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推拿法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康复治疗效果
2020-08-03董偓
董 偓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惠州 516000
颈性眩晕是临床颇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颈部发生病变造成的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往往还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眼球震颤、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发生猝倒,给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1-2]。祖国中医学将颈性眩晕归于“项痹”的范畴,推拿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舒筋通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供恢复等功效,是颈性眩晕患者常用的外治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逐渐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亟需对推拿治疗方法进行改良[3-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68例颈性眩晕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排除合并严重高血压、其他原因所致眩晕、脑组织病变、心肝肺肾及造血系统疾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等,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与患者和家属签署研究的《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4~58岁,平均(40.5±6.7)岁;病程2周~6年,平均(2.8±0.6)年。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4~59岁,平均(40.4±6.9)岁;病程2周~6年,平均(2.7±0.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推拿,具体操作为:(1)取坐位,采用揉、按、等手法放松肩颈部肌肉,持续10min;(2)按照颈椎方向垂直进行捏按,持续3min;(3)采用左手托住下颌,使用右手轻缓的按揉太阳穴,并轻轻地向两侧旋转颈部,持续2min;(4)点按印堂、天柱、百会、风池等穴位,持续4min;(5)拿捏肩颈部肌肉,持续5min;(6)采用拍法放松,结束推拿。观察组患者实施三部推拿法,具体操作为:(1)第一部:取坐位,采用一指禅推法或者垂直按法对双侧颈臂穴进行推拿,每侧均持续3min,意为开源增流;(2)第二部:采用横向一指禅推法对双侧华佗夹脊穴进行推拿,每侧均持续3min,意为补偿平衡;(3)第三部:采用一指禅推法沿着寰枕关节对双侧风池穴进行横向内上方向推拿,每侧均持续3min,意为解痉畅通。两组患者的推拿频率皆为1次/d,连续治疗14d。
1.3 评价指标
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和眩晕持续时间之间的差异。康复治疗效果判断标准[7],(1)显效:患者的眩晕、颈部僵硬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未见其他不适;(2)有效:患者的眩晕、颈部僵硬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未见其他不适;(3)无效:患者的眩晕、颈部僵硬等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甚至出现恶化,存在其他不适症状。眩晕程度参考熊彬彬等[8]提出的“眩晕程度主观评价量化分析”方法,分为无明显眩晕-轻度眩晕-中度眩晕-重度眩晕-剧烈眩晕五个等级,依次计为0-2-4-6-8分;眩晕持续时间计分方法为:(1)无明显眩晕计0分,(2)持续1d以内计 1分,(3)持续2~3d计 2分,(4)持续4~6d计3分,(5)持续7d及以上计4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相关数据,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眩晕程度与眩晕持续时间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眩晕程度与眩晕持续时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程度与眩晕持续时间评分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眩晕程度与眩晕持续时间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眩晕程度与眩晕持续时间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眩晕程度与眩晕持续时间评分比较(±s,分)
注: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眩晕程度评分 眩晕持续时间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4 6.2±1.7 2.9±0.8* 3.0±0.8 0.9±0.5*对照组 34 6.1±1.5 3.8±1.1* 2.9±0.9 1.7±0.6*t 0.257 3.858 0.484 5.973 P 0.798 0.000 0.630 0.000
3 讨论
颈性眩晕患者虽然并不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存在颈部僵硬、手麻无力、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9]。临床主流观点认为颈性眩晕有两种病因:一是受到骨性因素压迫的影响,椎动脉发生闭塞或出现狭窄,造成供血不足;二是颈部交感神经与椎动脉并行,当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时,会导致椎动脉发生应变性痉挛,从而导致血流量降低[10]。当前,传统的推拿治疗能够起到缓解局部疼痛、活血化瘀、解痉止眩的功效,但效果仍然不够显著[11]。随着“以人为本”的现代医疗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性,更加致力于提供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12-1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笔者认为,在颈性眩晕患者中实施三部推拿法,采用一指禅推法、垂直按法等手法对双侧颈臂穴进行推拿,对应着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起始段纤细、痉挛的特点,能够起到扩张血管、缓解痉挛的功效,达到开源增流的目的;采用一指禅推法对双侧华佗夹脊穴进行推拿,对应着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横突孔内段一侧或者双侧骨性压迫、痉挛的特点,能够同时起到缓解痉挛侧和发挥对侧补偿功效,达到补偿平衡的目的;采用一指禅推法对双侧风池穴进行推拿,对应着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寰枕段、颅内段一侧或者双侧痉挛的特点,能够起到增加血量的作用,达到解痉通畅的目的[14-15],从而更加符合颈性眩晕患者的解剖学结构特定,可以更好的缓解换眩晕、颈部僵硬等临床症状,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眩晕程度评分(2.9±0.8)分与眩晕持续时间评分(0.9±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8±1.1)分与(1.7±0.6)分(P<0.05),吴罡等[16]研究报道“三部推拿法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程度评分(2.89±0.83)分与眩晕持续时间评分(0.99±0.16)分均低于常规推拿组的(3.99±1.65)分与(1.79±0.64)分”,进一步从量化评估的角度上,说明了三部推拿法能够更大程度缓解患者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三部推拿法能够显著的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具有更高的康复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