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老区守初心 促进发展担使命
2020-08-03郑会侠
郑会侠
汕头市潮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于2017年7月选举产生后,主动作为,守初心、担使命,和老区人民风雨同舟,奔走于老区的山山水水,当好党政参谋、助手、桥梁,谱写了建设老区、扶贫助学等一系列动人故事,深受老区人民赞许。
2019年8月,区老促会被区委组织部推荐为潮阳区社团组织先进集体上报汕头市。2020年初,被省老促会推荐列入《中国老促会群英谱》名录。
促进老区发展 助力公路建设
区老促会配合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主动建言献策,配合相关部门,制订申报潮阳区纳入广东老区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十大项、171个项目。
在完成金灶、谷饶两镇东谷公路谷饶路段3.38公里的建设后,区老促会一鼓作气,配合区交通局完成金灶镇Y159金高线公路建设。
金高线起点于省道S234金灶段金溪村路口,途经东坑、官安、下寮村,终点高斗村,全长11公里,是金灶镇山内11个村群众对外沟通和水果销售的主要通道。2019年,区交通局将该项目列入“四好农村路”上报省、市交通部门,获省政府拨款1000万元专项补助,其余资金由乡贤捐资和区财政配套。在群策群力之下,总投资2700多万元的公路,现已全线通车。西胪革命老区乡道竹灵公路全长10.3公里,投资652万元,也已建成,通往铜盂镇,直达厦深铁路潮阳站,结束了这一带昔年红色交通线崎岖难行、事故频发的日子,汇进了全省的立体交通大道,促进了小北山一带革命老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一条条的公路接续建成,群众对此拍手称好。
编纂红色历史 助建红色村庄
2017年6月,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全国各地老促会启动编纂《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潮阳区委、区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区老促会与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及时成立编委会。编纂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历时两年余,易稿十多次,经省老促会、广东人民出版社严格审查把关,最后经省专家组终审通过,2019年12月付梓。《汕头市潮阳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全书30余万字,图文并茂,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受读者好评,是一本可信、可读、可用的革命老区发展史。
《汕头市潮阳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生动准确地记载了早在1928年夏,东江特委书记彭湃先后亲临棉城五仙、金玉徐寮等乡村,播下了革命火种的事迹。潮阳是一片英雄辈出的红土地,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峥嵘岁月里,留下了彭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足迹,以及南昌起义军将士浴血奋战的一个个红色印记,谱写了无数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位于金灶镇的小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洞、潮阳县部委机关和武装队伍退驻清武廟旧址、贵屿镇龙港村革命纪念馆等一批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是一部浓缩的“发展史”,增强了老区人民的荣誉感。大家对这本红色史书爱不释手,认真读与用,推进老区建设发展。
地处海陆丰小北山革命根据地前哨的革命老区金灶镇桥陈村,是省定的“红色村”。在省、市、区和汕头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组的重視支持下,该村以《汕头市潮阳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为夯实党建基础的红色教材,精心打造,建立了小北山革命纪念馆。
该村党员骨干历练成脱贫致富带头人,以农民合作社为平台,注册成立两个家庭农场,采用“贫困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科研所+互联网”方式,打造优质大米,种植红糯米、黑糯米、糙米等功能稻米生产示范基地160亩,新建碾米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引进蛋鸡1万只;建设45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100亩农业观光区、60亩湿地公园和文体公园及周边景点,实施产业多元化发展,凭借好生态打开发展新天地,换来百姓“金饭碗”。基层党建和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红色基因“醒”了,党组织“强”了,红色村“靓”了,村民干劲“足”了,贫困户“富”了。“红色村”蝶变展新颜,荣获“中国美丽休闲农村”称号。
积极参与扶贫 坚持助学育人
近年来,区老促会主动配合相关部门打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主动发挥帮促作用,继续做好全区相对贫困人口10820户、38150人符合退出标准,1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符合出列标准的后续帮扶工作。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生贫困人口的检查帮扶,确保老区贫困群众全面奔小康,实现党的庄严承诺。
区老促会不忘革命烈士后裔,坚持持续助学,引导他们以祖辈先烈为镜,学做人,学本领,完成先烈未竟遗志,报效祖国。2019年资助烈士后裔学子32人,培养他们深造成才,为贫困家庭增加收入。25年来,全区已有138名受助学子学成先后参加工作,有的还获学士、硕士、博士学衔,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区老促会曾获“省烈士后裔助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在促进老区发展工作中,区老促会对《源流》杂志情有独钟,把这本入选中国精品期刊展的老区刊物作为加强老区宣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的重要平台,订刊用刊结合,积极组织干群学与用。当地干群以《源流》刊发的各地老区先进经验为他山之石,补己短板,汲取活用,助力红色美丽乡村建设,铺就老区振兴发展的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