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党史教育特色品牌的树立传播
2020-08-03王强
[摘要]淄博市因为“红色”典藏了山东奋斗的光辉历史,挖掘身边的党史,讲好淄博故事,借助于政府与高校的联合,发挥展馆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手段,启动“红色在线”平台建设,生动直观记录、反映淄博党史和淄博历史,线下线上全面促进党史教育特色品牌的树立与传播,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关键词]红色基因;淄博故事;品牌传播;党史平台
[作者简介]王强(1984-),男,汉族,山东淄博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副处长,讲师,碩士,研究方向:人事信息化、党史和党建信息化。
[课题]本文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教科研课题立项——在职业院校中传播地方党史故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为:2017RW0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5-0063-02
2011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功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2013年2月视察兰州军区时,习近平指出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2014年5月视察新疆军区时,习近平强调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年视察南京军区时,他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6年2月视察井冈山时,他再次强调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七一”重要讲话中,他进一步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不久,嘉兴南湖和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这里瞻仰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习近平用“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来阐释“红船精神”,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鼓舞和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革命年代,信仰在热血与牺牲中淬火而生。和平年代,信仰是立足本职、公而忘私的情操持守。孕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抢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永往直前。
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因为“红色”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沂蒙山、莱芜、淄博,因为“红色”典藏了山东奋斗的光辉历史,在山东省党代会上刘家义说要提高文化自信讲好山东故事。在此背景下挖掘身边的党史,讲好淄博故事,淄博人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传承红色基因,激发蓬勃力量,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的实际行动。
一、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史国史起着凝魂聚力、资政育人的作用,讲好党史国史这一“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淄博,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深远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党史文化,研究并弘扬淄博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格外重要,是打造“文化淄博”的重要途径,也是鼓励淄博人民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挖掘并研究淄博党史故事、红色基因文化,充分发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作用,讲好身边爱党爱国、为国奋斗、勇担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淄博故事,用小故事讲出大道理,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淄博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和谐淄博,打造“文化淄博”历史名片,推进淄博新旧动能转换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品牌建设的迫切性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习近平多次发表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讲话,可见党和国家对青年的重视。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思想尚处在不成熟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积极引导青年树立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社会思潮发展、争夺学术话语权的任务更加紧迫。目前,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部分青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听说或接触到西方敌对势力有意识的“分化”和“西化”思想,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和干扰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一定的动摇,甚至歪曲丑化党的形象,再加上功利主义、不良风气等影响价值观出现了偏离。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以回溯初心为主题,增强青年红色文化教育,坚定社会主义价值信念的党史教育这一任务就格外迫切。
三、品牌建设的现状
(一)淄博党史教育与驻淄高校合作较少,教育基地资源利用有限。目前,淄博党史宣传工作与驻淄高校共同合作宣传教育的频次有限,急需加强双方的合作交流,更好地在大学生中宣传党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驻淄高校自身党史教育存在碎片化现象,缺乏系统性。虽然在淄博高职院校中党史宣传教育工作也是不间断进行,但采取方式方法不统一、主题不统一、活动不统一等,存在着碎片化、随意化的现象,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模式及流程,更好地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发挥更优效果,提高教育实效。
四、树立红色品牌传播地方党史的新途径
(一)淄博市党史研究院、淄博市地方史志研究院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并在淄博历史展览馆设立教学基地,共同推进大学生党史教育工作。淄博市党史研究院、淄博市地方史志研究院要加强与驻淄高校的合作交流,加强双方合作的频次、力度等,并在淄博历史展览馆设立教学基地,邀请专家学者进大学开展讲座、报告会等,在大学生中讲述淄博丰富的党史故事、地方史志故事,在引导大学生深刻感知身边的党史、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同时,也了解淄博本地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革命斗争史,激励大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推动淄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推动驻淄高校之间党史工作的交流合作,建设完整清晰的党史教育模式及流程,建成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同盟。驻淄高校的党委领导,要加强多方交流与合作,在联合淄博市党史研究院、地方史志研究院合作的基础上协商建立高校间完整的党史教育模式,尽可能的统一规划党史教育的主题、方式方法、活動等工作流程,在各院校同步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史宣传活动,打造驻淄高校党史教育、红色文化宣传的特色品牌。
(三)积极利用淄博市黑铁山抗日英雄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马耀南纪念馆、马鞍山革命基地等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拓展红色实践教育维度。带领驻淄高校大学生分批分阶段奔赴黑铁山抗日英雄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马耀南纪念馆、马鞍山革命基地、淄川华野整军展览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亲身感受淄博党史故事的艰难、悲壮、崇高,增加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四)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特色鲜明的纪念活动宣传身边的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选取淄博重要党史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在高校内适时开展党史、地方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配合其他重大庆祝纪念活动的安排,以“党史大讲堂”为抓手,利用和发挥全媒体优势,全面宣传身边的淄博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党史、地方志宣教品牌的辐射作用。
(五)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启动党建平台和党史体验馆。在高校建立淄博党史VR体验馆,生动直观记录、反映淄博党史和淄博历史。启动“红色在线”平台建设,与校外教学基地、校内VR体验馆形成互补,线下线上全面促进党史教育特色品牌的树立与传播。
五、结语
20世纪伊始,淄博因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又地处鲁中腹地,是胶济线上的重要枢纽,因此成为德国和日本争夺的宝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在淄博的大地上广大人民长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其中也有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革命先驱,他们开始探索真理、追求解放,在他们的努力下淄博成为山东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地区之一。
奋勇不屈的淄博人民在革命先贤的引领下,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为人们留下了很多英雄故事,在山东乃至中国革命史、工运史和中共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多次深入矿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王尽美来到淄博,亲自指导建立淄博第一个工会组织——山东矿业工会淄博部。王尽美热情赞扬矿业工会淄博部的成立是“中国劳动运动中之曙光!”
今天重新整理这段历史,利用信息技术将百年前的场景再现,利用线下线上、课上课下的方式,将淄博故事、英雄事迹展现给青年学生,全面促进党史教育特色品牌的树立与传播,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参考文献]
[1]梅荣政.新时代如何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J].党建,2018(04).
[2]商志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J].求是,2017(24).
[3]《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
[4]李琳.党的政治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基本途径[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9(01).
[5]齐卫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专题研究[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03).
[6]齐卫平.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03).
[7]韩强,牛晴苇.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