基地,帮助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从公序良俗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北京:人民日报,2019.

[2]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 王永明,刘雪琦.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契合性[J].法制博览,2019(19):36.

作者简介:赵丽英(1994- ),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