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0-08-03张晓照
摘 要:该文介绍了潜山市茶产业基地、加工、组织化、品牌等现状,分析了潜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振兴潜山茶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茶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潜山市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9-0054-02
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国家级5A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座落在境内,市域总面积1686km2,人口58.5万,呈“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特征。气候常年温和湿润,云雾缭绕,四季分明,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茶叶品质优异,唐代舒州茶就享有盛名,曾被列为贡品。2019年全市茶园面积7533hm2,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3533hm2,年产干茶约3100t,产值超4亿元,涉及茶人10.3万。潜山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安徽省茶产业十强县,茶产业已成为潜山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山区茶农产业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当前潜山市茶产业仍然较为落后,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振兴潜山茶产业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1 潜山市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1.1 茶园基地建设粗放,茶叶加工设备落后 潜山市茶园30%以上是20世纪60—70年代发展的,规模小、基础差,茶园管理粗放,肥培、修剪、采摘等农艺措施不规范,部分茶园处于只采不管或只采缺管的半抛荒状态,造成茶园单产低、茶叶品质差。全市大小加工厂260家,但真正上规模、机械设备先进配套的茶企寥寥无几,茶叶加工设备落后,难以适应名优茶制作要求,制约着潜山市茶叶品质的提升。
1.2 组织化程度低,龙头带动作用不强 整体来说,潜山市茶产业分散程度较高。茶农小农经济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单打独斗,小富即安,进取心不足。现有茶叶加工企业大多数是户办小作坊,年加工干毛茶仅为3~5t,“小、散、弱”现象较为突出。全市龙头发展缓慢,无一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安庆市级茶业龙头企业仅7家,且加工设备和加工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化、清洁化、标准化加工能力不足,带动能力弱。
1.3 品牌意识薄弱,市场竞争力低 潜山市现有茶企与茶叶销售业主基本都是各自注册商标,各打各的品牌,粗略估计全市有超过30个品牌,导致品牌“多、乱、杂”,缺乏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当年由陈椽教授定型,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南京)全国名茶展览和评比会一举夺魁的中国名茶天柱剑毫,也因种种原因,市场逐年萎缩。由于缺少知名品牌带动,潜山茶叶销售一直举步维艰,市场占有率低。
1.4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茶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主要依托农业农村局种植业服务中心下属的茶叶站开展行业管理,仅有工作人员3人,级别低、编制少,力量薄弱。由于地方财政薄弱等多方面的原因,政府对茶业种植管理、加工销售、广告宣传等扶持力度不足,影响了茶企的融资和自我发展,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做久,茶产业发展成长性不高。
2 振兴潜山市茶产业的对策建议
2.1 发挥协会作用,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潜山市茶叶协会虽已成立了十几年,但发挥的作用仍十分有限,各个茶企仍然还是各自为政:各有各的品牌、各有各的包装、各有各的标准、各有各的价格,难以形成集聚力量。2019年潜山市在茶叶协会基础上成立了茶产业协会,这是个好举措。今后应该积极主动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好协会改进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团结协作,强化行业自律,对全市茶业实行“五统一”制度,即:“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宣传”。全市形成一个“大拳头”闯市场,真正把潜山茶叶做大做强,实现潜山茶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2 加强品牌建设与宣传,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2.2.1 重点推进富硒锌茶公共品牌建设 打造天柱山牌“天柱剑毫”、“天柱弦月”等公共品牌,着力抓好“天柱山茶”原产地地理标志申报,做好有机茶基地认证、富硒锌茶开发等工作,不断提高天柱山茶的品质,增强潜山市茶产业的发展后劲。
2.2.2 主动走出去推广 潜山市政府要认真组织,精心准备,突出特色,组织茶叶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城市举办的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并结合各种展会,适时开展潜山名茶系列的宣传推介活动,充分展示古南岳天柱山特色鲜明的区域茶叶品牌。
2.2.3 积极请进来宣传 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微信、直播平台等新兴媒体,推广天柱山茶公共品牌和地方品牌,广泛传播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做到天柱山茶家喻户晓。
