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2020-08-03李金兰

今日健康 2020年4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计数

李金兰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 医院,安徽合肥,230000)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非常常用的检查手段[1],能够及时反映出病人的疾病情况,为医师诊断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是临床中首先需要选择的检验项目。血常规检查中包含的血液指标多,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等)计数、血小板计数、关于血红蛋白的各项指标等,每项结果异常都提示患者存在疾病的潜在风险,是较为灵敏的指标,除此之外,血常规还能够指导临床用药,根据血常规结果提示判断病人疾病恢复情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血常规检验分为末梢血检验和静脉血检验[2],两种检验方式的结果略有差异,静脉血较末梢血更为准确,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小,更加客观,末梢血检查起来较方便,对患者要求宽松,各有各的优势特点。

1 选择患者资料与采血方式

1.1 研究样本的选取

调查的患者样本为我院门诊部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排除不符合实验标准的样本: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感染性疾病等病例。在符合标准的患者中按照随机法选择94 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A、B 两组(n=47),A 组患者的采血方式为末梢血检验,其中患者中男性23 人,剩余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3 周岁-67 周岁间,年龄的中位数为33 周岁;B 组患者的采血方式为静脉血检验,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比例接近1:1,年龄范围为25 周岁-71 周岁间,年龄的中位数为35 周岁。在采血前均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患者采血方式的选择完全遵循随机性原则,实验结果不受患者年龄、性别的影响(P>0.05)。

1.2 采血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采血前准备工作,在采血前尽量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蛋白质、高糖的食物,禁止饮酒吸烟,保持平静状态,一般血常规检查要求无人群上的特殊性。

对A 组的患者进行末梢血采血,对采血部位消毒处理,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采血,收集到抗凝管中备用,采血部位可以选择指尖部;B 组的患者行静脉采血,选择肘正中静脉(若此静脉血管存在问题可选择贵要静脉),同样对采血部位消毒,绑好止血带,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量约为2 毫升。采血结束后,为了防止继续出血,可用棉签压迫止血60 秒左右[3]。对于血液标本的检测使用同一公司生产的仪器进行检验,检验符合标准。

2 研究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观察在30 分钟,1 小时内三系细胞的数值变化

表1.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检测细胞计数的变化

根据统计学数据分析下表发现,末梢血组的血常规在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指标中低于静脉采血的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高于静脉采血的细胞计数;在不同时间段内(0.5h、1.0h 时)再次采血发现末梢血组的各项数值浮动范围大,而静脉采血组的细胞计数相对稳定。详见下表1。

3 讨论

血常规可以通过观察血液中细胞计数的变化来为诊断疾病提供依据,检验技术在不断发展,许多项目是可以经过仪器来操作,可以准确的得到结果。血常规中包括的种类多,但是主要以RBC、WBC、Hb 和PLT 为主,这些指标都非常敏感,可以为判断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提供信息,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血常规的检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末梢血检验,一般取指尖部的血液,较为方便,易于操作,病人的配合性更好;一种为静脉血检验,主要是通过肘正中静脉检验,操作步骤多,但指标准确性高,较少受其他因素影响。

对比分析两种采血方式:末梢血采血部位易于选择,采集过程快捷方便,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经过上述实验证明,末梢血的采集受到温度、挤压等的影响明显,使结果产生偏差,在不同时间段内三系细胞的计数波动范围大;而静脉采血比末梢血的结果更准确,不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能够准确反映机体情况,在不同时间内变化范围小。综上所述,两种采血方式的检查都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采血方式。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计数
泰兴市打通末梢堵点 提升治理精度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古人计数
血常规解读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