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课程应用型改革的思考
2020-08-03朱润蕾李艳珍赵梦洁
朱润蕾 李艳珍 赵梦洁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接轨,证券投资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但目前传统的授课模式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提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进行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教学改革。
关键词:證券投资学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证券投资学》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证券投资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定,我国经济和金融日益融入世界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快速的发展与演变,证券投资领域相关人才的培养亦成为迫切需求。《证券投资学》为学生进入证券投资领域的第一扇门,课程内容也涵盖了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衍生投资工具、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指数、证券投资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证券市场效率与绩效评价、证券市场监管等入门知识,其理论性较强,但对于学生及社会经济发展来讲,要求的应用性更胜一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第一,熟悉交易的主要程序,了解证券交易软件的主要功能,并能够熟练的操作软件;第二,了解股票、期货、股指期货交易规则;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第三,能够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信息及分析工具进行有价证券的投资分析及选择有投资价值的投资对象;掌握利用证券分析软件进行证券分析并进行总结。第四,学会有价证券的模拟买卖流程;能够综合运用基本面分析和各类技术分析方法,构建交易决策系统,提高证券投资的规范性水平。
二、《证券投资学》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滞后于证券市场的发展
《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上所教授的几部分内容,尤其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债券定价分析等内容理论性极强且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晦涩难懂、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不起来,《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中对于知识点的概念、特征等等理论性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学生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容易产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学习效果不佳。
同时,证券投资市场瞬息万变,例如近期创业板改制、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交易制度的演进等均不会在教材当中体现出来,我国的经济与金融的发展与在不断的改革,不断的的开放,不断的与全球资本市场接轨,对于金融产品的创新也日新月异,产品类别在不断的丰富。资本市场中新鲜事物的诞生,交易流程更加的多样化,操作手段也不断的简便,在证券市场中技术分析也不断的涌现出新的逻辑与体系,而学校所选用的教材、授课教师上课的课件等很多内容均不能做到及时的更新,尤其是教材是一个长周期性质的内容,当然这对于授课教师的实践经验与对金融市场的实时了解和把握能力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按照传统的教材讲授等方式进行授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最新资本市场上动向的掌握和了解,何谈为我国资本市场培养出优秀的投资人才。
(二) 校内师资实践经验缺乏
《证券投资学》课程中涉及较多的实践性知识内容,教师为整个课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核心角色,例如在证券投资分析模块中对于基本面分析及技术分析,授课教师需要对于宏观情况、行业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分析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与把握,才能够有的放矢的向学生传达该部分内容的主要思想;技术分析过程中的讲授也需要授课教师结合实盘进行讲解,才能将技术分析中的量、价、时、空完整并实践地传授给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授课对象学生对于资本市场的接触大部分为零,学生对于资本市场的了解也很少,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有些甚至从未接触过具体的金融产品,对于证券市场的掌握仅仅停留在书本层面,若授课教师按照传统的教材进行授课是有问题,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会大打折扣。
(三)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多数高校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平均基本是通过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来进行考核,并且期末测试的比重占总成绩的比重都是比较高的,而且期末测试大多是通过纸质试卷来进行考察。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考勤、学生作业以及课堂表现三部分构成,学生平时成绩相差均不大,所以给学生容易造成重视期末测试而忽略平时成绩的假象,学生平时课程当中的作业、考勤等都是通过应付等心态完成的,而期末考试经常会采取突击式的方式进行学习,经常考完试后就会忘记,学习效果不是特别的理想。
综上所述,《证券投资学》传统授课模式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滞后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校内师资实践经验缺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制约着该门课程的授课质量及授课效果。
三、《证券投资学》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建议
结合我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特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课程团队对《证券投资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再思考。
(一)打造“双师”授课团队
在《证券投资学》课程再思考过程中,首先从课程核心主导角色——教师入手,进行了梳理,在课程体系的搭建、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课程案例库的建设、课程题库的建立等几个维度与行业的专家、校外的教授进行了讨论与评估,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有部分章节内容也会邀请到行业的导师进行授课,给学生带来资本市场实时的动态解读,学生与行业导师也会有一个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学校也与企业进行了项目合作,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也可以参与其中,将理论很好的联系到实践中去。
实验室建设,校企联合共建了证券投资实验室,在这门课程当中的实训环节,会在模拟仿真实验室中进行授课,学生可以感受到真实的环境与操作流程,将课堂当中的理论知识能够很好的运用在模拟交易过程中去。
(二)课程内容模块化,进行优化梳理
课程团队在梳理课程体系中,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我们采用吴晓求老师编写的《证券投资学》这本书,课程团队将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均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包括投资理论知识、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三部分内容,对于基本面分级及技术分析授课内容侧重于实训授课,将实践紧密的嵌套在授课过程中。
(三)课程考核方案多元化
为了避免学生存在应试学习的想法,我们将课程考核方案设置为了较为多元化的考核方案。包含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含了课堂考勤、新闻分享、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四部分内容,其中新闻分享(财经早餐、财经下午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搜集新闻及新闻解读的能力。期末成绩的比重相应的降低了一些,并且在试题中也更加侧重于对于实践性质的思维逻辑考察,避免出一些理论性的知识点测试。
(四)课堂刺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在课堂授课前、中、后三个部分,授课教师进行课堂刺激,让学生学习转为主动式学习。课前,教师发布新闻分享的任务,学生搜集新闻,关键在于新闻的解读,学生分享的形式老师也没有做过多的约束和设定,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课中,教学活动包括了课程导入、课程互动、知识强化、应用接轨、课外知识拓展五部分的内容,学习效果期望学生达到学了就用的这样一个状态,目标层次为理解、应用及分析;课后,老师通过在微信群及创课平台上进行组织讨论与答疑以及笔记的监测,来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再思考,针对传统授课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变革,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的方案。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