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互—导”模式下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2020-08-03田甜
田甜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在素质教育改革下,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亟待进一步创新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自—互—导”模式更符合现代教育新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在提升学习有效性同时,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文章对小学语文“自—互—导”模式应用展开分析,基于教学要求选择有效策略创设学习情境,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情境创设;“自—互—导”模式;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仍然未能得到彻底剥离。有别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过分关注表现优异的学生,忽视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被动学习知识,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效率不高。鉴于此,要想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层次,顺应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应积极引入“自—互—导”模式,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保持持久兴趣,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使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一、“自—互—导”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自—互—导”模式的内涵
“自—互—導”模式的内涵较为丰富,表现在三方面。(1)自学自测。坚持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明确学生自学自测内容与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由教师给出最终答案,并及时评价自学情况,及时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走在发展前沿,进一步推动最近发展区创新,转化为新的发展区[1]。(2)互学互助。组建学习小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4到6个人,推行异质分组法,小组成员兴趣、能力不尽相同。不同成员在小组中所承担的职责也是不同的,小组中有1名组长和1名发言人,还有1名记录员,便于将小组学习成果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通过此种方式,在促进优秀生自我提升的同时,还可以为学困生提供帮助,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使之学习有紧张感。这种教学方式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和多维的,贯穿于学习全过程,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发展[2]。(3)导学、导练、导结。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将导学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难点、重点问题,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挖掘知识潜在联系;导练分层,促使学生学有所成;导结弥补学习中的不足,赋予课堂别样的活力和生命力。
2.“自—互—导”模式的作用
“自—互—导”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自—互—导”模式可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启迪智慧,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自—互—导”模式下创设教学情境,赋予原本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别样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情感思想,提升认知水平,便于学生深层次学习和理解[3]。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认知水平不高,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将实际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到课堂上,或是通过实物演示、表演体会和音乐渲染等方式创设情境,创设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多重感官体验下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4]。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课堂教学深度和广度,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互—导”模式下的情境教学活动开展,重点内容是夯实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思想,通过多媒体将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和动画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美起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5]。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互—导”模式应用现状
诚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步创新发展,部分教师尝试着将“自—互—导”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但是由于运用不当会产生反作用效果。结合实际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自—互—导”模式的认知水平不高,导致了学生思维惰性的形成,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自—互—导”模式,学习小组中尚未全面践行落实,全员参与积极性不足,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自—互—导”模式应用效果。还有很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导学方面并未有所完善,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学活动过于盲目,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互—导”模式下情境创设的有效措施
1.教学理念转变升级,灵活应用“自—互—导”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自—互—导”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结合教学相关要求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测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和漏洞,逐步改善、提升自我;最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突破知识点,内化知识,提升学习技巧和能力。应用“自—互—导”模式,首要前提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合作、互助和探究方式进行高效学习,师生互动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养成持久、积极的学习习惯[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互—导”模式的应用,是对语文学科的精准诠释,便于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优秀文化,获取高尚情感熏陶,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并且在合作学习中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对于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具有积极意义[7]。
2.创设生动形象的代入情境,引导学生自学自测
情境创设,是将学生代入到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自学自测是“自—互—导”模式的一个基础环节,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诱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自主探究学习;联系实际生活,优化课堂细节,加深学生自学兴趣;通过音乐渲染情境,烘托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在新知识学习时,抱着热烈的情绪参与到教学中。如,讲解《太阳》时,设置问题:太阳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多远?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如果没有太阳将会怎么办?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开拓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8]。
3.表演体会情境,互学互助
创设表演体会情境,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细设计和组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学习。针对学生自学自测中的问题,综合分析、讨论、交流、修正和完善,达成教学目标。如对《特殊的考试》的教学中,将学生分组,由小组成员各自阅读课文,并记录下难点和生僻字;由一个代表上台阅读课文,由其他成员评价;小组合作认字,一人拿生字卡,另一人认字,轮流进行;最后,教师组织开火车认字活动,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基础上,创设表演体会情境,让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动物之间的对话和情感思想,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表演来帮助学生深入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丰富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4.巧妙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导学导练
作为“自—互—导”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将课文知识点多角度、多层次运用,突破知识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将以往强制性记忆方式转变为理解记忆,提高悟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认知活动、情感思想和谐统一,更加灵活地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
四、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素质教育改革深化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加深对“自—互—导”模式的认知和理解,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小学教学中,创设相关情境,唤醒学生学习热情,全身心参与其中。通过此种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要点,使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楊玉雪 . 此情此境、待向谁述——语文情境课堂创设的几点实践[J] . 才智,2019,23(29):141.
[2]张小洋 . 巧借信息技术教育创设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 .
学周刊,2020,12(08):135-136.
[3]尚生全 . 从真情境实现真学习 创设高效小学语文课堂[J] . 名师在线,2020(08):68-69.
[4]张万福 . 浅析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 才智,2020,20(02):126.
[5]金艳珍 . 基于情境创设的PBL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 亚太教育,2019(12):77.
[6]宋秋萍 .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J] . 黑河教育,2019(11):46-47.
[7]包小红 .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J] . 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79.
[8]张创业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 . 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