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个性化心理问题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2020-08-03左广军孟宝芬
左广军 孟宝芬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正逐步从“95后”向“00后”转变。由于教育主体发生了变化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好现代学生的成长规律,实现更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因此,通过分析“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出发,寻求新时期应对“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引导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中国的新时代。2020年,“00后”将成为大学新生的主力。据统计,大部分学校2020届新生中有95%以上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目前,大学生群体正在从“95后”向“00后”转变。由于教育主体发生了变化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好现代学生的成长规律,实现更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一、当代大学生主要思想行为特征概述
当代大学生想要追求更高的成就,并有为之奋斗的决心。大多数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事业。当代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成功取决于奋斗,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之崛起而奋斗。然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高度功利化和务实化的,他们的处事态度更为自我和功利。
虽然当代大学生是在多元文化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但他们的道德观并没有偏离,仍然很“正”。当代大学生大多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和道德修养。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并不喜欢思想理论课程,对政治缺乏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适应性强,自我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强,主动性强。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中仍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的隐患。他们不善于把控自身的情绪,抗压能力普遍偏弱,对未来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充满迷茫。
目前,大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很高的学习期望,但自我控制能力偏低。对未来职业规划缺乏认识,对未来充满困惑。一些学生虽然有着较高的理想,但没有自控力,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浪费在玩手机和电脑上,对网络的依赖愈发严重。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
(一)以立德育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也是关乎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问题。要实现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首先要坚持道德。道德在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立德和修身是当代年轻人成长的首要前提。为了实现立德和修身,必须始终把道德培养放在首位,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为社会培养人才是立德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最终目标。青年思想政治的培养并不是独立的,需要家庭、学校等多方协调配合,以青年成长成才为中心,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培养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增强青少年道德认知,引导青少年明德、守德、严私。明德是遵守国家提倡或承认的道德原则,热爱党,热爱国家。守德就是遵守公共道德,遵守纪律和法律等。严私是指严格限制个人的一些超限行为,对自身的欲望保持谨慎。此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其中,明德是保持道德的基础,守德是保持道德的要求,严私是保持道德的关键。在加强青少年道德认知的同时,必须注重道德实践,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合适的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实际体验中学会自律、宽容、助人、感恩和谦虚,从小处做起,逐渐养成自身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地遵循道德规范。
(二)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念教育
受国际国内环境和多元化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当代许多青少年一直不坚定,贪图名利,沉湎享乐。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很高的可塑性。理想和信念是青少年的行为驱动,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定向的引导作用。不同的理想和信仰会把年轻人引向不同的方向。理想和信念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是必不可少的,其引导者青少年成长中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确立。青少年成长中如果确实信念与理想,其精神就会“佝偻”,没有奋斗的方向与目标,从而丧失斗志,无法面对风雨的侵袭。一个没有信念与理想的人,其人生总难免会跑偏,在社会中的各种诱惑中迅速堕落。因此,通过以中国梦为中心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社会主义的建社而奋斗,成就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坚持理想教育优先的原则。首先,要为青少年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如中国梦等。中国梦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梦,更是当代国人的奋斗目标。新时期的青年應该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真实含义及其意义所在,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绑定在一起,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不仅要有梦想,更要实际的去努力,去追求,中华民族的崛起终将在青少年的不懈奋斗中实现。其次,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最后,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
把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思想行为特征概括为:有理想,有抱负,但本身过于功利和务实;有道德,有素质,但不关心政治;心理积极健康,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学习能力强,但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自控力弱。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思想行为特征,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希望能为今后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帮助。
(一)对当代大学生漠视政治态度的应对策略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21世纪,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是一个属于人工智能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得到空前发展与繁荣的时代。他们在网络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以及观念,形成了他们所特有的多元价值观念体系。虽然他们的主流价值观念没有受到太多的负面影响,总体而言仍是积极与健康的,但使他们变得更加务实与自私。在处理一段关系的时候,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如自身当前收益、未来收益,对集体及别人利益的关心稍显欠缺。不关心国家的政治与形式,在对待政治这一方面的态度较为冷漠。在这个大学生思想和观念仍未成型的时期,有必要适当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工作。
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融入新生入学教育中去,丰富入学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组织更多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如迎新晚会、青少年故事演讲、绘画展览、文化展会等。通过各种大学德育活动,塑造一个良好、完善的校园德育形象,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观念的认同感。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如何在课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主题辩论赛、小组分析报告、阅读报告分享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展开相应思考,真正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充分结合到社会实践中。学校可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意识,真正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应对心理脆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自我意识、较强的主动性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但是,他们的心理上仍存在着诸多的隐患,如情绪控制能力弱、学习压力大、对未来充满着困惑等,不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面对与解决相应的心理问题与压力。
首先,应该在新生入学时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他们对自己的心理有着一定的认知。大多数新生入学前对心理学知识的完全没有了解,仅停留在好奇层面,对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及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认知存在很大的误解。因此,新生入学时,必须普及心理学知识,消除他们的认知误解,学习科学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
其次, 应该在学校内建立一个多级的心理健康防御体系,以便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了解及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在学校中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健康委員等方式来建立校园心理防御体系。积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本身也是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班级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并及时向学校和辅导员汇报,学院可以及时地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也保证了校园的安稳。
(三)应对网络依赖的新媒体思想教育策略
大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很高的学习期望,但自我控制能力偏低,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浪费在玩手机和电脑上,对网络的依赖愈发严重。另一方面,网络信息非常混乱,当代大学生难以分辨网络信息真实性,一时冲动下容易发表一些不当言论。因此,如何应对大学生网络依赖已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过度依赖手机及网络的危害,通过一天不接触手机、手机晚上断网等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摆脱手机及网络的困扰,把时间更充分地运用到学习中去。
其次,通过开展公共选修课及相关教学讲座等方式,培养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网络礼仪规范体系,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让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高校应充分现代新媒体工具,如微信、QQ、微博、知乎等,在上面搭建一个学生喜欢看、喜欢听、真实可靠且符合其文化需求与特征的网络平台,让学生有一个平台来反映自己的合法需求,实现大学生群体内的资源共享与信息公开。与此同时,将一些思想教育信息渗透到平台内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四)解决大学生群体目标缺失问题的教育策略
如今,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之甚少,积极规划大学生涯的学生也越来越少。许多大学生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盲目跟风,对自身缺乏合理的认知,频繁出现各种公务员考试、银行考试等热潮。因此,高校应该及时对当代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并尽早为大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在入学教育中为新生灌输目标意识,让他们通过青年故事报道、大学生交流会等活动,确立自己的学习及奋斗目标,包括成绩、未来就业、创业等具体目标。在低年级就可以开设一些职业发展课程。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提前思考他们的未来。另一方面,对当前就业形式的分析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以尽早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晓波.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6):86.
[2] 方鸿志,潘思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趋势[J].当代教育科学,2019(08):91-96.
[3] 宋卉.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3):82.
基金项目:如何对个性化心理问题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作者简介:左广军(1987- ),男,吉林德惠人,硕士,助教,吉林工商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孟宝芬(1991- ),女,助教,长春光华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