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女性肌少症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

2020-08-03江茜段德崇张晓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年7期
关键词:步速动态平衡肌少症

江茜,段德崇,张晓丹

1.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教育科学学院,天津市 301617;2.天津滨海新区新北第二小学,天津市 300451

人体肌肉质量和力量一般在60 岁后会加速衰减[1]。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肌量逐渐减少,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2]。在80~89 岁老年人中,肌少症的发生率高达50%[3],老年女性比男性更高[4]。体力活动减少也会致使肌少症发生率增加[5]。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和国际肌少症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IWGS)将肌少症定义为骨骼肌质量和力量的广泛和渐进下降[6]。欧洲肌少症工作组(Europe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EWGS)和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AWGS)对肌少症的定义为,一种渐进性和全面性的骨骼肌量和肌力衰减症状[7]。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是肌少症诊断中重要的维度指标,随年龄变化明显[8-9]:50 岁以后,人体肌纤维开始逐渐减少,80 岁时约有一半肌纤维已经丧失[10]。久坐不动者肌纤维数量和强度下降得更快,患肌少症的风险更高[5]。

平衡功能是评价老年人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还可以有效预测老年人跌倒风险[11-12]。有研究显示[13-14],肌肉功能衰减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较弱。本研究探讨老年女性肌少症与平衡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天津市方便招募60~70 岁老年女性受试者224例,能自愿参加测试并能规范完成所有测试动作。

排除标准:①体内有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或其他金属植入物;②生理缺陷或患有骨关节疾病、脊髓灰质炎、代谢性疾病等。

受试者测试前均了解测试的任务、目的及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已经天津体育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2017年9月至11月,在天津体育学院老校区体质检测中心完成以下测试。

采用HF-300测量仪测量身高和体质量。

采用握力计测试有力手握力2 次,取最大值;如若分不出有力手,双手各测2次[15]。

采用Inbody 520 身体成分分析仪测试肌容量。虽然双能X 光吸收仪是测量身体成分最常用的方法[16],在准确性上优于身体成分测试仪,但身体成分测试仪对大样本量的测试方便快捷[17]。

6 米步速测试:在长8 m 以上的走廊内,由专业人员使用相同的秒表测量受试者正常行走6 m 所需要的时间,计算行走速度。

闭眼单足站立测试:嘱受试者闭眼单足站立,秒表测试站立时间。左右腿各测试2次,取最大值。

5次坐立试验测试:无扶手的椅子高43 cm,受试者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抱肩,双脚离地,后背不依靠椅背;要求受试者迅速完成5 次坐立动作,秒表测量完成的时间。测试两次,取最小值。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肌少症诊断指标肌容量、握力、6 米步速与平衡功能指标闭眼单足站立、5次坐立试验[18-19]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偏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肌少症发生率

根据AWGS 推荐的标准,以肌容量<5.7 kg/m2,握力<18 kg,6 米步速<0.8 m/s,为判定肌少症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维度异常的指标[20],三者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0.5% (46/224)、14.3% (32/224)和2.2%(5/224)。

依据AWGS 推荐的肌少症诊断标准: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三个维度中,有任意两个维度降低即可诊判为肌少症。根据测试结果受试者分为正常组(n=198)和肌少症组(n=26)。肌少症发生率11.6%。

2.2 平衡功能

肌少症组闭眼单足站立时间显著短于正常组(P<0.001),5次坐立试验时间显著长于正常组(P<0.001)。见表1。

表1 两组平衡功能比较(s)

2.3 相关性分析

2.3.1 静态平衡

正常组闭眼单足站立时间与6 米步速明显相关(r=0.675,P=0.004),与握力(r=0.437,P=0.091)和肌容量(r=-0.014,P=0.958)不相关。

肌少症组闭眼单足站立时间与握力(r=0.300,P<0.001)和6米步速(r=0.492,P<0.001)均显著相关,与肌容量不相关(r=-0.019,P=0.786)。

2.3.2 动态平衡

正常组5 次坐立试验时间与握力(r=0.351,P<0.001)、肌容量(r=0.258,P<0.001)和6 米步速(r=0.337,P<0.001)均显著相关。

