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间母亲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2020-08-03柯戈锐陈曼丽
柯戈锐 陈曼丽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内科门诊,广东深圳 518000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raves)疾病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原因,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处于适育年龄阶段的妇女[1]。相关资料证明,孕期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相比于正常产妇,所分娩出的新生儿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症状的几率更高[2]。现有文献证实,短暂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新生儿长期的智力发展及生长发育影响不大,无需采取特殊治疗[3]。但随医疗技术不断更新,部分学者指出短暂性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其长期智力及身体的发展过程存在严重影响[4]。由此,孕期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母亲应及早采用有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5]。其中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s)对控制妊娠期间甲亢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6]。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孕期间母亲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孕妇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3月~2019年5月到本院诊治的孕期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孕妇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选用药物种类划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每组51例,产妇分娩出的新生儿按母亲分组进行划分。研究组年龄23~43岁,平均(34.2±3.5)岁,研究组体质量为65~80kg,平均(74.15±8.54)kg,该组小学及初中文化水平19例、高中及大专文化水平16例、大专以上学历16例;常规组年龄22~44岁,平均(34.3±3.5)岁,该组体质量为 64~ 81kg,平均(72.15±8.56)kg,该组小学及初中文化水平18例、高中及大专文化水平17例、大专以上文化水平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年龄在20~45岁之间;体重在60~85kg以内;经本院诊断为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孕期间母亲;沟通能力良好,可独立完成研究调查;心脏、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良好,未出现严重系统性疾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其亲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用抗甲状腺药物ATDs治疗的46例孕期间产妇为研究组,所选择的抗甲状腺药物ATDs为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批准文号为H20150035),此药物由德国赫尔布兰德制药厂购进,服用剂量为300mg/d。定期观察、检测两组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的相关甲状腺功能指数情况。采集新生儿足跟处血液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之外的指数水平,收集出生5~7d后的新生儿静脉血10mL,检测新生儿TSH指数。常规组患者给予0.25g/片规格的碳酸锂片(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43020372)治疗,该药物由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买入,服用剂量根据体重20~25mg/kg进行计算,剂量为500~1000mg/d,持续治疗7d。同时为了降低胎儿畸形的出现几率,孕妇应从6周之后开始治疗。
1.3 观察指标
测定新生儿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等各项体征指数。观察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妊娠结局以及胎儿状况等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
将两组新生儿的 TSH、FT4、FT3、TT4、TT3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上述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的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足月生产、早产、剖宫产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分别为11.76%、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比较
研究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分别为23.53%、5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TSH (mIU/L) FT4(Pmol/L) FT3(Pmol/L) TT4(nmol/L) TT3(nmol/L)研究组 51 1.03±0.66 16.73±3.42 5.02±1.14 148.00±29.00 1.97±1.02常规组 51 0.08±0.02 71.31±6.82 19.15±2.12 311.00±34.00 3.34±1.13 t 10.166 51.088 41.921 26.048 6.427 P 0.039 0.003 0.010 0.021 0.045
表2 两组的妊娠结局比较[n(%)]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比较[n(%)]
3 讨论
甲亢,全称为甲状腺功能亢症,甲状腺的合成能够释放大量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使机体代谢亢进以及交感神经产生兴奋,以心悸、消瘦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7-8]。其病因包含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药物治甲亢等,通常情况下,80%左右的甲亢是由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诱发。甲亢是内分泌疾病的一种,发病表现通常是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上升,并伴有心悸、眼睑水肿以及视力减退等状况。其发病原因与遗传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9]。在怀孕期间,孕妇的甲状腺通常会发生改变,即易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怀孕期间,该病的发病率在0.3%左右,这些人怀孕期间具有极大的风险,容易使患者在怀孕时出现早产、流产、胎死宫内等[10]。所以,怀孕甲亢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患者病情的变化,积极治疗,确保患者及胎儿的身心健康。本项研究中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相比于未进行该方式治疗的常规组,其新生儿的 TSH、FT4、FT3、TT4、TT3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情况更为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使该类患者分娩的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甲状腺异常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11]。
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研究组各项指标情况均远优于常规组,早产及剖宫产比例远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及时为孕期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母亲实施有效治疗,可使其早产率、剖宫产率明显降低,有利于提高产妇生产安全,保证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12-13]。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研究组患者妊娠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远低于常规组,证实给予该类患者有效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使其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显著降低,降低患者的生产风险[14]。
比较本研究中两组出生5 ~ 7d的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状况,研究组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其新生儿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比例远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以及胎龄均是其影响因素,其中早产以及体重较低的新生儿发生甲低的几率较高。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发生甲状腺异常的可能性[8,15]。
总之,及时对孕期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母亲实施需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极大程度上改善新生儿出生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