2.2.4 茶旅融合推介 利用宣传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为契机,紧密结合天柱山旅游推介活动,深入挖掘潜山红色文化,对潜山的茶叶历史、名人与家乡茶典故,茶叶基地、茶叶加工、茶叶文化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报道宣传,包装设计好“潜山茶叶”广告词,把潜山茶叶作为潜山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加以宣传,真正提高潜山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3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积极引进国内、省内知名茶业企业与本地企业联合,采取收购、兼并、重组、联营、合作等市场化方式,整合小、散、弱的茶叶加工企业,组建茶企业联合公司和集团,积极申报发展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茶产业集群发展。二是积极推行“大龙头+小龙头+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健全生产者、销售者、投资者紧密联系的利益分配机制。创建茶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发展。三是关心、支持茶叶合作社的组建与发展,实现茶叶加工企业与分散茶农之间的紧密对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从源头上加强茶园的科学管理,提高茶叶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和合作社生产记录檔案,组织他们学茶、评茶、斗茶,参加展会,适时了解他们生产经营活动和需求,及时给他们提供政策、信息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四是打造茶旅结合新亮点。在大众旅游新时代,茶旅游已成为热点,结合市域内天柱山、金紫山、板仓自然保护区、下浒山水库等旅游资源,引导龙头企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茶特色庄园、茶特色小镇等,打造“景区中有茶园,茶园本身就是景区”新模式,吸引更多客人观景、休闲、度假、体验、购茶、品茶、赏茶,形成“茶中有人、人在草木中”的新局面,进一步提高天柱山茶的市场竞争力。
2.4 挖掘茶文化内涵,构建茶产业发展新业态 潜山市天柱茶自唐代起名闻四海,被列为贡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近些年明显落后,虽然拥有天柱剑毫等中国名茶,但在茶文化的挖掘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为了更好地弘扬潜山市的茶文化,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多项功能,更好地助推潜山市茶产业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编纂以天柱山茶为背景的一首茶歌、一曲茶舞、一部茶著等文化作品,在相关媒体上大力宣传,提高潜山茶的知名度。二是利用天柱山茶制作技艺于2012年列入安庆市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天柱剑毫制作技艺于2016年列入县级非遗为契机,在潜山市茶叶龙头企业里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在潜山市中小学乡土教材里编入非遗文化,在潜山市茶叶行业人员里举办非遗知识与技能大赛,进一步弘扬潜山茶文化。三是在潜山市建设茶文化博物馆、生态茶叶观光园、茶文化主题公园,结合天柱山旅游优势,设计茶文化旅游线路,打造茶文化一条街,开展茶主题征文及摄影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潜山市茶文化的内涵和档次,以文化助推潜山茶产业发展。
2.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茶业富民”战略 一是制定出“十四五”期间潜山市茶产业发展规划,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茶产业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有机认证、茶叶产品开发、品牌提升、市场开拓、茶文化研究、清洁化生产和加工自动化设备研发应用等。二是确保每年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生根,突出支持引进人才和技术项目,通过联合科研院所,加强有机茶、无公害茶的产品深加工开发,延长茶叶产业链,增加茶产业附加值,坚定不移走“茶业脱贫、茶业富民”战略之路。三是不断改善科研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加强行业管理,设立副科级茶叶局,在主产茶的乡镇配置茶叶科技推广人员,充实茶产业科技队伍,明确科技人员对接茶企工作,政府奖励茶企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多功能茶产品。四是多举措扶持培育电商发展。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普及应用,传统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上购物已成为常态,培育电商发展刻不容缓。选好平台,并根据茶企的发展适时更新、增添信息,力求网站界面美观、内容丰富,通过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吸引消费者,不断拓宽潜山茶叶的销售新渠道。
2.6 培育高素质队伍,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茶业振兴,人才先行。一是通过“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带动一批”等方式,注重吸收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社会能人进入茶行业。二是加大培养“懂茶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提升农技人员科技推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茶农队伍,示范带动引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茶叶产业升级,农村持续进步,茶农全面发展。四是创新专家引进机制,在全国范围内诚邀茶业专家参与潜山市茶产业工作,改善专家办公条件,提高专家待遇,使更多专家成为潜山茶产业发展的高级顾问,努力实现潜山市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广恒,张晓照,王业权.构建茶业强县之战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6(9):138-139.
[2]余立平,吳学文.潜山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茶业通报,2017(3):105-107.
[3]赵广恒,张晓照,章传政.潜山县茶产业应重视发展茶文化[J].茶业通报,2018(1):18-20.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