肌少症组5 次坐立试验时间与握力(r=0.462,P<0.001)、肌容量(r=0.321,P<0.001)和6 米步速(r=0.396,P<0.001)均显著相关。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诊断肌少症的三个维度中,肌肉质量和力量衰减速度较快,而肌肉功能保持得相对较好。在亚洲,老年肌少症估计患病率为4.1%~11.5%[21]。本组肌少症发生率11.6%,属较高水平,可能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睡眠、体育锻炼情况、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

国民体质测定评价老年人静态平衡的重要指标是闭眼单足站立,并将结果分为五级:较差、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其中60~70 岁老年女性对应的等级标准分别为1~2 s、3~4 s、5~10 s、11~35 s、>35 s。本组老年女性中,肌少症组处于不合格和较差水平,正常组处于良好和合格水平。瓮长水等[22]的研究中,5 次坐立试验时间平均(8.5±2.6)s,较本组低,提示天津市老年女性的动态平衡功能较低。

保持人体平衡需要视觉、本体感觉、前庭功能、中枢功能和肌肉控制协调工作[23]。与其他身体素质相比,中老年人平衡功能下降最明显;平衡功能下降直接影响日常生活,如坐-站转换、行走和上下楼梯[24]。

本研究显示,正常组静态平衡与肌肉功能相关。人体静态平衡功能对日常生活极其重要,60岁以后静态平衡功能下降速度加快,严重影响移动安全性,易诱发跌倒[25]。对正常老年女性而言,在进行身体锻炼时,应注意发展肌肉力量和平衡,保证身体协调发展[26];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肌肉功能,提高静态平衡,如快走[27]。

对老年女性肌少症患者而言,静态平衡功能与肌肉功能和力量均相关,且与肌肉功能的相关系数大于肌肉力量。通过锻炼肌肉功能提高静态平衡效果较好[28]。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功能退化,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增加[29-30]。大多数老年人存在视觉、前庭和本体感觉下降,姿势控制能力下降,导致平衡功能下降[31-32]。与正常女性相比,肌少症女性在提高肌肉功能的同时,还应加强肌肉力量锻炼。

动态平衡是指机体在运动或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时,自动调整和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动态平衡功能的发挥,需要肌肉等张收缩[33]。本研究显示,正常老年女性动态平衡功能与肌肉力量相关性最大,肌肉功能次之,最后是肌肉质量,说明动态平衡需要更多肌肉力量参与。肌少症女性同样如此。相比静态平衡,肌少症组诊断维度与动态平衡指标的相关性更高。

神经肌肉系统的衰老影响平衡功能,与肌肉力量的相关性更大[34]。这种影响仅限于动态平衡,是由于运动自动化水平的差异。在较少的运动自动化阶段(低水平运动),运动任务的控制相对不明确,肌肉的选择、激活和顺序得不到有效发展,可以容易地在不同特征的任务间转换,与肌力的相关性更高[35]。成年人神经肌肉系统已经完全发育,并能进行信息整合加工,达成所需的激活序列[36]。随着运动控制变得更加具体,不同任务之间的转换和执行能力加强,各能力间的相关关系降低。在执行强度或平衡相关任务时,脊髓和皮质脊髓的兴奋性表现出不同的激活模式[37]。

动态平衡功能和肌肉力量的相关关系在人的一生中呈“U”型关系,儿童和老年人平衡功能和肌肉力量的相关性通常较年轻人大。儿童神经肌肉系统还未成熟;青壮年时期,神经肌肉系统发展成熟趋于稳定;老年时期部分神经肌肉衰老[38]。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肌少症诊断指标与动态平衡功能指标的相关系数肌少症组更大。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相对于肌肉质量和力量而言,老年女性在增龄过程中肌肉功能保持相对较好;患肌少症的老年女性平衡功能较差;加强肌肉功能和力量锻炼有利于提高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功能,其中肌肉功能对静态平衡功能影响较大,肌肉力量对动态平衡功能影响较大。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步速动态平衡肌少症
试试4米步速测验法
剖析常见的三力动态平衡问题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步速与住院高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老年人步速与跌倒风险的研究进展
健康老年人舒适步速测评的Meta分析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赏析2017年高考物理动态平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